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一博士与大专生的情商

​有一次,王健林带年薪90万的博士生参加饭局,快吃完时,他叫博士生买烟,顺手把钱包递了过去,博士生忽然说:“王总,要不您先抽我这包?”王健林一皱眉,场面顿时尴尬起来。

随行的一个大专生赶紧接过钱包,说:“你那个烟王总抽不惯,走,跟我一块买去。”俩人出了包厢,走到前台结账,大专生打开钱包一看,立马又给合上了,从自己兜里掏出银行卡结的饭钱。

博士看了很疑惑,指着钱包说:王总不是给钱了吗?大专生回答:钱包里就700块钱,这顿饭都快7000了,哪够呀,这银行卡密码咱又不知道,怎么?咱还回去再问问密码?

回去的第二天,博士生就接到人事部通知,他被辞退了!

博士生百思不得其解,昨天陪客户,对方一直挺高兴的,自己哪出错了?

其实咱们仔细想想很容易发现,他犯了几个严重错误:

第一,听不懂暗示。老板让他去买烟,是想单独和客户聊聊,有些商业机密不方便下属听,大专生看出来了,而博士生还觉得,饭局在这种情况依然需要他在场。

第二,缺乏应变能力。王总钱包里有多少钱,没准他自己都不知道,钱不够的时候,先用自己的垫上,回头拿票据找公司报销,有人可能担心,外一老板不给报呢?咱仔细想想,他要不给报,也就不值得咱帮他干活,这也是在变相试探老板靠不靠谱。

第三,让领导感觉尴尬。饭局上都是成年人,总不能手把手地再去教别人做事,既然带出来谈生意,就是相互配合的,谁不想用个顺手的人。

这样的案例,被很多企业用来培训新人,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这点小事至于当成用人标准吗?

其实这可不是小事,在《中国式应酬》里提到:在应酬中的所有行为,都是判断一个人情商的标准,别人都会看在眼里,交际能力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标准,还是一个人有多大能力的判断依据!

心理学家卡内基也评论过人际的重要性:想要成功,15%依靠专业知识,85%依靠人际关系。

可能博士生专业素养过硬,但情商却是他的致命弱点,有时候,说话只可意会,因为饭局上一个小动作,都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双方是否合作的重要依据,而这一纸合同,也许就意味着企业的存亡。

应酬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学会应酬,无论您独自创业,还是在职场打拼,都会变得如鱼得水。中国式应酬不是伦理说教,他只是在讲什么情况下倒水,怎么安排座位,酒桌的规矩礼仪等等,一个个小细节,就存在每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中,可以说,他是应酬里的“百科全书”。

民间有句老话,“前面做得真好,就差临门一脚!”应酬时,几句四两拨千斤的话,也许就能促成个大合同,这就是真正的临门一脚了。

在寒雪看来,应酬的技巧不是肤浅的陪客户,而是一种与朋友或者陌生人交往的喜欢,人是做不到绝对理性的,情感因素很大程度左右了一个人的决策,会应酬是一种需要正视的技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