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白眼狼”之所以喂不熟,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这个毛病!
音频版课程链接,让你解放双手,边走边听:https://www.ximalaya.com/gerenchengzhang/3341211/375814568
凡事都有解
导语: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建立关系、融入集体的天然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总是离群索居,看起来跟谁都不亲密,对身边的人总是有很多的怨气。当别人问起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大都是:我觉得他们有问题,我不稀罕跟他们来往。
然而,这样的想法真的对个人成长有好处吗?
有类似想法的同学,不妨通过今天的问答,让自己学会走近身边的人,去看看他们眼中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好,我跟身边的人相处的时候,经常感觉他们莫名其妙就不高兴了。经过交流之后,总觉得别人对我有偏见,让我没办法融入他们,请问我该怎么办?
1
人为什么容易无法融入集体?
一般来说,因为别人的偏见而无法融入社会的人,往往伴随着价值观扭曲的问题。不会想着怎么去融入对方,只会觉得他们都是傻逼。另一方面,往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彰显自己鹤立鸡群。
就像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的公知一样,不见得自己有多优秀,只是表现得很懂西方文化来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通过观察这位同学与人交流的表现来看,可能在跟身边人交往的时候也会存在类似的优越感,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态度不好,进而对你冷淡起来。
面对这种冷淡,一般人的内心首先会渐渐产生自我怀疑,并因此感到痛苦。一段时间之后,为了摆脱这种内心的挣扎,多半会开始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时间长了之后,融入原来圈子的难度就会变得特别大。
有这样的问题,并不全是因为能力的缺陷导致被别人看不起,多半是缺乏同理心。经常会以一种零和思维的状态与人交往。
所谓零和思维的状态,表现在个体身上就是要么我赢,要么你输。不太愿意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力,不愿接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并不特别这一现实,不相信实际上别人也能做到跟他一样的程度。
这样的同学在跟人交往的时候不愿意去关注别人的需求,只关注自己。只知道讲道理,讲对错,至于别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会这样想,完全不在乎。
事实上在生活中,很多人做出的看上去很荒唐可笑的事情,背后总有驱使他这么选择的理由。可能是受限于社会经验,或者是有他自己特别看重的某些东西。这些事情外人不一定清楚,但我们最好可以尝试着去了解和同情,慢慢就能培养出自己的同理心。
当能够用同理心去理解别人那些迫不得已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包容对方。而如果能够做到包容一个集体的时候,自然不愁要怎么融入一个集体。
2
如何建立自己的同理心
01
跟别人去建立愿意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关系
越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两个人之间矛盾和误会就越少。遇到困难时,都会得到别人的支持。
需要澄清一个误区,就是很多同学说我经常理解别人,但是别人从来都不理解我。事实上即便我们去理解别人,也不能要求别人一定要来理解我们。
就比如说我们开车,虽然我们挡不住别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但是我们自己还是要遵守,不然的话受损失的肯定是我们自己。
所以人和人之间很难真的达到一个相互理解的平衡状态,这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如果有这种想法的同学需要反思自己,这根本不算是真正的理解别人。
真正会理解别人的人,能够感受到对方此时此刻的感觉,而不是勉为其难地说我理解你,但是心底里还存有一股怨气。
本平台一向提倡一种“知彼解己”的状态,这个词的意思是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需要我们先去主动迈出第一步,至于对方能否理解自己,只能争取而不能强求。
这么做为的是让自己少一些情绪。只有减少不必要的情绪,才能让我们更加平和地去与他人建立关系。
02
人际交往中不要去追求绝对的公平
因为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会放大自己的贡献,同时小看别人的贡献。当你提出来一件事情是否公平的时候,会激起别人往这方面想的念头。
别人一定也会觉得,这件事对我也不公平,我付出的更多得到的更少。然后两个人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就出现了。
03
尝试理清楚别人做某件事情的因果逻辑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会作出在他看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而不会选择那个对自己损害最大的。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应该能明白,任何人做一件事情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他人暂时没办法知道而已。
因此,当矛盾出现的时候,最好先试着冷静下来,想一想对方可能是因为什么而这样做,不要立刻就用看不起、否定、鄙视等情绪来回应。
尤其是两个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观点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明白在很多时候,观点本身并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只是因为我们暂时没办法接受,觉得这样的想法伤害到了我们一直坚持的某些东西,才会有这样的冲突。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沟通,找出对方背后的行为逻辑,看看其中是否有可取之处。一来二去,自己的认知也会因为与他人的交流而得到提升。
04
学会就事论事,不让情绪扩散
很多人觉得与人社交、建立关系很难,是因为自己事前预设了一个人际交往的目标,觉得达到了这个目标之后,社交才有价值,否则就觉得一无是处。
一旦有了目标之后,轻微的挫折经过对比都可能被放大,尤其是这个目标定得不合理、时间太过紧迫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种时候,要学会觉察到自己有制定人际交往目标的倾向,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进行一番分析,看看是不是它出了问题。如果是的话,应该怎么调整它来适应当下的人际关系状态,而不是迁怒于人,要求别人来适应自己的目标。
如果不是苹果砸到头上,牛顿可能也没有这么容易发现万有引力。他的心态值得我们借鉴:他没有觉得苹果砸到头上是一件多么倒霉的事情,更不会让愤怒情绪充斥自己的大脑,而是借机研究起苹果坠落这件事情本身,最后得出了影响整个世界的成果。
牛顿的行为就是真正的就事论事,不花费额外的精力,才能有心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05
明白理解他人的意义
很多同学不愿意理解他人,根本上是因为找不到理解他人的好处。比如一个朋友想要减肥,立志要瘦二十斤。你听了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拼命。一来自己不想减肥,二来对方减肥成功对自己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可以通过跟对方的交流,知道什么情况下体重会成为身体的负担,还有减肥成功后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甚至可以跟对方达成共识,两个人相互监督,约着一起去运动。到最后,自己也能够从中受益。
可以把理解当做社交的一部分,也当做一种成长。如果长期无法理解别人,自己也很难见到世界真实的样子。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走出自己的世界,去看看别人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