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在安徽建都的二十个国家详解,看看你老家有几个
皖国,春秋之前就已经出现,今潜山县为主以及周边一部的所在地,首都就是现今潜山县。远古时期,这里为蛮夷和淮夷南下的交融地区,主要部落为物质文明较高的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尤其是伯益部落活动的重要场所。伯益部族在启建家天下后,退居今大别山东部建立了六、英、皖等部族方国。今潜山县境属古皖方国。由于它具有高度的文明,成为江北地区的大国,与中央王朝保持亲善关系。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
春秋诸侯
萧国,古萧国是夏朝殷商氏族方国。夏代殷商六族迁至萧县,在此建古萧国。因其地多萧茅(艾萧、艾草),故国号为萧。萧国,是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诸侯国,历史上曾有两个萧国,第一个是夏朝封的嬴姓萧国,始祖萧孟亏;嬴姓萧国灭亡数百年以后的春秋时期又赐封了第二个子姓萧国,都是在一个地方建国。周代萧国之都,在今安徽萧县西北,萧为子姓国,始封君为萧叔大心(或说为宋戴公子乐氏的后裔),为宋的附庸。萧国管辖范围大约是江苏、安徽、河南一带,萧国城址在今安徽萧县城北面15公里的圣泉乡,春秋时灭于楚庄王。
巢国,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
庐国,周武王封国,按照公、侯、伯、子、男等级爵别进行分封,庐国为“子”爵,故称“庐子国”,建都于庐邑(位于今合肥老城区北,一说在西)。西周至春秋期间,庐国渐趋解体,陆续分蘖出橐皋和“群舒”(被蚕食)。
春秋诸侯
胡国,古胡国之都在今安徽阜阳县境。胡为归姓国,周时有存。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楚灭胡。
桐国,桐国偃姓,皋陶后裔。春秋时,桐国大体为楚附庸,时而依附吴,越灭吴后,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在强邻环伺的春秋时代,弱小的桐国不得不朝吴暮楚,战战兢兢地揣摩大国的脸色,后来被楚吞灭。
钟离国,一作终黎。古钟离国之都在今安微凤阳县东。嬴姓之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春秋时期被楚国所亡。
徐离国:徐离姓出自嬴姓。周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徐离国(在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徐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徐离氏。以地名命姓。春秋时宋国公族后代伯宗在晋国做官,为三郤所害,他的儿子伯州逃到了楚国的徐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定居,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称徐离氏。
春秋诸侯
英国,古英国之都,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英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夏禹时封。
六国,古六国之都,在今安徽六安县北。六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虞夏时期,皋陶生于偃,葬于六,禹封其子于此。商周时期相沿。
沈国,周代沈国之都在今安徽临泉县西,姬姓国,或为周公之后。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蔡灭沈。地归于楚。
舒国,春秋时期,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封国,号称“群舒”。群舒国先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楚襄公二十一年,又被灭于楚国。灭国后,群舒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原国名为氏,称舒氏。
舒庸国,偃姓,舒人的一部分与庸人融合,称舒庸国。舒庸国为群舒的一支,也为楚国的附庸。大致在今安徽省霍山、桐城一带。公元前576年,舒庸国趁着楚国军队上一年鄢陵之战失败,引导吴国军队进攻楚国,楚共王派公子櫜趁舒庸轻敌不备,挥师灭了舒庸。
舒蓼国,春秋时代吴国与楚国之间,今安徽省舒城县,为群舒的一支。元前601年,楚庄王因为群舒背叛楚国,伐灭舒蓼国。
春秋诸侯
舒鸠国,春秋时代吴国与楚国之间,今安徽省舒城县的群舒的一支,公元前549年,吴国召舒鸠人背叛楚国,楚康王攻入舒鸠国境,舒鸠告楚王称并未背叛楚国,楚师撤退。 [2] 公元前548年,舒鸠人背叛楚国,与吴国军队联合。楚国令尹屈建率师讨伐舒鸠,吴国援救舒鸠,楚师在会战中大败吴师。并进而灭亡舒鸠。
舒龙国,春秋时代吴国与楚国之间今安徽省舒城县的群舒的一支,偃姓,春秋时期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615年,群舒背叛楚国,楚国令尹成嘉俘获舒国君主和宗国君主,国亡。后舒龙入于楚国。汉朝在舒龙国旧地设龙舒县,即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舒鲍国,偃姓,亡于楚。
舒龚国,商末部分姜姓共人由辉县东迁至龚丘,与偃姓舒人共建舒龚国。后亡于楚。
安徽行政图
宗国:偃姓,在今安徽枞阳,子爵。为群舒之属。公元前626年,楚成王开始攻灭群舒。公元前615年,群舒叛楚,楚穆王派大军抓捕了舒、宗的君主,宗国遂亡。
柘(橐)皋国,偃姓,春秋时期,群舒消灭了庐国,其一支进入巢湖北方,挖取巢国地盘,建立橐皋国,在今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及肥东县东部一带,前519年,因边界纠纷,吴王僚使公子光伐楚,隶属于楚的方国钟离和巢国,处于钟离国和巢国之间的柘皋国也随之被灭,归于吴国。
如果有漏掉你老家的诸侯国,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