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小人书陪我过除夕夜
说是“小人书”,现在的小孩子估计大多不太了解,但是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小人书”其实是一种压缩本,俗称口袋书,又称连环画,大多是黑白印刷的,很少有全部彩色的。每一幅画的下面都配有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或者概述。一本画册一般有七八十页,封面和封底都是彩色的,封面上用大号字写上这本画册的名字,翻开封面就是这册小人书的内容梗概,一般来说都先睹为快,看一下讲的是什么故事,然后看看封底,封底一般标明是哪家出版社出版,标价多少。我记得当时一本“小人书”大多是七八分钱,贵的也不过一角多,现在看来真是便宜得不得了,可在当时就已经很贵了。
不过,那时“小人书”虽然很多,可是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不是都能够买得起的。因此小伙伴之间经常要互相借来借去的,我们这些小顽皮最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故事书了,像《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什么的,如果没有这些书,那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也很吸引眼球,特别是孙悟空的故事更是我们百看不厌的。
虽然“小人书”很好看,可是一来“小人书”太紧俏了,“僧多粥少”,平时里都想看 ,所以很难找的到,除夕夜大多小朋友去打扑克或者放鞭炮,暂时放下读小人书,这样我就有更多机会借得到;二来平时老师和父母管的严,不让我们随便看,怕耽误学习。不过每年一到除夕夜这个时候,父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也可以放心看起来了。记得当时借了五六本,年三十那天吃好晚饭,便迫不及待的看起来了。慢慢从第一页开始看,先走马观花似的看看图片,然后仔仔细细的看下面的文字,对照着图片记忆的更为深刻。看着看着碰到喜欢的人物或者情节猛然间大声叫嚷着,搞得母亲以为我着魔了。我记忆最为精彩的片段就是《杨家将》中的“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说的是杨家将里的孟良和焦赞两位大将,他们是结义兄弟,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故事非常精彩,常常成为我们小伙伴之间效仿的榜样。
欢愉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可是想到第二天要还给人家,即使熬了大半夜也不觉得累,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
现在,“小人书”已经不多见了,可是作为一种时代产物,“小人书”为小孩子打开了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在资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她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很好的精神食粮,在愉悦的同时也从中吸收到一些真善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