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兰:冬至的母亲 2024-07-31 04:02:25 冬至的母亲 作者:马月兰 漫长寒冷的冬夜我总是在做梦,梦见老家的群山竹林,绿萼冰花,千姿百态;梦见古道的寒梅,雪肌冰朵,疏影横斜;梦见山村瓦檐上长长的冰柱在清冷的月光下,寒光闪闪,剔透如银;梦见儿时覆满冰雪的青石小巷还有巷子里母亲在寒风中忙碌的样子,素衣柔影,亲切温暖。梦中的情景似乎很幽远,感觉又是那么真实,幽远得恍若隔世,真实得犹如昨日。七年前冬至那天,87岁的老母亲带着寒冷的冰雪和岁月里的风霜,安详地投宿于洁净的故土。那一日,故乡的天空飘着晶莹的雨雪,寒风凛冽,古道山村天寒地冻。携着冰雪的北风,带走了母亲,亦带走了她一生的病痛和忧伤。她如一朵轻盈的雪花,从岁月的天空,安然飘落在故乡的田园,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从此我与母亲就像被飓风吹散了那般,再无重逢的日子。人生百年,沧海一瞬,那一刻,只觉天地荒芜,人世的生离死别,割心裂肺,心中的悲痛,无以言说。87个春秋冬夏,母亲艰难而努力地走过了她那漫长又平凡的一生。在母亲人生最后的那些日子,病魔总是无情地折磨着她。每到寒冷的冬天,母亲的风湿老寒腿总是在痛,每月我都要带她到医院去打几次针,却总不见好。粤北高寒山区秋冬季节气候寒冷,春夏湿气又重,为了养育儿女,早些年母亲在家乡,风里雨里,起早摸黑,常年在冷湿的田地里劳作。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患有风湿骨痛病,身体从未见其舒坦过。她说,那是生小孩做月子时落下的病根。那时偏僻乡村医疗条件差,母亲肩背腰腿疼痛时,我们便帮她钳痧、刮痧,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些了,就带她去医院拨火罐,做针灸。针打多了,便没了疗效,医生说,母亲年纪大了,全身的血管都粥样硬化了,血堵在哪,哪就痛,难怪母亲的腿总是无缘无故青一块,紫一块,膝盖关节又红又肿。没办法,疼痛时,我们就帮她擦点活络油,煮些艾草水(艾草能祛湿、驱风、散寒,是我们家乡一带最常用祛寒湿的偏方)帮她热敷,或吃些风湿止痛药缓解疼痛。年老体弱的母亲因吃多了风湿止痛药,引起了胃出血,住进了县里的医院。住院不到一个星期,到第五天,粥也吃不下了,注射的药水已经无法进入血管。我们守在她身边,只能干看着她痛苦的样子,心如刀绞,那种束手无策,只能拿着石头打天的感觉你知道吗?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着身边最亲的人濒临死亡,而你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来救赎她。母亲似自言自语又似正式交代:“我要回家,我不打针了。”她偷偷的趁我们不注意,一次次把输液的针头拨掉。我问她:“阿妈,您要回哪里的家?要回红云老家吗?”母亲不语。隔了很长时间,母亲用微弱的声音自语道:“要是我能多活几年,看到外孙女明敏也成了家,我就再无牵挂啦!”说完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无力地闭上了疲惫的双眼。我知道对待生死母亲是豁达的,她对喧嚣的尘世没有太多的贪恋。只是有些人,有些事,让她还没办法完全放下。明敏是我的小女儿,从小由我母亲带大,跟母亲最亲。母亲病逝那年,她刚考上研究生,独自一人漂泊在异国他乡。所有孙辈当中她年龄最小,也最让老人心疼的一个,只有她还尚未成家,母亲牵挂她、疼爱她、放不下她,放不下这个在她手心里长大,视为宝贝的满孙(最小的孙)。对其他人,其他事她再没多说一句。母亲住院的第六天下午,老家红云来了许多亲戚到医院看望她,此时母亲已经不能回答老家亲人的问候了。堂嫂说:“二伯母恐怕不行了,我们得赶快送她回红云老家,不然就来不及了。”按照老家古道山村客家人的习俗,老人不是在村子里去世,死后不能进村里的祠堂。听堂嫂这么一说,我心里很紧张,而且有些难过,我怎么也不相信母亲会那么快离开我们。我赶紧去问医生,医生没有挽留,他帮忙叫了一辆救护车,叫我们赶紧去办出院手续。大姐和大姐夫、还有大侄子跟随救护车陪着尚有一丝气息的母亲。我留在医院结了帐,办完手续,随后自己开车带上女儿和几个在县城居住的堂姐妹一起赶回老家。乳源县城到红云老家六十多公里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知道,一路上我是怎样把车开回老家的。车刚停稳,还未进老家的大门,便听到了大姐的哭声,我鼻子一酸,我知道,我知道发生什么了,可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路上积压的眼泪便不由自主哗啦啦地流了出来。母亲踏上了故土,回到了老家,进入了居住多年的老屋,她老人家安心了,安心地走了,安心才可以走啊。此时是下午五点多钟,只是,她等不及再看我——她的小女儿最后一眼,就匆匆的,她走了。村子里的人都说,母亲是个有修为、好福气的人,她没有在半路上断气,硬撑着回到了老家,进屋躺下不到半个时辰,她就永远闭上了双眼。我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故土难离,什么是落叶归根,什么是魂归故里。母亲走得很平静,很安详,村子里以前和我母亲要好的伯母婶婶们事后对我说,母亲回村的头几晚,村子里所有的狗都不约而同地在村口吠叫。她们说,我母亲的魂魄早几天就已经回到村子里了,魂兮归来天有知,对此我深信不疑。母亲一生勤劳善良,村中列祖列宗一定不会让母亲的魂魄独自在外漂泊的。三十多年了,母亲与我一直居住在县城,村里以往和她一起劳动过的邻里乡亲都常常叨念着她。母亲说,她亦是如此,飘雪洁净的土地,才是她魂牵梦萦的家园。不知何时,透着烟火气息的乡村岁月已散落在时光的河里,今生再也无法打捞。此刻,家里远近亲戚都来了,上下村庄曾经熟悉的人也来了。大姐和婶婶用村里干净的井水帮母亲擦洗身体,穿好衣服,梳好发髻,戴上帽子。母亲的寿衣是父亲生前帮她准备的,放了好几十年。画着牡丹、小鸟和云朵,油漆过的杉木棺材也是父亲年壮时为母亲准备好的。鞋帽袜子是母亲年轻时自己做的,我们做儿女的似乎什么都不用再为她准备了。父亲母亲真说得上是知天命的人,生时不麻烦任何人,死时亦不拖累儿孙,他们很早之前就为自己准备好了身后的一切。古道山村客家人的风俗,棺材寿衣越年轻时置办,自身的寿命就会越长。因此,在我们古道客家山村,无论是在祠堂或是在无人居住的老屋阁楼,凡是干爽通风的地方都存放有许多两头写着大大的“寿”字、油漆好了的棺木,那是村中老人为自己百年之后做的屋子。母亲打底的几件衣服是纯棉布做的,两件斜襟盘扣的外套是用绸缎面料做的,很柔软,很光滑,亦很漂亮。如今似乎很难寻找得到那么柔滑细腻、那么好的绸缎面料,还有那么好的裁缝手工了,那是三舅母的儿子,我的表哥亲手为母亲缝制的。生前母亲整洁爱美,死后亦要打扮得清清爽爽。那些衣服全是父亲年壮时,家里每一次卖猪卖粮,一点点积攒下来的钱为母亲买布料量身裁制的。在老家阁楼木箱柜子里存放了几十年,每年冬天母亲都要回老家一趟,把衣服拿出来晾晒。母亲穿上斜襟盘扣的绸缎寿衣,戴上帽子,那装扮犹如古时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她身上盖着锦被,此刻她安静的躺在厅堂木板床上,她的穿戴让我想起电视剧《红楼梦》里贾老太太的模样,那么慈善,那么贵气、那么庄重、那么优雅。母亲一生劳苦勤俭,我从未见过她如此装扮,如此安详,她的脸是那样的平静,犹如睡熟了那般。专程从国外学校赶回来送外婆的小女儿频频揭开盖在母亲身上的锦被,哭着抚摸着她的脸颊,似乎无法相信捧着她长大的外婆已长眠不醒,似乎相信慈祥操心的外婆会在小外孙女的呼唤下醒来。 “外婆,外婆,你怎么就走了?不是说要等到我学成还乡、花车出嫁的吗?” 但无论她怎样撕心裂肺的哭喊,母亲都听不到了。母亲一生命运多舛,生前所有的沧桑和苦难,此刻仿佛都被燃烧在床前的烛光里,从此岁月静好,人生再无悲喜。去世后的母亲在自家老屋厅堂停放了一天一夜,我们和亲戚轮着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按照南岭客家风俗入殓后,转移到透着寒风的祠堂里又守了一天一夜。 北风呼啸的冬夜,天空飘着雨雪,悲伤与寒冷交织在一起,那一年冬至,是我一生中感觉最冷,最悲伤,最难忘的一个落雪的冬至。按照古道客家人的习俗,儿孙满堂的老人过世,要请当地师爷(法师)在村祠堂里做功德(祭奠),念颂祭文,消除逝者生前的罪孽,超度逝者的魂灵升天。母亲下葬的头一天晚上,家里的亲戚帮忙请来了师爷。这一夜,我们伴随着粤北古道山区冬夜里的寒雪冷风,最后一晚在祠堂里守着母亲的灵柩到天亮。听师爷念颂祭文,为母亲超度,儿孙们在一旁点烛焚香烧纸。师爷的颂经声、唢呐声、铙鼓声、胡弦声,以及我们的哭声,交织在一起,萦绕在古老乡村寒冬寂静的夜空,悲伤又哀婉。祠堂巷道寒风呼啸,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衫裤,仍然感到刺骨的冷。祠堂内燃起了一盆盆木炭火,大家静穆地听师爷念颂祭文,哀婉的唢呐声、铙鼓声、胡弦声,声声催人泪下。到下半夜,师爷念颂完《劝孝敬父母歌》。念唱客家《十月怀胎歌》时,所有男的、女的儿孙及亲戚都跪倒在祠堂地上,师爷念唱一段,儿孙们便跪着哭着跟着师爷绕祠堂中央跪拜一圈,十跪十拜谢母恩,以此感恩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那场景,那氛围,让观者无一不悲伤痛哭。就算此时儿孙们膝盖跪破,手掌撑烂,我知道今生亦难以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十月怀胎歌》是南岭古道客家山村母亲去世后必颂的《祭奠歌》,字字句句都含着做母亲的辛酸与苦痛。师爷用他们那特有的、哀伤的声调伴随着箫乐念颂,听来让人感怀悲泣,揪心撕肺。正月怀胎如露水,桃李花开正逢春。犹如水上浮新草,未知生根不生根。二月怀胎不记时,脸皮黄瘦眼落眶。眼中不见穿针线,放落花鞋懒去寻。三月怀胎三月三,三餐茶饭共两餐。三餐茶饭不思食,只想杨梅来折餐。四月怀胎渐渐上,手酸脚痛骨头软。少年怀胎尤且可,老娘养子苦难当。五月怀胎分男女,好似梧桐挂金钩。是男是女心中想,未知何日降见生。六月怀胎长六根,烧茶炼水懒向前。厅中扫地身难转,平路恰似上高山。七月怀胎分七孔,七孔八窍变成人,八卦罗裙安长带,起居坐卧手扶身。八月怀胎桂花香,五谷上仓乱忙忙。子在娘肚食娘奶,性命微微牵动娘。九月怀胎将将满,低头容易起头难。茶饭不敢吃食饱,罗裙不敢紧缠腰。十月怀胎降见生,子在娘肚转团团。左手牵着娘脾肺,右手拉住娘心肝。东家请娘不敢去,西家请娘不敢行。思虑怀胎日将满,又怕孩儿半路生。一阵痛来一阵苦,二阵痛来落娘魂。叫娘上天天无路,叫娘下地地无门。牙齿咬得铁钉断,花鞋蹬得地皮穿。娘身汗如瀑井水,声声如在鬼门关。吓得丈夫团团转,连忙烧香求家神。许得家神愿信了,是男是女早早生。我的母亲,她的一生,或许比祭奠歌词里唱的还要苦,还要悲,她生过九个孩子,一生为儿女操碎了心。少年时期娇小柔弱的母亲生长在古道山村一个殷实富裕的农家。儿时的家里虽然没有城市里大户人家那样的亭台水榭和山珍海味,在古道山村却有一长栋青墙黛瓦,温暖舒适的农家巷院,粗茶淡饭,布衣暖食,一家人亦从不短缺。年少时的母亲没有捱过饿,没有穿过破旧的衣服,没有干过繁重的农活。她每天和大姨藏在自家阁楼里绣花做鞋,有时则帮三舅舅锁锁衫边、缝缝纽扣,日子过得舒适悠然。母亲家除了外公外婆还有四个舅舅,一个大姨,四个舅舅都年轻力壮,勤劳智慧,耕田做生意什么活都能干。他们一家相亲相爱,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着山里人家安宁幸福的生活。三舅舅是古道山村一带有名的裁缝,十里八乡农人家里穿戴的衣服都要请三舅舅缝制。旧时偏僻的古道山村,买不到成衣,因此,一年四季,到三舅舅家里裁制衣服的人都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干不完的裁缝活。他精湛的裁缝技艺引来了人们的羡慕,亦招来了邻村一些外姓人的嫉妒。解放后外婆家成了富裕中农,接着文化大革命开始。邻村外姓一些当权派自称他们是红卫兵,他们在乡村四处打人抢劫。他们把母亲的四个哥哥和四个侄儿,还有同村的一些乡亲抓起,捆绑在一间破旧的粪寮里。那时四个舅舅家最大的儿子才20岁出头,最小被抓的那个三舅舅的儿子还不到十六岁,还在学校里念书,被人从学校抓回村里时,他还懵懵懂懂,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他似乎明白了,趁上厕所解手松绑的机会他从粪寮后窗逃了出来,他个头小,人较灵活,他的那些父兄和另外几个乡亲则无法从窗口爬出。他逃到了附近的深山里,饿了便摘些野果,喝些山泉,他在静谧人稀,野兽出没的瑶区深山老林一躲就是一个多月不敢回家。 一个还不到十六岁的孩子,一个多月里没有吃过一口饭菜,没有见过一次家人,他亦不知道他和父兄亲人有什么罪,犯了什么错。可以想像当时他是多么茫然,多么无助,多么害怕,多么孤独。他不知道就在他逃出粪寮的第二天,他的父兄亲人一家七口以及其他几位同村乡亲,被那些邻村,不同姓氏,不同生产队,那些自称为红卫兵造反派的年轻人喊着打倒地主富农的口号,把他们一家和另外几个乡亲活生生地捆绑着,一起推下了古道边几百米深的南岭通天箩。一夜间,我外婆家偌大一个家族,剩下的全都是孤儿寡母,让人欲哭无泪。那时我的母亲已经嫁到我们家好多年了。母亲十几岁嫁给父亲时,古道山村还未解放,那时父亲亦算是山村里富裕人家的子弟,家里有田有地,与母亲门当户对。父亲长得高大帅气,而且忠厚老实,他们在古道山村耕田种地,养育儿女。时光就这样一年过了又一年,母亲从一个家人宠爱,只知绣花、做鞋、缝衣,清秀手巧的山村女孩,变成了一个五六十年代育有九个儿女的母亲(期中有四个儿女因病早年夭折)。岁月无情地带走了母亲的青春,亦改变了她秀美的容颜。她不再是以往那个梳着长长发辫,衣着斜襟布扣,一袭紫衣,娇小清柔的富家女孩。几十年的光阴,她早已脱胎换骨,盘起了发髻,无情的岁月,让她变成了古道山村一个天天只晓耕田种地,侍候公婆儿女,困苦平凡的农妇。舅舅他们一家惨遭不幸,母亲知晓后很悲伤。舅舅村大队里的红卫兵造反派们以为逃走的那个小表哥藏到了我们家,他们天天来我们家逼吓我母亲交出十六岁的小表哥。母亲扛着锄头去锄地,他们就跟到地里,母亲拿着镰刀去割茅,他们就跟到山上,母亲到水井里洗衣服,他们就立在水井边,母亲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寸步不离。事实上母亲压根就不知道小表哥藏在哪里,母亲又气又怕,又痛又悲,她病倒了,这一病母亲躺卧了一年多。那时我刚出生没多久,我头上还有一个比我大一岁多的还没学会走路、跟我一起争奶吃的三姐。母亲没有去看望住在南岭通天箩附近村庄的外婆和娘家的亲人。一下子失去那么多至亲至爱的人,而且连尸骨都见不到,母亲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这种突如其来的生死别离,让人伤得措手不及。母亲得了一场大病,病得奄奄一息,我和三姐没有奶吃,饿得皮包骨。那时我父亲四兄弟早已经分开了家,爷爷奶奶要照顾两个叔叔家里的孩子。母亲病重,孩子又小,在那贫困的年代,父亲要干集体的农活,我和三姐便由大姐二姐负责照看。她们背着我和三姐去上了几个月学,便退了学。她们要帮父亲干农活,争工分,照顾家里。父亲看到三姐快要饿死了,又见母亲病成那样子,没能力喂我吃奶,我出生没几个月,看我那么小,迟早也会饿死的,父亲心想不如把我送人算了,这样或许还能保全我和三姐的两条小性命。邻村一户没有孩子的人家听说父亲要把小女儿送人,他们夫妇一早挑着礼品和婴儿穿戴的衣物来了。他们一家抱着我高高兴兴准备离去时,躺在病榻上只剩一口气的母亲流泪了,说什么她也舍不得别人把我抱走。十月怀胎,孩子是母亲心头的肉。就算她受多少苦,遭多少罪,只要还有一口气,她就要把我留下,把我养大。父亲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自己亦反悔了,他从邻村夫妇怀里夺过孩子,放在母亲怀抱,对哭泣的母亲说:“你好好养病,孩子不送人了,再苦我们也要把她养大。”说完,父亲也忍不住哭了或许母亲看到我和三姐还那么小,离不开她,她死里逃生,她没有丢下我们,她顽强地活了下来,病好后的母亲素衣简食,她似乎忘记了岁月里的忧伤,她努力养育着我们,而且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她一辈子不怎么吃肉,每天还要劳动,母亲用她小巧单薄的身躯,在古道乡村,春去秋来,耕耘着生活,耕耘着岁月,直到我长大,念完书出来工作。幸好当初母亲没有抛弃我,把我送给别人,长大后我对母亲亦是不离不弃。我工作结婚后,20岁那年,我把母亲带出了乡村,接到了身边。我在银行工作比较繁忙辛苦,母亲帮我煮饭照顾女儿。从偏僻的乡镇到县城,我搬到哪,她就随我住到哪。八十岁后,母亲才随两个孝顺听话的孙儿一起住,直到白发苍颜。母亲一生为了儿女和亲人受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我无法知晓,我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母亲生我时她已经四十多岁,我没有见过母亲年轻时的模样,也没见过她年轻时的照片。母亲温和善良,从不多言,亦从不提及以往过去的事。我所晓得的这些,都是后来大姐告诉我的,大姐比我大差不多二十岁,母亲当年受的那些苦她都晓得,待我懂事后大姐就出嫁了。小时候我离不开母亲,母亲去哪我就跟到哪,有几次她偷偷去大舅母家没带我去,我便哭了半天,夕阳西下时便一个人跑到村口,泪眼婆娑的等着母亲回家。暮色中远远望见母亲手挽小竹蓝从古道往村口走来,我便兴高采烈奔跑过去抱着母亲的大腿撒娇。母亲一脸温柔,俯身抱住我,笑眯眯地从小竹蓝里掏出一个大舅母煮的熟鸡蛋递给我,然后拉着我的小手回家。那些年母亲经常去大舅母、二舅母、三舅母和大姨家里。三舅母带着一儿一女改嫁到了别的村庄,四舅母没有了儿子和丈夫,她单身一人,也改嫁到了别的村庄。大舅母带着一个女儿,二舅母带着一个儿子还留在原来的村子,过年过节母亲都要去看望她们。三舅母、四舅母和大姨也经常来我家,她们一来母亲就会酿豆腐、做糍粑、煮油茶。她们四个就像亲姐妹,每次见面她们都很愉快,都有很多话说,晚上要聊到很晚才睡,聊着聊着说到伤心处,有时亦会见她们偷偷抹眼泪。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总是起早贪黑,清晨天微微亮就起床,挑着粪箕或背篓,踏着露水割草摘菜。太阳出来时肩上挑着满满一担草,背上背着一篓菜回家,然后喂牛、洗衣、煮饭。冬天下雨落雪的日子,一家人围着火盆,母亲与大姐为全家人做布鞋缝䃼衣服,二姐和三姐在一旁搓苎线纳鞋底,父亲坐在高凳上烤火笼抽烟,我和哥哥在一旁看小人书,这种画面多年以后仍然留在我的记忆中,感觉最温馨。小时候一家人都是穿母亲和大姐做的布鞋,时光渐远,母亲似乎已经忘记了以往岁月里的艰难困苦和悲痛忧伤。儿女都长大了,母亲也老了,发髻上的青丝变成了白雪。那时候我们一家人和睦幸福,大姐、二姐、三姐为了帮父母多干些活,早早就退了学,我和哥哥则一直读到了高中。偶尔母亲亦会向我们絮叨一些陈年往事。她说她生我们的时候,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做月子三五天,就要下地干农活。春夏时节母亲到菜园里掰玉米,摘豆角,玉米蔬菜含着清露和阳光的味道,汗水浸湿了母亲的衣衫。秋天到村口的禾坪晒粮收谷,下雨时淋得浑身透湿。冬天到井里洗衣、挑水、洗猪菜,冰凉的井水透骨的冷。由于做月子没有好好地休息,落下了一身的风湿病,她因此常常教导我们姐妹,今后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然落下病根,自己一辈子都受苦。我生女儿做月子时,母亲从不让我沾水洗衣做饭,所有家务她一人包揽,把我和女儿都照顾得好好的,今生我欠母亲,下辈子亦难以回报。经过了大风大浪,大痛大悲的母亲,仿佛对世间万事都释然淡忘了。之前有四个儿女因病早世,最大的有十多岁,上过几年学,最小的才几个月,一儿三女。母亲亦常常说起他们,然而她脸上总是风轻云淡,没有太多的哀伤,只是说今生他们与父母缘分浅薄,他们来到世上只活了短短几载,便匆匆离去,这亦是母亲命里不该得的。就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人各有命,命运最是不讲理的。”母亲与我生活的那段日子,虽说衣食无忧,但亦很辛苦,带小孩,煮饭菜,洗衣服,什么家务活她都帮着我。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没有好好体贴和陪伴过母亲。那时候我年轻贪玩,平日里把所有家务和孩子丢给母亲,工作上遇到困难不开心时,还要摆出一张臭脸,自以为自已能赚钱就有多了不起,其实在生活上母亲帮了我们很多,她比我们上班更辛苦。素日里我们只顾上班,节假日有时还要邀同事朋友一起玩,一起打麻将,常常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回到家里母亲已经早把饭菜煮好。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是,许多人却总是要等到父母离去了,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母亲住在城里,不象往时住在乡村,邻里乡亲只要一出家门就能见、就能聊。在城市,邻里之间都不是很熟,想聊都没人跟你聊。小孩上学,我们上班的时候母亲就看电视,母亲最喜欢看《西游记》和《还珠格格》,每天看她都看不厌,两个女儿都说,母亲是小燕子和孙悟空的超级粉丝。寒暑假两个女儿一左一右陪着母亲一起看电视,这时候的母亲看起来感觉最幸福,最快乐。更多的日子母亲一个人在家,等待我们下班,等待女儿下课。那样子,就像小时候母亲出远门时我等待她回家时的情景。年老后的母亲就如小时候的我,天黑了如果还没盼到母亲回家,心中便感觉有些焦躁、有些不安、有些恐惧。每天下班回家看到母亲见到我们时欢喜的样子,我才知道什么叫“老人变细仔(小孩)”。我们小时候需要父母照顾和陪伴,父母老了也同样渴望我们照顾和陪伴。后来我便很少出去玩麻将了,要玩就叫同事和朋友来我家里玩。母亲见到同事和朋友来我家,家里热热闹闹,她就很欢喜,很开心,倒茶端水,做糍粑煮油茶,把同事和朋友当客人一样。母亲煎的荞麦糍,同事说是她吃过最好吃的荞麦糍,加上母亲煮的油茶一起吃,真是人间美味。到现在同事还记得,都说很想吃我母亲煎的荞麦糍和她煮的油茶,可惜如今母亲再也不会为我们做这些了。母亲七十岁那年,父亲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当我与母亲从县城赶回家里时,父亲与我们已是天人永隔。没隔几年,我惟一的哥哥亦因心肌梗塞英年早逝。之前四个未成年早去的孩子以及我父亲的离世,母亲虽然伤心,但都不及我哥哥的突然离去对母亲的打击大。母亲哭了几天几夜,哭得心都碎了,她把一辈子的眼泪都哭干了。她说,她的命好苦,惟一的儿子都不能陪她终老,从此她深居简出。在母亲离世的头一年,二姐亦因病离她先去。二姐是最孝顺、最听话、最善良、也是吃苦最多、母亲最喜欢的女儿,她嫁得最远,家里最穷,母亲常常贴记着她。母亲知道二姐病了,她叫我们去看二姐,每一次她都要我们多买些好吃的东西带去给二姐。后来二姐亦走了,我们不敢告诉她,我们以为她不知道,其实她一早就知道了,我们一直没说,她也一直不问。二姐去世她一滴眼泪都没流,我知道她的眼泪早已经流干了,今生今世再不会有眼泪。二姐走后的第二年冬至,母亲也走了。母亲是在冬至那日清晨下葬的,那一天,我很悲伤,但没有太多的眼泪。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多病年老沧桑的母亲离开人间,未尝不是一种福,故土里有许多比她先去、让她牵肠挂肚的亲人陪伴她,照顾她,在老家天堂或许她会更幸福,更快乐!作者简介 马月兰,就职于乳源县作家协会! 原鄉書院总目录(点击可直接阅读) 赞 (0) 相关推荐 母亲的叹息 母亲的叹息 江雁 这几天,我已经听到几次母亲的叹息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的小舅舅. 母亲兄妹五个,比她年长的三位,均已早早与世长辞,仅余下她和小舅老姐弟俩.然而,2月14日那天,我那远在南京的小舅舅 ... 【父 爱 如 山】/ 阿 王 父 爱 如 山 阿 王 一直想写一篇缅怀父亲的文章,然文拙思愚,不敢动笔.最近读了一老友悼母之文,有感于怀,提笔写下肺腑之言,慰藉思亲之悠心,告慰九泉之慈父. 痛吗?我如 ... 孝顺父母是天职 孝顺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有天职去孝顺父母,父母养了我们小,我们就应该养父母老,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的就必须陪父母变老.孝顺父母不能等,不管我们的条件如何,能力高低都要孝顺 ... 我们和婶子 我们和婶子 今年3月20日晚上8点35分,随着心电图drs波群慢慢变成一条直线,医生宣布抢救无效--我的婶子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 婶子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自幼失去父母,跟随姨妈长大.姨夫待承婶 ... 自是真情最动人|心 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到的一句话. 二〇〇三年农历十月初三,父亲因病去世,距离今天十四年整. 十四年前,我还是那个让父亲放心不下的小丫头:十四 ... 散文||五月情怀 五月情怀 立夏刚过,让我几多欢喜几多忧愁!欢喜的是:生命中又一个夏天的来临,增加着我生命的长度.从春走到夏,欢喜的是恍然间春色阅尽,花开花落,燕子呢喃,碧野如烟.忧伤的是每一天,看着我的亲人经受着病魔 ... 吃货的血泪史 虽然说好吃不分老幼,但是,我还是时不时为自己对吃的执着而惊叹.每次遇上一些食品,总是忍不住想买来吃,哪怕自己肚子正饱着,哪怕家里还囤积有其他食品.面对一些食品,总是迈不动腿脚,挡不住诱惑,非大块朵颐一 ... 乡土散文:感恩父亲 文:秦陇人家 图:来源网络 每年春节回老家,感触最深的不是老家的变化,也不是同学朋友相聚的愉悦,而是看着我依然守望故土.依然耕作却一天苍老的父亲,那一年比一年佝偻的脊梁,那一道比一道深刻的皱纹.那一根 ... 曹小藩:我的父亲 图为作者的父母.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 ... 景致记录:南半球的纳马夸兰,正繁花似锦,花期只得一个月左右 去非洲沙漠里看花,对的,没有看错,就是到沙漠里去看花. 沙漠里,连植物都非常稀少,能有什么花? 带着这样的怀疑,到南非纳马夸兰去看看,就明白了. 纳马夸兰旅游宣传语:"在游览纳马夸兰时,会有 ... 马有林 | 五月,母亲留下的芳菲 五月,母亲留下的芳菲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马有林(青海) 母亲的杏花早已谢了 正如母亲的青春 母亲的梧桐正在盛开 正如母亲的暮年 您!忙碌的身影总是 迎接清晨的朝阳 您!昏 ... 马瑟兰,中国葡萄酒明日之星 摘要: 中国葡萄酒行业正欣欣向荣,然而标志性的中国葡萄品种似乎尚虚位以待.不过,高质且高产的马瑟兰将有望填补这一空白,成为中国葡萄酒的"新名片".ABSTRACT: As Chin ... 马瑟兰 起源: 1961年法国南部蒙彼利埃(Montpellier)两名研究人员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歌海娜(Grenache)杂交,培育出了一个新的葡萄品种--(Marselan ... 【原创】《我爱你 . 我的国》 作者:史生林 朗诵:高建平 吴耀东 刘月兰 等 第551期 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 <我爱你 . 我的国> 作者:史生林 朗诵:高建平 吴跃东 刘月兰 史生林 薛秋英 我爱你,我的国, 因为你是我 伟大的母亲 我爱你,我的党 没有 ... 【原创】《话过年》 作者:刘润田 朗诵:刘月兰 第415期 话过年 作者:刘润田 朗诵:刘月兰 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 也是一年中最大的 节日 喝了腊八粥 年味渐渐浓 人们开始杀猪宰羊 炖鱼剥虾 蒸年糕,做豆腐 置办年货一应俱全 儿时的我们盼过年 过了 ... 【专栏15】郁美兰:听母亲说父亲 ——记郁达夫最后的日子 ["纪念抗日英烈郁达夫"专栏编者按] 夏衍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胡愈之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 ... 初夏米家沟一日游 文/马香兰(古风) 初夏米家沟一日游 文/马香兰(古风) 绿肥红渐瘦 风拂翠烟柳 莺歌燕舞,麦苗穗抽. 春花残败夏葳蕤,美景尽眼收. 谁不爱慕山青秀, 携家渡假前往米家沟. 青松为荫伞,静听鸟啾啾. 湖波荡漾,鹅鸭嬉游. ... 古风:端午吟 | 马香兰 主播 | 志玲 长风文艺 长风文化传媒shangjingfj 端午吟 马香兰 九州方圆粽飘香,同祭那圣贤,过端阳. 山川青青鸟低翔,赛龙舟,艾柳插门框. 天问和离骚,一片忠心赋,成绝唱. 岁月轮回几沧桑,千年梦,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