筋柔百病消
中医所讲的筋,范围比较广,主要是指联系带动骨关节运动的组织,如肌筋膜、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经络系统中有十二筋经,多起于四肢、爪甲之间,终于头面,内行于胸腹空廓,但不入于脏腑。
在医学古籍中,古人将筋症分为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萎、筋胀、筋翻及筋缩等。这里主要论述筋缩。
筋缩,即筋脉挛急不舒,多伴有疼痛。可由受寒、受热等因素伤及筋脉,或血虚不能荣筋所致。见《脉经》卷三。《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如兼见舌卷囊缩、唇青者,多属危候。参见筋挛、痹、痿等条目。
通俗来讲,筋缩就是筋的伸缩范围减小了,原来能拉一米的筋现在只能拉至半米了。筋缩的“筋”从病理上看,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增厚,肿胀,有老百姓所说的“筋疙瘩”形成,严重的会出现萎缩。触摸筋缩的筋,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囊样变,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弯膝不如从前。筋缩的“筋”,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畜等一系列病症。筋缩的直接危害是肌肉挛缩、僵硬、痉挛,关节僵死、活动困难,周身酸楚疼痛,小腿抽筋。
筋结就是所谓的“筋疙瘩”,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节,它几乎是我们通常所遇到的各种疼痛病或疑难杂症的成因。
筋结是体表出现成串或散在性的结块。肝主筋,肝失调达,血气凝结而成。《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肝之经脉不调,气血失节,往往有筋结之患,不论骸体间,累累若胡桃块状是也。
中医说的筋结并不是说肌肉、韧带打结了。从病理上看,筋结指的是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增厚,肿胀,严重的会出现萎缩。触摸有筋结的部位,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筋结会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弯膝不如从前。筋结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搐,以及内科疾病等一系列病症。
筋缩的最大危害是发生的缓慢,不知不觉,因此常被人忽略。许多人看医生,多次未见好转,或仅有部分疗效的,就可能大多是筋缩在作祟。事实上大多数医生并不认识“筋缩”这一病症,而是以自己的观点,开一些相关检查单或是方药,“筋缩”疾苦自然得不到解决。
我在上学期间,曾学过一文章《扁鹊见蔡桓公》,当时懵懂,后来学医后,倒是对扁鹊的一番论述尤为印象深刻“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这句话甚至对我之后的从医之路起到了十分深远的转变作用,使我不再拘泥于一种方法或是一种思维,因此,我治病,尤其喜欢“另辟蹊径”。
对于筋缩之症,我的治疗方法为“拨筋”。拨筋既可用手法治疗,也可借助一些工具进行,我则喜欢用手法来治疗,其效果也相当显著。欲知治法详情,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