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不孝,为什么父母不待见的孩子反而更孝顺呢?

自古以来就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在家庭中整天要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口角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农村有句俗语叫“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生活中父母十分偏爱的孩子,往往对父母并不是很孝顺,而父母看不上的并不是很喜欢的孩子往往对父母孝顺更多一点,这究竟原因何在?

“惯子”指父母比较溺爱的孩子。一个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和娇惯的孩子,他的任何要求在父母那里都能够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其飞扬跋扈的性格,做任何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父母的溺爱也形成了这些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生活中就会成为意志薄弱、自理能力比较差的人。你想一想一个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怎么能对父母以及自己身边的亲人好。

生活中像这些例子很多的。小编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同事,她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但是每个星期还把脏衣服邮寄回来,让妈妈去洗,她妈妈把她的衣服洗好后再邮寄过去。你觉得这个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溺爱对吗?对孩子要教育他有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否则父母无论怎么付出,到头来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那些从小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怎么会越来越孝顺呢?说起来还是让人挺心酸的。有句俗话叫“偏心的父母叫不动黄天”,父母偏心你还真没办法。那些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自己不受父母重视,缺少父母的认同感。从心底他就会希望父母多关心自己,多看自己一眼,但是很遗憾,很少的父母会去肯定一个不喜欢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还是拼命在父母面前表现,失望中还是总想着讨好父母。

上天往往也是公平的,那些受忽视的孩子反更有出息。因为不受重视的心理往往会化作孩子奋斗的动力。反正以后都靠不上父母了,自己不努力哪来的出路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社会上会比较成功的。家里一旦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反而更有能力去支援父母。父母回过头来认识到他的好,对他进行肯定的时候,往往让他们更加感动、更加激发他们的孝顺之心。

毕竟在生活当中,十个指头伸出来是有长有短的,没有绝对的公平。那些不受待见的孩子,心里的安全感会比较缺乏,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如何察言观色去讨好周围的人,不知不觉总是建立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而忽视自己的感受。大部分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都是一副比较忠厚老实的形象,即使心里受伤,也会更加义不容辞的孝顺自己的父母。

其实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肉,哪个孩子父母不疼爱呢。但父母对每个孩子不可能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其实父母也知道溺爱孩子不对,但是已经养成了被溺爱孩子霸道、自私的性格,这些孩子往往动辄在父母面前撒泼耍赖,父母也就会体现出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父母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更不能随心随性,这在根子上也是害了被溺爱的孩子。

》》》做好亲子关系的小建议,希望我们共勉。

1.妈妈做好妈妈的工作,爸爸做好爸爸的事情。妈妈是温柔的港湾,温和而坚定的跟孩子说话,爸爸是踏实的靠山,给宝贝支持和保护,陪他们游戏和运动!

2.跟孩子亲密有间。不要捆的太紧,让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让他们和更多的人接触。

3.不要用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判断。有情绪的时候,远离孩子,控制好情绪再回来跟孩子沟通。

4.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亲密沟通,共同成长,向孩子请教和学习!

5.找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方法,不断练习,不把未完成的愿望和不切实际的期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

6.陪伴孩子的时候,少说话,多听话;少拒绝,多接纳。越是挑战你权威的,挑战你底线的,越要尝试着去接纳,去消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