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干政”那点事儿

文/悠悠我心

干政,指干涉政治政务。一般而言,“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却谋其政,就是干政。

由于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皇权严重依赖于个人的政治素养、能力素质乃至日常爱好、身体状况,给他人干政创造了条件。后宫干政,宦官干政,外戚干政……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历史上,一些皇帝看错了人、信错了人、用错了人,导致朝政被把持,比如汉朝时的外戚干政,以霍光为甚;明朝时的宦官干政,以魏忠贤为最。纵观历史,外戚和宦官干政的现象并不多,大部分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扭转或消除。

然而,后宫干政,却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成为封建社会政治体系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代表之一是秦昭王赢稷的母亲芈太后。电视剧《羋月传》只演绎她一生的波折与艰辛,却没有交代她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公元前306年,秦昭王即位,因尚且年幼,宣太后芈月亲自主政,魏冉辅政。直到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昭王任用范雎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宣太后始失势,次年(前265年)十月逝世。

不得不提的是武则天。作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武则天可谓开创了后宫干政的新纪元。唐高宗宠爱并在许多国家大事上倚重武则天,使她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权柄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废掉中宗,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690年,67岁的武则天亲临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清代慈禧太后,也是后宫干政的“翘楚”。1861年,慈禧与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改元同治,实行垂帘听政,成为国家大权的“实际控制人”。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历史上的后宫干政,虽然不乏改革创新之举,有的甚至开创了盛世局面,却历来为皇权所避讳,也颇受朝野争议。

周武王伐纣时说:“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说,母鸡是不可以在早晨打鸣的。倘若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一家子就完了。引申指后宫是不得干政的,如果后宫干政,这个国家就完了。纣王“惟妇言是用”,也被宣布为罪状。

就连因干政而风光无限的慈禧太后,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以后勿使妇人干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可以说,她承认自己不成功地涉足了政治,希望别人不要效仿她,而要做单纯的女人。

也许,他们早已从持久的政治实践中感知到教训,总结出不成文的规则——“后宫不得干政!”是的,你可以享受富贵,可以撒娇耍赖,可以摔摔打打,但请不要走到前台来。因为,山河容不得摔摔打打,道德和司法也不允许撒娇耍赖。

现在,后宫干政已不多见,但某国的“闺蜜干政”突然横空出世,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知某国总统会如何应对这次危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