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一碗水”要端平

周润哲

历时三年,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文新教授率领团队调查了几万名遭受校园欺凌的中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19.9%的学生会卷入校园欺凌事件,其中受欺凌者占16.2%,欺凌者占0.9%,既是欺凌者又是受欺凌者的占2.8%。当孩子受到欺凌后只有40%左右的孩子会告诉家长或老师,大多数孩子会选择独自默默承受。

对于防范校园欺凌问题已有不少对策研究,然而这项历时三年的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项目却促使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防范欺凌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教育工作者。既然根除校园欺凌的现实并不乐观,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欺凌事件前后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

在欺凌行为发生前,部分学生之所以成为欺凌者,校方和教师有时预防失当。例如,这些学生有点“过人之处”,或是家中有些“背景”,或是自身成绩优异,或是擅长讨老师的欢心,这些特别之处很容易让欺凌者披上伪装的外衣。当这类学生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时,一些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对其袒护,忽视问题的严重性。久而久之,这类学生便在学生群体中拥有了一些“特权”,成为欺凌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当欺凌事件发生后,一些老师可能碍于自己或学校声誉,倾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忽视欺凌事件中学生这个核心因素,缺乏对欺凌者的训诫、对受欺凌者的抚慰和关怀。然而,时间或许能让事件淡出大众视野,却永远淡化不了受欺凌者内心的伤痛,欺凌者更不会自行修正。

无论是“特别”学生与一般学生之间,还是声誉责任与学生成长之间,一碗亟须被端平的水始终在考验着老师和学校。平日主观偏心、任性关照,遇事则要名誉、怕担责,这种思想上的弊病必须去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牢记教育初心,回归育人本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遇到校园欺凌事件,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只有教育工作者手里这碗水端平了,针对校园欺凌的对策才能更好落地起效,让欺凌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中国教育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