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福老中医:我的看病用药经验谈

临床用方,我喜欢用经方,不光是时方,我是经方、时方、验方都用,凡前人传下来的经典的有效的我就把它叫作经方。

用这些方子的时候我有一个体会,就是尽量不要减,你要没有十分的把握不要减。 这个我是从学《伤寒论》的时候慢慢注意到的,因为《伤寒论》我是年年要看几遍的,从16岁看起,现在也不下几百遍了。

仔细看《伤寒论》的时候,麻黄汤、小柴胡汤等都是加的居多,不是没有减。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如果我们学过化学的话,都知道H2O是水,HO绝对就不是水了,就是说你一减以后结构发生变化了,结构发生变化整体功能就发生变化,是不是这个道理?

药方也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历来我有一个观点,在用经典方时,一般只加不减。

我不太喜欢自己创造新方子。为什么不创造新方,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六十多了,我再活大一点,就算是活100岁,我从20岁学医,那就是80年用方子的经验,和古人比起来太渺小了,经验仍然不可靠。

《伤寒论》 是1800年传下来的,仍然有效,这中间恐怕经过成千上万上亿的实践检验,这是可靠的。有可靠的为什么不用,非要用不可靠的呢!

经典方子这么可靠,我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自己在那创造方子呢?

我把前人的方子用好就行了。所以你们看我写的书里面,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新意,都是古代前人传下来的方子,我在这个基础上对好方证,把这个病症就治好了。

我早年是崇尚辨证施治的,后来发现效果不明显。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觉得我比名医他们学的东西差不到哪去,照猫画虎去辨证也差不多,但是拿到临床上效果却不明显。

后来读到了日本的汉方学著作才有所明白。要搞药症、搞方症,对号入座。汤方辨证这个效果很明显,但是汤方辨证,像日本方面搞得就比较死板。

拿我们中国来说,中国的中医就比他高明一点,我们会辨证施治,灵活处理,就是加减。

但是我个人的体会是多加少减,即在原方的基础上尽量多加少减,尽量多用合方。

经常看我医案的同道,可以看到我在看病中经常用合方,一个病证复杂了用两个方子,用三个方子,或者好几个方子合在一起。

经常我这个方下来也就是十几,二十味药了,但是方大绝对不像我们有的中医只见药不见方,

我这个方你要是仔细看,其中包含了五六个方子,我是很守规矩的,有是证用是方,从不胡来,不能是见一个症加一个药,一会就加到三五十味了,那叫有药无方,临床效果肯定不好。

所以一定要 把这个方守住,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这是我自己的经验,你们自己可以考虑,尽量多加少减,就是为了保证药方的总体功效不变。

但是加也是有学问的,不能乱加。要把加的这个药研究吃透,加什么药?加多大的量?都是有讲究的。

对药的学习可以从书本中来,有老师亲自传承更好。

在这里我谈一下我的学医经历。我学习的时候,因为没有条件拜师,所以只能自学。我一生主要是看书获得知识,再在临床上验证消化,使之变为自己的经验。

我看过很多书,经史子集,各类杂书都看。因为我是学哲学出身的,所以看书比较杂。光中医书大概我就看过2000多本,我觉得其中真正有用的书不太多,大概也就是几十本。

到目前来说,我就喜欢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 《外台秘要》,还包括近代的一些《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林改错》,还有近年编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100多本的这一套。

但是这100多本我看得很费劲,阅读量大,一般性论述多,于是我找到一个诀窍,只看其中一部分,医话一节。

这一部分一般都是大夫一生的经验精华,用医话写出来。他们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辨证的经验,一个用方的经验,一个用药的经验。

一般的老中医书里这三个问题只占十分之一,实际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常规套法,没什么意义。看书我们就是要看个东西。尤其是有关药物的使用经验。我所有的用药经验都来自于老中医书中。

中医这个东西我始终说它就是一门经验医学。可能这一点很多人不赞成,权当我个人的认识吧。学好中医你只要多看、多用、多总结就行了。

我老讲,这就和修车一样,如果有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修三年车,来一个车往这一停, 一发动,他就知道这个问题出在哪,他马上就知道,就会修。

然后你请一个汽车博士,没修过车,一辆有问题的车摆在他面前,我告诉你,他一个小时内也不知道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可能在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排除,传导系统? 打火系统? 刹车系统?油路系统等?对不对?

这就和中医治病的思路一样,经验多了就会看病,光读书、死读书看不了病。

为什么很多乡村中医文化程度不高,都能独霸一方,都能治一些病,就是看的多,经验积累多了。 看的多无非就是把这个病,认识透了,了解透了,治起来就游刃有余。

古人有三句话,是我们学医应该遵循的。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我觉得学好这三句话,你就可以做个很好的中医, 很有效的中医,是不是?

博涉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要从书本上学习, 像我这没有这机会,也没有什么悟性,没有什么基础的人,那就只有从书本里学了。

第二,你看病看得多了,也就是说可空见惯了,这个病人一来,说两句,我就知道大概了。

我现在看病比较快,用药比较到位,曾跟王三虎老师也交流过,都有这个感觉,熟能生巧嘛。

我现在看病三五分钟就看一个,我可以不客气地说,因为这个病人简单地说几句病情,后面要说的什么我基本上都知道;

这时脑子里的方子就蹦出来了,等你说完了,我根据变化再加几个药就完了,不会按部就班,四诊八纲,一问寒热, 二问汗这样去看病的。方证对应,单刀直入。

比如说你最近口苦,我马上就想到问你有没有心烦,有没有想吐的,心情好不好,食欲如何等, 我就朝小柴胡汤方面问,如果是符合小柴胡汤病就这么简单,我就开小柴胡汤;

如果他说口苦而且大便干,那我就是大柴胡汤了,看病就这么简单。

我曾经在书里看过一句话, 讲的是名老中医胡希恕的一个学生,在回忆他老师看病时,有时连脉都不用摸, 病人你一进来, 一看面相,舌头一伸,简单问两句,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就出来了。

这就是说明你看病看的多了,有时一两个关键症状和面相基本上就知道什么病了。

像我现在看病也是这样,不走四诊八纲的完整程序,看得多了,就是说病人现在一讲完以后, 首先要开的方子就从大脑里蹦出来了。

所以我要求跟我学习的学生就说,要记大量的方子,方子少了不行。记方子至少现在要牢记300个方子,我过去要记500多个,现在记不住了,但是现在还能记住二三百个方子。

方子记得多了,才会左右逢源,是不是?不用过多地想,有是证用是方嘛。

(0)

相关推荐

  • 我是怎么学中医的?

    学中医又苦又累的活儿,大家都说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回想这么些年,也确实不容易!下边我就谈谈我是怎么学的,算是心路历程吧,供大家参考! 一:中医基础 中医学习,刚开始的无从下手: ...

  • 幸福医话:我的看病用方经验(二)

    金银花 1 但是加也是有学问的,不能乱加.要把加的这个药研究吃透,加什么药?加多大的量?都是有讲究的.对药的学习可以从书本中来,有老师亲自传承更好. 在这里我谈一下我的学医经历. 我学习的时候,因为没 ...

  • 王幸福老中医的特病专方

    (2019-08-29 22:31:51)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王幸福老中医的特病专方1.小儿遗尿经验方主方:益智仁30g 覆盆子15g 金樱子l5g 五味子6g 莲须9g 杜仲l5g ...

  • 王幸福老中医手里的十大王牌方

    一位名老中医手里的十大王牌方,个个疗效非凡 汉古经方 陕西名医王幸福,一生爱好中医,学术上崇尚仲景<伤寒论>,经方时方并用,唯实.唯真.唯简,不务虚谈.临床上以疗效为标准,经方.时方.验方 ...

  • 王幸福老中医的特病专方二(珍藏版)

    16.祖传主治跌打损伤 这是我的祖父传下来的方子已三世也,我的祖父曾任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的少校军医官,该方主治跌打损伤,我们后代主要用于骨折,效果显著,现本人主要从事中医内妇儿科,不主治伤科,故献出此 ...

  • 王幸福老中医的特病专方一(珍藏版)

    古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床多年读过的医书不下几百本,初是兴奋,继是失望,拿到临床验证,全然不是那么回事,难得有一效.至此才体会到贤人说得,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的涵义.写书人沽名钓誉的多,一大厚本 ...

  • 王幸福老中医秘验方归纳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所载之方多见于老中医王幸福的<杏林薪传>一书中,我曾大致读过此书,也曾试用书中记载多方,效果确实不错.我并不追求专病专方,之所以把这些东西摘录于此,一者为临床之参考:二者 ...

  • 王幸福老中医之临床医案纪实:腰椎间盘突出症

    吕某某 女 76岁,腰腿痛长达半年,现已佝偻直不起腰.曾住院治疗,拍片和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腰腿疼痛.住院期间曾予牵引治疗无效,因为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故也未能手术.出院后又到某盲人诊 ...

  • ​王幸福老中医临床特效方——带状疱疹特效方

    ​王幸福老中医临床特效方——带状疱疹特效方

  • 王幸福老中医:“葛根”治疗颈椎病,重用方显奇效

    余用葛根治外感风热之头痛,项背强痛,肌肉痠痛和湿热泻痢或脾虚泄泻,热病口渴等证均以量大取效,每每下笔即120克一剂,药房中人因量大曾质询于余.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辛味虽有发散之力,使本品具发表 ...

  • 王幸福老中医:治疗心脏病胸痹、胸背痛,几十年来我一直用这个方

    王幸福中医中药养生健康 <金匮要略>上的栝蒌薤白白酒汤与栝蒌薤白半夏汤,我统称为栝蒌薤白汤,是治疗胸痹.胸背痛的主方,其疗效卓著,为临床所常用. 但是我看到有的同道在运用此方时,常常舍去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