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094丨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94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匡章、陈仲子,都是齐国人。匡章问孟子:
陈仲子难道算不上真正的廉洁之士吗?他生在富贵之家,而甘处淡泊,避居於陵之地,以致于有一次三天没吃东西,饿得两眼发聋,两眼发黑。如此穷苦,却不求食于人。这时候,井边李子树掉下来一些李子,已经被虫子吃掉大半,螬,即蛴螬,金龟子的幼虫。他爬过去拾起来。吃了几口,才恢复听觉和视觉。
洁身自好如此,宁愿以死为代价。可敬!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孟子说:
当今齐国之士,溺富贵而贪功逐利者甚多,陈仲子能独守清贫,不入流俗,我也给他竖大拇指。但是,他怎么能叫廉洁呢?如果要推广陈仲子这样的操守,那只有变成蚯蚓才能做到。那蚯蚓,上面只吃些干土,下面就喝点黄泉浊水。
蚯蚓才是真正对世一无所求。
陈仲子活得不现实。他住的吃的都从哪来?他住的房子是伯夷那样的廉洁之士盖的?还是盗跖那样的不义之人盖的?他吃的粮食,是伯夷那样的廉洁之士种的?还是盗跖那样的不义之人种的?
道不远人,道不离世,要做通达之士,而非酸腐之士。陈仲子所守的节操未免偏激,不近人情。如张居正所言:
士君子处世,当居则居,当食则食,惟义所在不肯苟取,这便是廉,非一无所取之谓也。
儒家所推崇的节操,都是能推而广之的,大家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圣之清者如伯夷,圣之和者如柳下惠,皆非儒家所主张。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鶂鶂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哇之。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孟子·滕文公下08》)
匡章说:
陈仲子的房子食物,虽然未必都出自额廉洁之士,那又有什么关系?不影响他的廉洁啊。他自己亲自编草鞋,他妻子绩麻搓线,去交换就行了。
只要能自食其力,安贫守约,不取之于人,便是廉。但孟子不这样看:
陈仲子本来就不是穷人,他是齐国世家。他的哥哥陈戴,每年从封地盖地获得的俸禄有万钟。他在自己家里吃住,有何不可?谁能说他不义。他却认为他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禄而不屑于吃,认为哥哥的房子是不义之室而不屑住。避开哥哥,离开母亲,带着妻子搬到於陵。亲情如此之薄。
有一天他回家,看见有人送他哥哥一只活鹅,他皱着眉头说:这种鶂鶂叫的东西,送来干什么。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怎么就不义了。后来他又回家,他的母亲把这只鹅杀了给他吃。正吃着,他的哥哥回来了,讥讽他说:这就是那天你说的鶂鶂者的肉。陈仲子一听,便跑出门呕吐出来。
说完陈仲子的故事,孟子最后总结说:
陈仲子的所作所为太不近人情。母亲的食物不吃,妻子的却吃;哥哥的房子不住,却到於陵住。这能算得是将廉洁之义推广到极致吗?像陈仲子这样的行为,如果推广到极致,只有变成蚯蚓才能办到。
儒家讲究中道而行,以义为准绳,只要去做,人人皆可以为舜尧。张居正解释说:
人生世间,岂能无食无居。至于母之食,兄之居,则尤天性至亲,不待外求者,即食之居之,谁曰不义。
陈仲子的处世态度就太不近人情了,不能不说有伪善、沽名钓誉之嫌疑,孟子对其仅仅讥讽而已,《战国策·齐策》中赵威后没有这么客气了,直接建议杀陈仲子。她说:
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