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的底层逻辑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成为一个领域专家的方法论·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指“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工作者的基础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可能谈到绩效好、解决问题能力强、思维水平高等外在的表现。
但这种能力大部分学校都没讲过,甚至有很多人都没听说这个词汇。
即便了解的人,许多将个人知识管理等同于信息和资料的保存、等同于存资料的工具(印象笔记)、等同于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等等,并没有真正理解个人知识管理的价值和方法,也就谈不上从个人知识管理获益了!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工作时间不一样的人其实意味的意思不同,对于年轻人可能意味着高效的知识获取能力,需要大量有方向的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对于中年人可能是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如何让别人认可自己的能力从而赢得更多的选择机会等。
更本质上讲,真正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人,其实是帮助你打开了一个原来没有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你的学习、工作和思考,因为传统的管理中是没有这个维度的。
这个维度可以让你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更加自由,也更加高效。
从2010年出版《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到2018年的《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两本书的背后都有一条关于知识管理的线:学知识、用知识、创造新知识......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底层逻辑,我们有以下26个认知,感兴趣可以看看:
1.持续的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这个学习不是你觉得自己在学习,而是建立在有效学习方法上的高效知识获取。
2.信息和知识爆炸,在一段时间和时期内,学习的内容必须聚焦,起码要在一个领域内成为专家。
许多人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领域,什么都学,但只学到入门的水平,100个入门水平顶不过1个领域的专家水平。
3.学习的方向确定取决于你的价值观、特长、兴趣和人生目标。如果实在确定不了,那就将你现在做的这份工作需要的内容学透,这就是你的方向。仅仅关注自己的兴趣是危险的,兴趣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4.你必须建立自己信息和知识的“过滤器”,学会如何有效的评估信息和知识。而这个过滤器跟你学习的方向高度相关,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过滤,那就坚持半年只看一个领域的内容,你会发现它的惊人效果。
5.人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要擅长跟人学习,这个人可以是你的导师也可以是你的敌人,你应该知道谁最擅长什么,遇到问题时知道可以向谁学习和请教。
6.不用试图去建立什么人脉,那都是扯淡。你好了你的朋友也一定好,建立人际资源的基础是自己的知识基础、个性和激情,自己优势的合理展示和愿意帮助别人的意愿。
7.人际关系需要维护。请教是最高的恭维,扩展自己交往圈的捷径是找那些人的连接器(愿意共享自己人家资源的人),你也应该做这样的人。
8.存多少知识,也跟你没关系,并不是存起来就是你的。所以你在下载、存储各类文档、模板、案例的时候,必须进行预处理:起码应该简单看过,知道是在讲什么。
9.信息和知识在存储前应该尽可能做更多的处理工作,例如你可以做一些摘要、写写你的感触、标出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思考这些内容将来能做什么用等等。如果存的时候爽了(啥也不干,存起来再说),那么用的时候一定不爽(甚至根本不可能用)。
10.个人的分类方法要简单易行,关键在持续性。建立自己的分类规则,包括大类、标签,哪怕不准确也要坚持,而不能每次想什么就写什么。持之以恒坚持,适当调整。
11.个人知识存储中分类不宜过宽,过宽则等于没有分类;不宜过深,过深后你基本上不会再去看。
许多人个人电脑的分类比中图法还复杂,一看就是给别人看而不是自己用的,这里也跟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有关。
12.有意识的做知识显性化的工作。
好处有3,首先是帮助你的学习和理解,第二个是方便知识传播树立个人品牌,第三是能够助力建立人际网络。
13.知识传播中必须考虑传播的方式和效率。不仅仅是将你知道的说出来和写出来,而且要考虑用户需要什么、他们希望如何接收。
14.不能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述的知识证明你还没有深入理解。
这个可以用来判断哪些人在装,装B遭雷劈!
15.多用举例子、讲故事的方法传播你的知识、见解。聪明人擅长用很多比喻,知识通俗化的过程也是你对知识的再深化过程。
16.你的知识传播的越广,你的影响力越大。
但你还要考虑对象,不同对象有不同的价值,要不为什么吴晓波说他影响中产,而也有人说得屌丝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