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五运六气之中医的精准医学

现代精准医学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它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方法。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并迅速成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

精准医学的提出,让很多黑中医的人更加自信,经常会听到有人质问:现代医学都走到精准医学的层次了,你们中医还抱着几千年的老古董不放,真是迂腐加顽固,你们应该多呼吸一下现代医学的新鲜空气。其实有这样的疑问的人,是对中医的认知不足,研究不深。曾经和一个朋友闲谈的时候,他说现在的人都在追求精准医学,靶向治疗,对中医未来的发展不太有利。我跟他说,我觉得中医也有精准医学和靶向治疗,中药的归经和四气五味何尝不是靶向治疗呢?咱们现在觉得中医不是精准医学,没有靶向治疗,也许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在和朋友这段闲谈的时候,我仅仅是听说过五运六气,完全没有接触过五运六气理论。当我接触并拜师学习五运六气理论之后,我发现五运六气理论就是打开中医精准医疗,靶向治疗的钥匙,原来不是我们没有找到这把钥匙,打开精准医疗的钥匙先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只不过是我们有眼无珠罢了。

精准医学的四大要素分别是精确、准时、个体化与共享,旨在将人体各部分进一步差异化并且分解化,研究层次也从个体逐渐缩小到细胞,并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人体在正常与病理两种状态下微小结构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人体的发病以及指导后续的治疗。中医学的三因制宜也含有很多精准医学的要素。三因制宜理论强调,每个个体的体质、所处的地理环境、疾病发生的时间、疾病的病性和病位的不同,或者医者诊断用药的恰当、及时与否,都会使得同一种病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甚至是不同的证候,这就需要医生从多方面考虑从而进行不同的治疗。针对病机变化、疾病演变过程中的特殊时期、特殊运动现象的表象作出辨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所以,不难理解,三因制宜的精髓在于对疾病的定量辨识和精准治疗。

实际上,早在将近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对精准治疗就有了非常系统的描述。《藏气法时论篇》对于五脏的用药这样描述:“……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是对于五脏内伤提出的治疗原则;对于外感,运气七篇也有非常深刻论述,如《至真要大论篇》云:“……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对于外感刘淫的用药法度进行了规范。

对于辨证论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便有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经典概括,《伤寒论》不仅全面地论述了证候的概念,并且对其进行了量化,在提出共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其个性,蕴藏了丰富的模糊数学理论,这种基于三因制宜的辨证思想正体现了现代精准医学的精髓。

所以,无论是精准医疗、靶向治疗还是标准化治疗,在《黄帝内经》中都有明确系统的规范,不是我们中医没有,而是被我们束之高阁,中医这座宝库还有非常深的潜力值得我们去挖掘。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