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比”在孝义话中可以读bǐ,也可以读pīng,还可以读gǎng,都是“比”的意思。
先来看pīng。
1.我明显比他强,你为甚不选我咧?
2.我的意思是,这件儿比兀一件儿大些儿。
3.我比她瘦,来我去后背坐的罢。
孝义话的“p”与普通话的“b”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奔丧:pә(一声)丧
2.窄逼:窄pià
3.凉冰冰的:凉piàpia的
4.一薄草:一pә(一声)草
5.白醭:白pә(一声)
孝义话的“ing”与普通话的“i”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系腰的:jīng腰的
即“比”是可能读pīng的。
再来看gǎng。
1.红的比绿的好看。
2.这一家的炒面比兀一家的好吃。
3.写毛笔字,老四写的比你强。
4.兀家不精明?我比兀家更不精明!
5.冬天吃萝卜,比上吃人参啦。
6.跟你说句实话罢,你连偌的脚后跟也比不上。
在司马村,这个“比”的发音为gǐ。
《说文解字》中,“比”的解释有“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说文解字注》中,“比”的解释有“其本义谓相亲密也”。
《汉语大字典》中,“比”的解释有“亲;亲近”。
我的理解是,“从”是“二人相随,跟从”的意思,而“比”则是“二人亲近,亲密”的意思。“比”的读音可能与“亲,近”相似,而“亲,近”最早的读音可能都与gan相近。
《汉语大词典》中有“比肩”,解释有“并肩”,还有“并列,居同等地位”。
我的理解是,“肩”可能有给“比”注音的功能。而“肩”的古音可能与gan相近。
写作“比”是对的,下面的写法值得商榷。
1.《清徐方言志》中有“赶”,解释为“比”。
2.《沁县方言志》中有“这本书赶那本书好”。
3.《应县方言词汇》中有“赶”,解释有“代用字,比;例我这人,就不怕灰人。他灰?我赶他还灰哩”。
4.《应县方言研究》中有“赶”,解释为“相当于'比’。我赶他还灰哩”。
5.《河津方言研究》中有“这个花得赶/比兀个花得好看”,还有“去赶/比不去好”。
《说文解字》中,“赶”的解释为“巨言切,举尾走也。从走干声”。
《康熙字典》中,“赶”的解释有“马走”。
可见,写作“赶”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