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郎舅夹缝里的柴绍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据说有19位女儿,更有超出这个数字的女婿,成为大唐李氏集团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其中从战功功绩来说,女儿女婿中首推柴绍和平阳昭公主;因为平阳昭公主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用军礼殡葬的女人,当然是因为她在家族开国打天下初期,在军事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番赫赫战功;而柴绍虽然被平阳昭公主的光辉有所遮掩,但其也是凌烟阁中一员赫赫有名的大唐开国功臣,更是一员名将。
柴绍和平阳昭公主夫妻画像
一、柴绍来历简介:
柴绍生于公元588年,逝于公元638年,属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钜鹿郡公柴慎之子,算得上是将门世家出身,对他的评语非常的好:以任侠仗义、矫健勇武、抑强扶弱而闻名,活脱脱一代大侠客的风范。
少年柴绍画像
因为他父亲是大隋朝的大官员,柴绍声名在外,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备身;千牛备身是皇宫内的一种高级禁卫武官,像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最早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刚登上皇帝宝座之时,就封李渊当了他的千牛备身,他就像是皇帝的亲兵护卫;而少年柴绍因为一身武艺、与侠义勇武声名、重要官员子弟身份,而被选去做皇太子的千牛备身,这是一种非常信任的、护卫带陪伴的、非常有前途发展的机遇。因为皇太子的未来是大隋王朝最优先的皇帝备选接班人。
柴绍画像
二、婚娶变迁跟岳父:
柴绍品质优良、勇武矫健,就被当时的唐国公李渊相中了,柴绍年龄比李渊所有的孩子都大,但那个时代女人和男人年龄差距根本不叫事,李渊把三女儿许配给了柴绍,两家门当户对,人品优良佳婿,勇武侠义可贵....那在李渊和大家眼中,算得上是良缘佳配。
柴绍娶平阳公主为妻剧照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李渊在朝堂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同时,李渊在外广交天下豪杰;而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地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隋炀帝对于文武大臣的崛起也是很忌讳的,加上一些奸臣小人、有图谋的人煽风点火,李渊受到了隋炀帝的极端猜忌。
隋炀帝杨广画像
李渊知道皇帝猜忌他的心越来越重,心中非常害怕和忧虑,因此无节制地饮酒、收受贿赂自污以自保。随着忍耐躲避变迁和李渊外出征伐一些叛乱,他借机躲避到了太原地区;在被逼无奈、前途危机重重的情况下,加之当时天下大乱的情形,李渊父子开始着手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图有力量自保再谋发展。公元617年,李渊和李世民在晋阳决定起兵造反,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渊当然要召集自己的儿子、女婿、亲朋好友、属下亲将聚集;于是,李渊派人秘密到长安找柴绍夫妻前去晋阳聚齐起兵,柴绍夫妻商议之后,决定分开而行,柴绍去给老丈人当帮手,平阳昭公主另谋发展;没有想到身为女流的平阳昭公主,在此后干出了一番让须眉都赞叹的事业,这是另外一番后话。
李渊在太原剧照
三、驰骋疆场战功卓著:
柴绍不但勇武也非常有头脑,跟随岳父一家打天下立下不少战功,在最初弱小的时候也被李渊特别倚重,成为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柴绍一来就被李渊封为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兼领马军总管。在跟随李渊对仗隋军守将宋老生部时,亲临前线侦查对方布防,回来之后信心满满对众将说:“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于是李渊采取诱敌之计,两面夹击大破隋军;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攻下临汾,平定绛郡,柴绍每战都当先登城破阵,因功又授右光禄大夫。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的柴绍那是很好的唐军表率。
李渊晋阳起兵雕像
隋唐两军交锋,你来我往之中,唐军逐步取得优势,柴绍跟随老丈人最后攻下隋朝京师长安;李渊经过天下大势形态,走了几步棋,最后终于建立了大唐王朝;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年号武德。柴绍又开始跟随二舅子李世民去平定天下,统一全国。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平薛举父子(浅水原之战),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洛阳、虎牢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霍国公,赐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公元623年,大唐芳州受到吐谷浑部的侵扰,接连进击洮、岷二州,五月初五柴绍奉命率兵前去救援。
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剧照
双方打来打去,到六月二十九日柴绍与吐谷浑作战,被围困在岷州地区一座山谷中。吐谷浑军居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唐军将士皆失色。柴绍则临危不惧,安然而坐,让人弹奏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相聚观瞧。柴绍见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五百余级。八月,吐谷浑归附唐朝。此役,柴绍在被围的情况下,临危不乱,用美人计迷惑吐谷浑军,然后乘其不备派精骑迂回到其背后,突然袭击,终获胜利。
柴绍大破吐谷浑战争画图
公元624年,突厥又来袭扰大唐,秦王李世民率军在五陇坂(今陕西凤翔西)击退突厥军。为配合李世民军,柴绍于二十三日率军在杜阳谷(今陕西麟游西北)击败了突厥军。公元625年,突厥军侵扰鄯州,柴绍奉命前去救援。公元626年,平道将军柴绍又率军攻打胡人。面对突厥的不断入侵,柴绍奉命多次率军出击,同年七月初三柴绍在秦州打败突厥,斩杀突厥特勒(官名)一名及将士一千余级,凯旋而归。
梁师都战败剧照
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据朔方郡(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起兵反隋,后称帝,国号梁。唐朝建立后,梁师都依附突厥,经常引突厥军南下侵扰。唐军虽多次击败梁师都军,但因其受突厥保护,一直未将其歼灭。公元628年,梁师都因突厥内部混乱,势力孤单减弱,唐太宗李世民让其归顺投降,梁师都不降;李世民开始派军攻伐梁师都,命柴绍与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攻打梁师都,同时又遣刘旻等进屯朔方东城进逼。柴绍军在离朔方数十里处与其遭遇,柴绍率军奋勇出击,大破突厥军,乘胜包围朔方城。突厥不敢救援,城中食尽。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梁师都,举城投降。唐以其地置夏州。唐军击灭梁师都,占领朔方重镇,为反击突厥准备了前进基地。柴绍转左卫大将军,又为华州刺史。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又派李靖节度五路大军进攻突厥,最终平灭掉了东突厥,柴绍就是其中的一路。
五路唐军灭东突厥地图
四、郎舅关系里的低调:
柴绍和几个舅子之间关系如何呢?史书里几乎没有任何描写刻画,这似乎显示了柴绍和几个舅子关系是一种平衡状态,不偏不倚不投不靠。打天下的时候不用说,他们是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是大唐李氏的忠心勇健的拥护者;问题是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最终和李世民势同水火,为争权夺利形成了两个旗鼓相当的集团势力;在最初明争暗斗的相持时间里,柴绍的立场在哪一方呢?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按柴绍当时拥有的地位和能力,绝对是双方都要拉拢的重要人物,史书明确记载李建成一方对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等一些人,都使用过拉拢、威逼利诱的手段,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太子李建成剧照
柴绍年龄比舅子们都大,和几个人都有接触和联系,柴绍还和李世民一起去平定天下,多立战功。从相处关系看,柴绍和李世民一起征战沙场,这种生死与共的关系比较深刻亲近,从作战能力看,史书记载必然是李世民能干一些,(但史书记载不一定全都真实可靠,但我们只能根据史书记载来论。)那从柴绍心里来说,敬服李世民恐怕要多一些;但从最初两方势力相持时看,李建成作为太子,权势地位还是要高一头的;根据史书说法隐形方面看,柴绍似乎采取了中立立场,中庸自守自保,以待其变的观望策略;当时,平阳昭公主已经去世,柴绍挂着皇家贵婿的空名,依仗着开国战功的护佑,中立政策是其迫于形势与自身需求,唯一最明智的选择。
柴绍和李建成等郎舅关系简笔化
当李世民率领忠心派发动玄武门之变,搞掉李建成一方,李渊让位给李世民之后,一切局势大白于天下;忠心派必定大受封赏重用,而中立派为了自家的前途和小命,只能快速倒向李世民,柴绍后来的表现也是如此;而唐太宗李世民宽宏大度,洞察一切的明君之态,也恰如其分地显现出来;李世民不计过往,宽厚待臣,不但中立派一切如常受到重用,就连东宫反对派里的那些人才,如魏征、薛万彻等等,都受到了招纳和重用。所以,柴绍的郎舅关系是一种中庸平和关系,在形势变化中采取着最睿智的选择,再加上自身积极表现获得所需。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总结:史书记载对柴绍人物刻画记载算不上鲜明突出,这是受着史书编写决定人的左右掌控的;但对柴绍的人品几句话就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对其征战沙场的战功能力也没有详细刻画描写;可对其功劳卓著是大大肯定的,一个是官位的封赏,还有就是被放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谱,都是对柴绍能力功勋最大的肯定;而且柴绍一路是平稳顺风顺水,最终也得以善终。柴绍板上钉钉是大唐开国的一员名列前茅的战将。大家说呢?欢迎留言交流。(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
原创作者:@说客先生dys123爱好庞杂、中庸之道、趣聊简史、文化小谈、欢迎交流、趣心生活。
参考书籍:《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