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记忆》文/韩继成||诵/月上中秋​

岁月的记忆

-----自由诗四首

文/韩继成||诵/月上中秋

图文编辑:沐兰

岁月流逝,日月沧桑。多少历史的记忆闪烁着七十年来人民大众艰苦奋斗的辉煌。六十年代,人们在生产队里靠挣工分,领粮分钱。渡过了各种自然灾害,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回忆往昔,不忘初心,放飞梦想,创造历史新篇章。

麦收

碾场打场三夏忙

起场扬场技术强

换来小麦颗粒归

人七劳三分口粮

三秋不如一麦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

芒种麦熟在一晌

夺取丰收粮入仓

芒种麦穗色变黄

干热风吹熟麦莣

层层领导忙三夏

白黑奋战莫彷徨

碾场

农具大锄它先上

前蹬后躬把地膀

木杷接着把土膛

场院平整好晒粮

铁桶泼水洒土上

把握均匀一个样

水进土里亮半晌

撒上一层禾麦穰

耙子搂平碌轴碾

拉着碌轴压麦穰

人牛转圈多少趟

平平整整保质量

木叉挑起禾麦穰

扫帚扫净光又光

风来不再土飞扬

只等小麦拉进场

打场

小麦捆好拉进场

一群姑娘来了忙

草绳解开随手扬

麦秸好厚均匀放

老牛吃饱有力量

用布捂眼不发狂

套上碌轴缰绳长

准备妥当压麦场

缰绳牵牛来打场

碌轴轱辘转顺畅

里圈外圈来回倘

麦秆变成禾麦穰

黄牛歇息在一旁

姑娘拿叉快速上

用叉层层挑麦穰

喜气洋洋好景象

头顶烈日似骄阳

翻完一遍汗流淌

浑身如淋湿衣裳

从不叫苦好姑娘

姑娘嬉闹小队长

快去烧点绿豆汤

赶上油饼炒虾酱

我们打场你犒赏

喂好老牛又套上

一遍一遍见分量

麦秆压的扁又短

麦粒麦糠分两旁

起场

黄牛用力转半晌

麦秆碾成细麦穰

小麦分离出麦糠

队长扒开看质量

姑娘摩拳又擦掌

拿叉呼啦一起上

乐坏领导小队长

争分夺秒来起场

轻挑慢翻禾麦穰

重复几遍麦下降

干净麦浪挑包上

二人抬到大垛旁

叉挑包抬多繁忙

热火朝天好景象

叉叉挤挤常碰撞

抬包小跑多赶趟

精明队长开了腔

天气很热别心慌

早晚干完保质量

进度很快应表扬

起场主力是姑娘

劳动能手个个棒

丰收喜悦心舒畅

圆满完成歌声扬

扬场

起场麦穰归垛上

庄耙堆起麦与糠

技术活儿要用心

能工巧匠好儿郎

小伙抓糠扔天上

全凭经验辨风向

站立顺风位置旁

簸箕木掀备妥当

小伙簸箕放挎旁

姑娘木掀把麦放

簸箕猛甩麦与糠

风吹麦糠飘远方

小伙姑娘俩搭档

一掀一掀不停忙

簸箕顺风把麦扬

饱满麦粒落地上

青年男女好搭档

木锨簸萁把麦扬

心里小伙早爱上

扬场结缘成对象

麦似丘陵长又长

好像柳叶弯月亮

扫帚轻扫杂麦糠

麦粒丰满色金黄

人工打场变历史

如今机械人舒畅

一次成功把粮买

不见过去打麦场

首发原创

作者简介:

韩继成,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系,教育工作者,高级教师职称。曾荣获县优秀教师、县学科带头人,并多次荣获县、市教育宣传先进个人、教育工会优秀工作者。个人业余爱好写作,近几年数百篇论文、文章、新闻稿件在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滨州日报、今日博兴、中国新教育报、中国农村教育、校园文艺、博兴教育网、滨州大众网、中国教育家等媒体发表。自己多年发表的作品多收录于《耕耘文集》和《静待花儿开》之中。愿用自己的拙笔讴歌祖国的美好,描绘社会新风尚。

诵读者简介:

月上中秋,酷爱文学艺术,热爱诵读,愿用自己的声音传递人间的美好,用自己的温馨歌颂美好人生

(向下滑动查看内容)

谭德

关于稿费

稿费来自于您作品的打赏(喜欢作者),具体方案如下:

1.赞赏金额六元以上,60%返还作者。阅读量较高的作品另有奖励,300以上至500另奖励三元;500以上至800另奖励六元;1000以上另奖励十元。

2.赞赏金额六元以下(包括六元)和一周之内阅读量不足一百的作品不再发放稿费,留作平台发展基金。

3.赞赏返还金额在作品推送七天后准时发放。如有疑问,请及时提出。

温馨提示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zys891847743

沐兰之香

幽兰香溢远

花开蝶自来

(0)

相关推荐

  • 碾场

    白鹿原上--碾场 眼看着地里的麦子一天天变黄了,又到了夏季收割的季节,不由我想起60年前我在家乡白鹿原,参加农业社生产队碾场的事. 1955年农村实行合作化,农民的土地都入社,归农业社集体耕种.夏季收 ...

  • 贺赵丁:老翁忆旧2——麦子

    2.小  麦 小麦对谷子玉米等而言,俗称细粮,在六七十年前的农村,属高级粮食,用它加工成面粉(俗称白面)后,可做成各种各样的熟食,多成为商品,非一般人能常享用. 小麦在赵县种植已久,何时引入赵县,我不 ...

  • 宁廷常:麦收如歌|散文

    依依:最后一次争吵|小说 文/宁廷常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麦子走过了最贪婪的生长期,麦酱变成了淀粉,胖乎乎的麦粒紧紧地簇拥在麦秆之上,麦芒如针,如剑,精神抖擞.麦收季节到了,仿佛不是收割的到来,而 ...

  • 华州农村: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华州农村: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作者丨吉建军 麦梢泛黄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响起了久违的磨镰的刺啦声.人们在街巷里遇到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到哪哒去了?""刚从南安地里回 ...

  • 散文||麦 香

    麦    香 赵涛||山东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用木锨迎着风高高扬起麦子,草屑飞扬.麦子落地的后面,隐约着一张黝黑.汗水.喜悦和劳累的脸. 机械化农作物收割机的广泛使用,庄稼地里劳作的人就少见了.现在 ...

  • 致麦收:生产队时期的“抢场”

    文:汪晓佳 图:来自网络 在城里生活这么多年,夏天,尤其是中午闷热时分,我特别喜欢往西南方向的天空望去.如果那里有一片乌云翻滚.加厚,则说明十有八九要下雨了,准得很.因为,我的农村老家的西南有一座高山 ...

  • 那些年,我在华县收麦!

    麦忙 作者丨王荣 我的家乡北依渭水,南临秦岭.每逢阳历五月底六月初,麦子成熟了,黄灿灿的一片,一阵清风吹过,麦子迎风摇曳,翻滚出一片片麦浪,似起伏的海洋:似华美的锦缎.丰收在望,父辈的脸上洋溢出喜悦的 ...

  • 麦收

    又是一年麦梢黄,田野里到处是一片金黄色,干燥的热风吹拂着,掀起阵阵麦浪,此伏彼起,沙啦啦作响.即将成熟的麦穗摇来晃去,好像在等待着人们的收割.在我的家乡,麦子成熟得比山区要晚一些,芒种过后不几天,就进 ...

  •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小麦的收割 一.割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收麦主要靠人力.坡刘村人收割麦子的方法,一种是镰刀割,一种是用芟(sān)子芟. 镰刀割麦有偎镰和走镰两种.偎镰是人蹲在地上一镰一镰的割,割一把向前移一下, ...

  • 高 涛:颗粒归仓 ​

    颗粒归仓 高涛 每次看到"高陵场畔"的石槽碌碡.犁耧耙耱.织机纺车和那些马灯.门礅.木龛等农耕器具,都勾起了我儿时熟悉又模糊的记忆,似乎闻到了苜蓿草的香甜味.摔得噼啪响的泥瓦炮声, ...

  • 张伟| 我们那个年代的麦收

    "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一曲丰收歌,唱出了人们收麦的喜悦.可这喜悦,好像更属于几十年前手工割麦的人们.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