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黄龙“龙鳞之疾”的“医师手记”
黄龙,闻名中外的高原冷水钙华景观群
以绝美的钙华池群而著称
然而近年来
黄龙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钙华池黑化现象
仿佛一片片龙鳞正在变黑、破碎和脱落
对景观之美产生了重大威胁
从2018年6月开始
水文地质专家刘馨泽和他的团队
在三年间“把脉问诊”黄龙
在他们投注心血和充满创意的诊疗下
患病的“龙鳞”逐渐恢复为明亮的金色或白金色
……
黄龙景区位于四川西北部的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这条由钙华形成的“长龙”有3.6公里之长
它身处的“龙宫”则是岷山主峰雪宝顶山下
一条南北走向的第四纪冰川谷地
◎ 健康的钙华池,边石坝一般为白色、淡黄色,钙华池中的水映着蓝天、绿树等,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又像是金色龙鳞闪耀。摄影/高屯子
这一方山河是钙华的宝地
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形成溪水奔流而下
有些通过上游连片分布的碳酸盐岩山区渗入地下
在黄龙高处转花池等地带上升形成大规模的泉群
这种水体含有大量碳酸盐矿物等物质
为钙华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可以说,特别的泉水与黄龙后沟的溪水一起
共同成为黄龙钙华生成、演替的“第一推动力”
是钙华景观的“生命之源”
“山中瑶池”的困境,
黄龙患上了“龙鳞之疾”
然而,近些年来
黄龙最引以为傲的钙华池在部分地段
却开始出现斑驳的“黑化”现象
在风吹日晒下
黑化的钙华还会逐渐破碎、解体
而树木和杂草则慢慢侵占了钙华的“领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龙鳞”变黑、破碎
黄龙金色的龙身上出现了
一片片难看又晦暗的黑色和墨绿色
大大损害了这条山中神龙的尊贵气质
◎ 黄龙是世界珍稀的高原冷水钙华景观,近些年来,部分地段出现了黑化现象,就像是巨龙身上原本光华闪耀的“龙鳞”出现了发黑、破碎甚至消失的病状,给“人间瑶池”黄龙带来了危机。钙华形成和钙华破坏是两种相对作用并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现象——钙华形成是钙华沉积作用在物理、化学、生物多种因素复合影响下,形成较为致密的层状钙华或块状钙华,为钙华水体景观形成的基础。除钙华沉积外,还有化学溶蚀、生物溶蚀、温差风化、冰劈作用、根劈作用等其他地质营力,会使钙华趋于松散。当破坏营力占据上风,钙华沉积作用停止,显现在地表便是大量地表水漏失,钙华失水黑化,主要原因是水生藻类死亡、气生蓝藻生长,风化作用不断增强,表层钙华接着便会解体、沙化,使景区内形成“斑点状”的黑色钙华,破坏景观完整性和品质。图片中的右上方区域就是退化的黑色钙华。
2018年8月
我们受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委托
初次问诊黄龙
当时,它正饱受龙鳞之疾的困扰
不少钙华出现黑化、沙化等现象
尤其是映月彩池、马蹄海—黄龙中寺一带
钙华景观区面积不断收缩
而野心勃勃的周边植被则攻城略地
持续扩张领地
望闻问切,
查找钙华长龙的隐秘病因
为了摸清黄龙的脉象和气血运行的规律
我们对景区内40余处主要水体
进行了长期水质和水量监测
对所有彩池群进行渗漏量研究
测算了重点池新生钙华的生成速率
在山中诊治这条巨大的“龙”是艰难的
所需试剂在成都的试验室制备完成后
需要运送至360公里以外的黄龙
我们七八个人携带着各种测试设备、
样品箱、测试架、试剂
小心翼翼步行数公里搬运上山
在黄龙身边搭建起临时的实验室
对pH值、温度、重碳酸根、钙离子等
一项项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精度还往往要重复数次
接着我们还要采集分析水样
也就是黄龙的“血样”
装满几大箱后抬下山
再跋涉七八个小时运回成都的实验室
进行更为复杂的化验
测了“血样”
还要了解黄龙的气血是如何运转的
也就是要查明景区水循环结构
我们在黄龙沟上下共设置了16个监测站
监测水量大小和进出
道路崎岖,一些重达数百公斤的设备
只能由人力从海拔3000米处抬到海拔3500米处
◎ 黄龙景区水循环平面示意图
数月的奔波之后
我们终于摸清了钙华退化的最重要病因
那就是——失水和漏水!
钙华看似平滑,实际上内部却多孔洞
有点像“硬海绵”,有一定的渗透性
地表水流自钙华上流过时
水体渗漏时刻都在发生
这是天然的物理过程
只是程度有强弱之分
在黄龙景区
渗入地下的水体并未逃离出厚厚的钙华层
沿途会不断发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地表水渗入后于下游形成泉水
又构成了下一景观段的“钙华源水”
如此循环往复四段
钙华层内的地下水最终进入涪江的怀抱
我们在五彩池、映月彩池、
争艳池、迎宾池多处进行了闭水试验
有些彩池的层状钙华相对致密,渗漏强度低
而不少黑化彩池、有灌木丛的彩池
渗漏情况则非常严重
绝大部分地表水一流经此处
便迅速大量渗漏,转为地下水
这些水源虽然在下游又会形成新的泉水或泉群
如玉液泉、含羞泉等
涵养下游钙华彩池如争艳池、盆景池、潋滟湖等
但对于上游的彩池来说
则失去了血脉的滋养,会渐渐枯萎
◎ 黄龙沟全景
调气血,通血脉,
天赐“神药”泉与溪
钙华失水的直接后果
就是没有新生钙华生成
一些参与钙华生长过程的水生藻类
如蓝藻、硅藻也会在失水后死亡
接着会有大量气生蓝藻滋生
使钙华表面变为黑色
同时,气生蓝藻还能溶解钙华颗粒
形成孔洞
所以说,钙华黑化只是初期情况
接下来就是结构破坏
整片钙华变得松散和破碎
黄龙地处高寒山区,湿度大
昼夜温差大
钙华孔隙内的少量水体结成冰晶后的膨胀作用
也会破坏钙华结构
对彩池底部的破坏尤为明显
边石坝虽然较为坚硬
但也可见到黑化钙华块状或薄片状剥落
这种破坏在滩地的进程更快
一旦失水,原本胶结就不密实的滩地
很快就由黑化滩地转为沙化滩地
对退化景观需要采用自然修复手段
即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治疗”
自然修复,就是利用钙华天然沉积过程
人工诱导促使新生钙华加速沉积
帮助黑化的钙华表面形成新的“新鳞”
协助沙化钙华体改善、恢复或重建
进而增强钙华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
标本兼治
所谓人工诱导
核心工作便是利用合适的工程和技术手段
在彩池或滩地上形成薄层快速水流场
保持一定的定向性和流场强度
让待修复部位处于较为活跃的水化学环境内
加速钙华沉积
并起到快速胶结原有松散钙华砂的目的
修复完整后,原有的工程便可以撤掉
后续的护理就交给天然的水系
标本兼治,神龙重披黄金甲
在黄龙,目前两处最典型的“龙鳞治疗区”
是五彩池和马蹄海
五彩池位于黄龙的高处
也是黄龙最重要的景观之一
修复这片钙华池的源水
来自更高处转花池涌出的泉水
我们采取临时管道收集水量的方法
减低转花池林区沿途地表水渗漏损失
和二氧化碳逸散损失
修建临时蓄水调配池来减少泥沙携带量
提升涵养水体水质、增强源水的势能
2020年6月,五彩石钙华保育试验正式启动
3个月内,涵养水量较往年同期增加80%以上
边缘黑化彩池全部恢复成金色和银白色
钙华沉积速率也有所增加
五彩池水域景观面积扩大15%左右
从转花池喷涌而出的“钙华源水”在人类的助力下
持续发挥着本身强悍的修复能力
彩池黑化病的领地不断后退
灰化彩池也在逐步恢复生机
◎ 通过2020年6月开始的钙华保育试验,黄龙五彩池在3个月内,涵养水量较往年同期增加80%以上,边缘黑化彩池全部恢复成淡黄色、白色,五彩池钙华沉积速率有所增加,水域景观面积扩大15%左右,景观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自转花池喷涌而出的钙华源水在水量大增、水质提升的前提下,持续发挥本身强悍的钙华修复能力,黑色彩池的领地在不断后退,被黄龙后沟地表水袭夺的灰化彩池也在逐步恢复生机,水开始变蓝,彩池重现光华。摄影/姜跃斌
为了复活马蹄海昔日的光华
2020年8月
我们在马蹄海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黑化彩池
正式启动了修复工程
并安装了一套自动监测设备
我们在马蹄海的上方选取了一处涵养水源
通过铺设于池底的水动力场调配管网
在松散黑化的钙华砂上形成薄层急速水流
让池区“天然护鳞水”全部活跃起来
果然,钙华开始持续不断生成
松散的钙华开始胶结并变得紧密
黑化的钙华被白、金色的钙华一层层覆盖
渗漏情况也开始不断好转
2个星期后,边石坝开始复活
3个月后,彩池底部形成了金色、白色的坚硬钙华
彩池水体渗漏强度下降了20%以上
三年时光,守护在黄龙的身旁
我们看着它昔日晦暗的龙鳞
一片片重新闪耀光华
而对龙鳞之疾的诊疗仍在继续
除了五彩池和马蹄海
后续还有伤痕累累而规模更大的映月彩池
以及30公里外的神仙池……
而我们的“诊龙手记”,也将继续书写
本文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7月文章:
《我在深山“诊”黄龙 关于“龙鳞之疾”的“医师手记” 》
撰文/刘馨泽 摄影/杨建 等
责任编辑/刘乾坤 陈惊鸿 图片编辑/王彤 吴敬
地图编辑/陈云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