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之茵陈蒿汤医案

导读

本方为湿热发黄口渴腹满之证治。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入里之热邪,有从阳明燥化,有从太阴化。热从燥化则大便干燥,小便数多,而发为阳明腑实之证;热从湿化,湿热相合,贝便少,头汗出,而发为黄疸。因此,无论燥热或湿热,均与阳明之热有关,故湿热发黄一般归于阳明病。

组成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荧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方义

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发黄证的代表方。方中茵陈蒿为主药,清热利湿,疏利肝胆而退黄;栀子苦寒,清泄三焦而利小便;大黄苦寒,泻热解毒行瘀,通腑利胆退黄。三药合用,二便通利,湿祛热泄,诸黄皆退。

临证要点

主症:身黄如橘子色,目黄,小便深黄而不利,身热,无汗或头汗出,齐颈而还,口渴,腹微满,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熏蒸肝胆,腑气壅滞。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

医案举例

01

肝炎

袁某,男,23岁。因黄疸8天而入院。病人于入院前12天开始畏寒发热,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疲乏,食欲不振。曾在联合诊所服消化药片,无任何进步。4天后热退,巩膜及皮肤随即出现黄疸,小便深黄,乃入院治疗。体检: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mmHg,巩膜及皮肤有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化验检查:血色素13.5%,红细胞630万/mm2,白细胞8700/mm2,中性60%,淋巴39%,单核1%;血尿华氏反应阴性;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元1/5弱阳性;大便孵化3次均阴性;黄疸指数40U,胆红质4mg%,凡登白直接反应阳性。麝香草酚浊度4U(正常值0~2.5U),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阴性;胆固醇152mg%,胆固醇酯70mg%,马尿酸试验2.0g(以安息香酸汁)。诊断为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入院后第2天开始服茵陈蒿汤,每日1剂。服药1周后黄疸显著减退,一般情况亦见进步,黄疸指数降至8U,胆红质0.8mg%,马尿酸试验3.1g……服药第3周末,临床上黄疸已不可见,黄疸指数10U,胆红质0.5mg%,马尿酸试验3.16g。食欲增加;情况良好,于住院第25天出院。[上海中医药杂志,1975,(8):19]

02

蚕豆黄

周某,男,10岁。1975年4月15日初诊。新都马家乡农民之子。因过食田中嫩葫豆米而发黄疸,经新都某军医院诊断为溶血性黄疸,乃食物过敏引起。需输血2000~3000mL以支持治疗,医院因战备无血救治,农民也负担不起这笔费用,遂求邹氏一治,死而无憾。邹氏诊之,见目黄,身黄,小便黄,腹满便秘,精神、饮食尚可,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乃断为湿热入营,壅闭肝胆,为“蚕豆黄”证。急当清热凉营,峻利湿热之剂以抢救。处方:茵陈120g,栀子30g,生军5g,花斑竹15g,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0g,通草6g,丹皮1g,赤芍15g,紫草10g,生地15g,黄连10g,黄柏15g,黄芩10g。用赤小豆一斤煎水熬以上诸药,清淡饮食调养。4剂而黄退,6剂而诸症除。[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第3卷.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03

痤疮

张某,男,23岁。1995年8月6日初诊。患者面部起皮疹半年余,先后用西药、中药治疗未见好转,伴胃脘饱闷,心烦急躁,大便干,3日一解,小便黄赤。诊查:额部、双颊及口周可见散在药米粒大红色丘疹脓疱,面部皮肤油腻,舌苔黄腻,脉濡滑。西医诊断:寻常痤疮。中医诊断:肺风粉刺。辨属胃肠湿热,外感毒邪。治宜清热除湿,佐以解毒。方选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生大黄(后下)、栀子、黄芩各10g,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生苡仁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面部皮疹减轻,油性分泌物减少,余症消除。于前方去生大黄,加丹参15g,红花、赤芍各10g。继服14剂,皮疹全部消退。[国医论坛,1997,(3):14]

现代临证

茵陈蒿汤现代临床应用很广,如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新生儿溶血症、瘙痒症、阴道炎等属湿热者,均可用本方治疗。

(0)

相关推荐

  • 第十届经方:茵陈蒿汤学习笔记

    伤寒论方 78.茵陈蒿汤 3味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 ...

  • 刘渡舟:谈治疗肝炎的经验—湿热类!

    今天  治疗肝炎的经验 2.湿热成毒 2.1湿热在肝 症状:口苦,胸闷,胁满或痛,饮食不振,恶闻荤腥,体疲无力,小便黄赤而短,脉弦细,舌苔白腻. 证候分析:肝有热则口苦.心烦:肝气郁则胁满,甚则作痛: ...

  • 岳美中治肝炎医案,前面用的茵陈蒿汤、栀子...

    岳美中治肝炎医案,前面用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龙胆泻肝汤有一定疗效,但是胆红素仍高,黄疸不退,谷丙转氨酶高,后从通肝络.潜镇肝阳,黄疸渐退,转氨酶恢复正常.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1.肝病用通络软坚 ...

  • 黄煌经方经验传承@50医案

    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等.目前没有较佳疗法,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治本之法. 民间疗法:壁虎 蟾蜍 斑毛虫等等.以毒攻毒. 一. 茵陈蒿汤 [伤寒260:身 ...

  • 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医案

    [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 [组成] 白芍10g 炙甘草10g 附子6g [煎服] 水浸30分,煎30分,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 发汗后 ...

  • 【杨兆林经方传承】师承医案选登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 ...

  • 经方治疗手麻木医案 – 经方派

    患者,女,51岁. 初诊日期:2020年11月2日 主诉:左手麻木一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前几天因手麻木来本处就诊,其他大夫开了几味中成药加贴膏药两天,效果不佳. 刻下证:患者面部有褐色斑点,舌 ...

  • 王付经方:慢性鼻炎医案 – 经方派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由病毒侵袭.细菌感染或过敏原等引起的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或加重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均有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 [导读]根据慢性鼻炎的病变证机是阴虚 ...

  • 经方治疗肺积水医案

    张某,女,58岁 2020年9.17日初诊 血压:118/73心率:96 主诉:右胁下疼痛20余天 刻诊:早上起来口干口苦,喉咙干,心烦,嘴里没有味道,有口臭,晚上睡觉疼痛难忍,精神不佳,二便正常,纳 ...

  • 小医案,大道理——经方治疗足下垂医案

    六经思路治足下垂医案 --小医案,大道理 弟子/  蒋鸣瑶 患者赵某 男 37岁 初诊日期:2020年6月28日. 主诉:左足下垂伴麻木两个月,近日加重. 病史:患者半年前因夜晚开车劳累后突发左侧腰部 ...

  • 胡希恕大柴胡合茵陈蒿汤医案

    [组成]柴胡24g,半夏12g,黄芩9g,白芍9g,枳实9g,大黄6g,栀子9g,茵陈蒿18g,生姜9g,大枣4枚. [加减法]若上证又见心中懊恼.发热者,上方再加豆豉18g:若大实满.小便不通者,加 ...

  • 【名医与经方】门纯德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及经方起疴录医案38则

    门纯德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应用举隅 "我临证五十年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我的临床经验原原本本传给下一代"."今天以录音的形式将我多年来的临证体会记录下来,毫无保留,以供后人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