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主动开发第一章-匹配线索

第1节:自我定位

开发客户的第一步,大家认为应该是什么?

很多朋友可能会回答,自然是获取足够多的销售线索啊。

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销售人员开发客户的传统套路,都是一言不合就去B2B平台上烧钱,或者去Facebook等社媒上拼命加客户……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网撒得够大,我们总能捞到几条肥鱼。

但这种做法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雷神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大意是假如一名出租车司机很缺钱,那么他应该是什么客都接,还是有选择地接?

答案应该是有选择地接。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几年前在没有政策规定的时候,有时候在我们说了地址之后,司机会告诉你“不去”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不值。

同样的道理,对于销售而言,我们也要有选择性地去找客户。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我现在连订单都没有,哪里还有什么挑客户的资格,当然是广撒网,有什么客户就做什么客户。

假如你有这样的想法,请回想一下咱们一开始所说的出租车司机的例子。

人的精力,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越是缺钱的时候越得沉得住气冷静思考,否则盲目将时间、精力和资源投放到不合适的客户身上,只会挤压原本可以收割更好更有价值客户的空间。

因为你的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应该把时间花在哪些最符合你客户定位的客户身上,而不是什么客户都想争取。

例如有位同学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个体户越过大批发商自主上网采购,针对这种采购数量少,又要定制,价格又不能太高的客户,我们要如何更好的对待呢?”。

我当时的回答是:“假如客户又小,工作又麻烦,利润又不高,还不知道未来有没有培养的潜力和方向,这样的客户,对我们的价值在哪里呢?”

所以,销售工作中筛选客户和评估客户价值,永远是我们的第一步工作。

那么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估客户是否具有价值呢?

客户越大越好,采购量越大越好吗?

就好像许多初创的企业,总是期望能够一下子抓住一个几千万采购量的大客户,总觉得这样的翻身了。

但其实,假如我们是一家小微企业,几千万采购量的客户跟我们采购的概率有多高?

此时,采购量越大,可能客户价值就越小。

因此真实的情况是,越靠近我们目标客户画像,约符合我们定位的客户,才是最有价值的客户。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做好自我定位的工作。

也就是,先解决好“我是谁”这个问题,然后再据此去寻找我们的目标客户。

就像在踏上泡妞这条路之前,我们肯定也会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譬如我长得到底像陈伟霆还是岳云鹏,我家里是住在城堡还是碉堡,开的是宝马还是哈罗单车,性格是开朗活泼还是安静内敛等等……

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以上的这些属性,去寻找匹配的小姐姐,毕竟只有同一个世界的人,才能一起走得更远。

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自利性偏差”,“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很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自己眼中,“我”是一个能够与TOP 1比肩的企业;

可是在别人眼中,“我”却很有可能只是一个不上不下位置尴尬的企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剖析,才能确保尽可能客观呢?

应用六顶思考帽里面的“白帽”,所有的信息都一定要确保有数据和证据的支撑。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公司的质量很好”,这一句话,就是缺乏数据和证据的支撑的。

所有的自我剖析,都已经要和竞争对手做比较,而不能成为一种自嗨。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公司的价格很有竞争力”,那么到底是和TOP 1相比还是和二、三线品牌相比?他们又是否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呢?

所有的自我剖析,都不能够只站在自我的角度,而要站在是否对目标客户造成影响的角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公司的价格相比XX竞争对手低了10%”,这一句描述具备数据支撑也有和竞争对手相比,但假如你的目标客户根本就不在意价格,那么这一点也什么毛线作用也没有。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做自我剖析的时候,关键并不在于“我想做什么”,而是“我能做什么”和“我不能做什么”(也就是优势和劣势)。

合理的自我剖析办法是:

锁定我们真正的主要竞争对手,俗称“照镜子”

并不是大家处于同一个行业就叫竞争对手,像格力和格兰仕,大家都做空调,但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竞争关系,只有定位相仿,市场相同,共同争夺同一个客户群体的企业,才能够称之为竞争对手。

锁定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维度。

根据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从销售、经营、研发、营销、管理、采购、财务、制造等维度进行比较。

举个简单的例子,财务维度,假如我公司比竞争对手有钱,有充足的现金流,能够提供例如OA等金融支持给目标客户,而目标客户恰好又是需要这种支持的,那么这个就能够列为我们的优势。

尔后,我们可以对比较结果进行评级,譬如很强、稍强、中等、稍弱、很弱。

以此决定这些要素到底是要进

入优势还是劣势的象限。

之后,我们再将所有的信息集合起来,就会渐渐形成一个完整且客观的自我肖像。

第2节:客户画像

解决完“我是谁”后,接下来就应该解决“客户是谁”的问题了。

常言道,要寻找“对的人”,我们必须先清楚“对的人”长什么样子。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找对象的时候,都不会漫无目的,至少会对于我们想要携手一生的人,有一个模糊的画像。

譬如,他不用太高,也不用太瘦,但文采一定要好,最好还是做外贸的,这样大家才能有共同语言,最好再风趣幽默一点,能把大道理都讲得通俗易懂……

总而言之,我们在寻找目标客户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客户进行画像呢?

从数据来源的角度,有以下两种:

根据现有资源,分析我们的最大竞争力是哪些客户需要的。

比如我的竞争力是产品设计,那我们就不应该找价格导向型的客户,而是找重视外观、款式、功能的客户。

根据历史成交客户,列出其背景数据,寻找共通点。

比如都是某个地区、年采购额都是在某个水平、公司的规模都是某个等级,等等。

从具体的画像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

1、营销领域,企业客户画像。

2、营销领域,终端用户画像。

3、销售领域,决策团队画像。

而每一个维度,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元数据。

所谓元数据,就是客户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譬如企业客户画像里的:企业规模、发展历史、公司形态(私营企业、公有企业,上市企业等)、渠道属性(进口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下线客户属性....等。

譬如终端用户画像里的:性别、年龄、地域、学历、收入....等。

譬如决策团队画像里的:性别、年龄、职位、学历、从业经历....等。

简单来说,就是“他是什么”。

2、行为数据

所谓行为数据,就是对方的行为特点是什么。

譬如企业进行销售的方式,到底是以传统线下销售为主,还是电子商务为主,还是电视购物为主。(企业客户画像)

譬如终端用户购买的方式,到底是以现金支付为主,还是分期付款为主,还是有政府进行补贴。(终端用户画像)

譬如开发新供应商的方式,到底是习惯于上B2B平台,还是习惯于去展会,还是习惯于进行谷歌搜索。(决策团队画像)

简单来说,就是“他做了什么”。

3、态度数据

所谓态度数据,则是对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偏好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

然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客户是没有态度数据的(正如同企业客户没有动机一样,只有人才会有动机)。

譬如我们不能够说某个企业客户的态度数据是价格导向型,只能够说由于其终端用户或者决策团队的采购偏好(这点才能够称之为态度数据),导致这家企业的采购行为是以价格为导向的。

所以不管是品牌偏好,价格偏好,消费观念,购买动机,价值观等等,这些就全部都属于导致行为数据的态度数据。

当我们把客户、用户和决策团队在元数据、行为数据和态度数据等维度的信息综合起来之后,我们就能够获取一个完整的客户画像。

当我们建立好了客户画像,即使一开始部分数据无法获取,导致画像相对模糊,我们至少也有了开发方向,不用再浪费精力和资源在连初始数据都不匹配的客户身上了。

通过聚焦,我们可以将有限的力量都打在一个点上。

而当客户画像初步建立完成后,接下来就该是是规划客户群体了。

具体怎么做呢?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客户画像,把躺在公海里或者Excel表中的客户资源,进行一次初步的过滤。

至于那些尚且还没有积累足够客户资源的销售,则可以先根据客户画像,将在谷歌、领英等平台上寻找到的符合标准的客户,先积累足够的目标客户线索。

第3节:活跃客户和非活跃客户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获取流量或者线索,已经不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毕竟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各种大数据还不是手到擒来。

尤其是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来说,客户池里躺着的沉睡线索,估计都快要多到溢出来了。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学会对这些鱼进行分类,然后再针对不同的鱼,撒下不同的饵料,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具体应该怎么划分呢?

通常来说,我们遇见的所有的客户,都可以被分为“活跃客户”和“非活跃客户”这两种。

所谓【活跃客户】,就是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客户。

他们可能会去展会,可能会上B2B平台,也可能会去谷歌主动搜索供应商,然后明确地告诉你——我需要XX规格的XX产品,报价吧朋友!

就像是,我们如果想要买个什么东西,就会主动上天猫淘宝京东搜索一样。

至于【非活跃客户】,则属于是生人勿近的高冷女神系列,一般处于以下三个阶段:

1、未发现问题或机会。譬如觉得自己当前的供应商挺好的,自己没有更换的需要,产品卖得也还行,利润还不错,客户蛮稳定……诸如此类。

一句话概括就是——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感觉自己萌萌哒。

2、发现问题或机会。譬如知道自己供应商的价格不便宜,或者知道市场未来的趋势是新型号的产品,但由于不影响现状,所以也不会想着改变。

一句话概括就是——虽然他喜欢沾花惹草,但又没有真出轨,凑合过呗,还能离咋滴?

3、感受到较大痛苦。譬如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已经丢失掉一些订单了,开始感觉到“痛”,但不知道问题是否能被解决,不清楚应该如何去改变。

一句话概括就是——他居然为了外面的妖艳贱货打我,我恨!但孩子还小,我该怎么办……

对于【非活跃客户】来说,不管他们具体处于哪个阶段,普遍的特征都会是:

即使我们主动地找上门,大概率也只会被或委婉或冷漠地拒绝。

回答的套路无外乎就是,“我不需要”,“我已经有稳定供应商了”,甚至直接就不回复邮件。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既然【非活跃客户】这么冷漠,根本就看不上自己,我还倒贴个什么劲?

直接挥一挥手,告别昨日的甜蜜,去寻找下一个积极客户,不还乐得逍遥?

如果这么想,你就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1、首先,【活跃客户】和【非活跃客户】的数量比,大概是1:9。

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活跃客户】,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绝大多数的客户,其实都还处于“睡眠”的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呢?

一旦我们看见【活跃客户】就笑脸相迎,看见【非活跃客户】就告辞了你嘞,那么,我们就相当于是放弃了90%的江山。

2、其次,对于活跃客户来说,你很大概率只是一个路人。

一般来说,当活跃客户主动向我们发来询盘,向我们要报价时,他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构想。

那么,这个构想是怎么来的呢?自然是由其他供应商一步一步帮他创建起来的。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难成为客户心目中的【Company A】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Company A】呢?想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两个问题:

我们手上有两个目标潜在客户,其中A客户向你发了询盘,但B客户没有。

请问:这是否意味着A客户对于你来说,要比B客户更容易成交?我们也需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A客户身上呢?

有段时间没联系的C客户突然给你打电话,详细告知了他的产品要求,并说他明天就做采购决策了,时间非常紧,希望你在今天全力给对方做一份报价方案。

请问:你要不要组织团队加班加点做这个方案?

现在,给大家20秒的时间稍微思考一下,我待会再给大家揭晓答案。

好了,思考时间到。

从经验的角度,第一道题目的答案当然是YES,A客户都给我们发询盘了,至少表明已经对我们产生了兴趣;至于B客户,询盘都不舍得发一个,很明显就是对我们没有意向嘛。

同样地,第二道题目的答案也应该是YES,客户都已经把产品要求说得那么清楚了,而且需求又非常紧急,这么大好的一个机会,不能够放过。

然而很遗憾,从科学销售的角度,这两道问题的答案与经验恰好相反,分别是:不一定,以及不要。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有可能不是对方的Company A。

所谓Company A,指的是在客户的需求尚未明确时就介入,引导或设计了客户需求,并一直陪伴在客户采购流程中的公司。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花是一个工作狂,每天忙于业绩,无心恋爱。

就在这个时候,小明出现了,他通过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若隐若现的暧昧,让小花的恋爱需求觉醒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小花发现自己好像喜欢上了小明,在她看来,像小明这种对方才华横溢还风趣幽默的男生,才值得自己去付出。

只不过,三姑六婆嫌弃小明太穷了,所以撺掇了你——一个超级有钱的富二代去追小花。

为了追到小花,你每天都砸大笔钱给她送花,可在小花眼中,即使你再有钱,她也只觉得“有钱人的毛病怎么这么多”,因此更加坚定了选择小明的决心。

而这个时候,小明就是她的Company A,至于你,则是传说中的“陪跑”。

换到销售的场景其实也是一样的,譬如C客户,假如他在即将做决策的时候才联系你,那么很明显你就不是对方的Company A,而只是基于某些原因需要引入的对比项。

这个时候,除非你有可能把对方拉回到一开始的需求确认阶段,并且重新塑造客户的构想,否则多半是要凉凉的。

但想要把客户拉回来,并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轻松搞定的。

所以,除非我们每天已经忙到连【活跃客户】都接待不过来了,否则开发非活跃客户就势必要提上日程了,而不是每天守着树等着兔子来撞上来。

但在激活非活跃客户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又都走了弯路。

表面上说是“保持联系”,但每次联系的动机都是'Do you have order'。

换位思考一下,你和那些整天打电话骚扰你的房地产大哥,有什么本质区别?

你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试图解决“客户跟谁买”的问题。

可问题是,【非活跃客户】尚且都还没有理清楚“买不买”的问题,又怎么可能推进到“怎么买”呢?

所以,所谓“保持联系”的关键点,就应当是帮助客户发现问题或机会。

或者,至少当客户自行发现问题或机会时,能想到你这个刻意帮他解决问题的人。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关于这一点,除非你和客户已经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信任,否则并不容易通过销售手段来解决。

正如案例中所谈到的,不管我们和客户说什么,目的性都太强了,很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通过【营销】的手段去影响客户,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当然,这里所说的营销,并不是有事没事就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地刷屏产品图。

这样做,我们的确不再是房地产大哥,却又成为朋友圈里的微商了。

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来让客户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呢?

可以是供应端的变动情况;可以是市场端的近期动作;也可以是过往的数据沉淀。

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引导客户去发现问题或机会:

我的供应商真的稳定吗?他已经在给我最好的支持吗?我的采购代理是不是在收供应商佣金?我的产品质量其实没我想象中那么好?市场进一步盈利的目的在哪里?

---尔后自发将采购流程推动到下一个阶段。

其实所谓的社交平台,前缀是社交,后面才有做生意的可能性。

这就注定了在这种方式上,我们的目的性千万不能够太强,千万不要抱着我加你为好友就是想拿你订单的这么一个目的。

要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是对方认可了你这个人之后,慢慢地才有可能认可你的其他东西,譬如你的公司,你的产品。

所以,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产品是最糟糕的一种方式。

所以,如果可以,我会建议大家通过【案例】的方式去呈现内容。

毕竟一个真实的、有情节的案例,更容易让人沉浸进去,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目的。

就像是,当我们在朋友圈看到一名德智体美的高中生,因为吃了黑心厂家的辣条,所以错过了高考时。

愤怒的情绪,就会让我们意识到,辣条这种东西,确实碰不得啊。

同样地,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中,尝试着讲一个公司亲身经历的案例,譬如,客户由于不重视包装,而导致损失10万美金订单的故事。

此时,客户自然会联想起:耶?我自己会不会也有包装的问题呢?他们这样做不错,应该也可以应用在我的业务上……

想象一下,假如客户日复一日地,都能从你这里收获到这些内容。

等到某一天,他的隐含需求被揭开时,第一个想到的,难道不会是你吗?

那么,案例到底要从哪里来呢?

我的建议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准备好属于我们公司的业务案例库。

除了营销的作用外,当我们在前提试图去触达客户时,能起到引发客户共鸣的作用;甚至在后期和客户在各个阶段进行沟通时,也能产生相应的作用。

只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案例必须要具备说服力。

也就是说,价值必须是可量化的,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数据,并回归到客户能够获取的价值身上。

至于如何呈现我们的案例?SCQA就是最好用的案例呈现模型。

S:Situation,情景。

C:Complication,冲突。

Q:Question,疑问。

A:Answer,回答。

简单来说,就是每当我们在做表达的时候,可以:

首先、构筑一个受众熟悉的场景,将对方的思维迅速引进来。

其次、阐述一种冲突,引发对方的关注和兴趣。

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冲突”诸如此类。

最后,提出解决疑问的回答。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有一个客户,在跟我们合作之前,也曾经遇到跟你一样的问题。----这是S,情境。

供应商在他下单之后要求涨价,不涨价不让出货。----这是C,冲突。

最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呢?----这是Q,提出疑问。

通过我们对供应链的管理,在我们帮助下,最终供应商进行妥协,取消涨价,我们为客户节省了XX元。----这是A。

在这个模型之下,受众就会很容易进入你为对方构筑的世界,并充分地吸收你希望对方吸收的信息,“一个非常慎重的客户最终选择了我们,这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的靠谱”,而不是硬生生地自卖自夸。

通过如上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发非活跃客户的场景里,我们过往的手段之所以不见效,原因在于我们的聚焦点往往是自己。

“我生产什么产品”

“我的公司怎么样”

“我这个人如何”

而并没有从客户的角度去看待,并引导对方意识到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如此,我们除了坐等对方自动或被动从非积极客户转化为积极客户,还能够做什么呢?

最后,由于非活跃客户的采购流程远比活跃客户要长,其客户开发周期和开发难度本身也会比较大,但作为销售我们介入得越早,和客户的关系自然就越稳固。

所以我们在从零开始开发客户中,不拒绝活跃客户,但强调主动开发非活跃客户。

第4节:评估目标客户

完成以上这几步后,我们的海选工作就已经基本结束了。

但是,即使我们已经仔细地筛选了一遍,但仍旧还会有很多的客户数量被保留下来(毕竟,面对客户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多多益善)。

因此,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二次筛选的工作,明确我们和目标客户之间,是否真的匹配,再对成功率最高的客户,尝试着进行开发动作。

所以本阶段,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客户的评估,确定下一阶段要推进的客户是谁,以及谁最可能成功被开发,再一次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具体的做法,我会建议大家生成一份自己行业或公司的客户评估表,把历史客户沉淀下来,作为其中的客户画像以及锚点,然后在不同阶段设定匹配度标准。

至于,如何制作一份有价值的客户评估表?

我的建议会是,大家可以把我们过往沉淀下来的客户数据,生成一份客户画像,在此之后,将这份画像作为一个锚点,然后在开发客户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匹配度标准。

比如,在XX阶段,只要达到50%的标准,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推进下一阶段的工作。

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精力的浪费和分散,让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具体的销售动作要如何进行。

当我们的客户数据越多,就会生成更加明确的判断标准。

这样一来,凭借我们的客户评估动作,就能够提高客户开发的准确度和成功率了。

阶段

维度

具体内容

锚点客户数据

当前客户数据

匹配度

销售动作

一、背调

实力维度

年采购额

1000万美金

800万美金

80%

进行更详细背调

那么,为了确认客户是否就是我们要钓的鱼,具体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的建议是,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背景调查,譬如:

客户的销售渠道是什么?

客户从哪家供应商采购?

客户的年采购量是多少?

客户的目标价格有了吗?

这里,我们同样需要做一份背景调查表,并纳入到客户评估表里。

这样一来,在做背调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次验证客户与我们的匹配程度。

为什么背景调查会这么重要呢?

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是在战争开始之前。

我们常说,每一次接触客户,都必须带去有价值的信息,但假如我们和客户相遇时,一个劲儿地都只是在问“你跟谁采购啊”,“你一年买多少啊”这种SPIN领域的S类问题的话,大家觉得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对谁有价值?

很明显是对你有价值,而不是对客户有价值。

因此很多时候客户不理睬我们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除非是展会上的不期而遇,否则每一个客户,都建议要先通过互联网手段做一轮背景调查以确定对方的:

1)商业形态,包括营业范围、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商业属性、主攻市场、竞争对手等。

2)采购形态,包括主要产品,可能的供货商,采购规模、产品偏好等。

传统来说,因为外贸地域成本的问题,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只能通过开发信以及电话。

但很多朋友在发开发信或者打陌生电话时,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套用模板。

他们走的基本上就是以量取胜的套路,反正发邮件/打电话的次数多了,总会撞上一两个客户的。

但我们必须看到,对于客户来说,我每天的工作就已经够自己喝一壶了,如果你的开发信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价值,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看这种垃圾邮件?

因此,在科学外贸的领域,我们提倡有针对性地发开发信/打陌生电话,而且必须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也就是说:

1、在联系客户之前,我们至少得对客户的基础信息有足够的了解,以判断:

1)对方是否我们的潜在客户、目标客户?

2)对方的关注点以及兴趣点可能在哪里?

而不是什么客户,都是一套通用的开发信模板。

2、我们的开发信/陌生电话的内容,必须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我是谁。

2)你是谁。

3)你关心的可能是什么。

4)我能够给你带来什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在开发客户的过程中,在触达目标客户时,就早早倒下的原因。

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让客户看到,和你接触之后,他到底能够获得什么。

以上就是我们在匹配客户线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应该采用的销售动作,接下来,就进入到我们的实战训练环节了。

(0)

相关推荐

  • B2B行业数据精细化运营解决方案

    近十年来,B2B行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搜索引擎成为其主要的信息来源,搜索营销的竞争度空前: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建立大规模陌拜团队的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电话推广的方式极有可能会因 ...

  • 新零售时代,面向“新”用户的营销增长策略 | 附案例

    商业本质决定了不会有线上线下之分,而是应该全渠道,全盘打通.融合在一起的.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商业所要思考的本质问题,不外乎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王洛分享现 ...

  • 天下苦甲方久矣,还得继续苦

    谈业务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中,会自动给自己加上主角光环,以为自己是客户的唯一. 尽管,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心里都门儿清:哪有什么唯一,人家备胎多着呢.在外行人看老,某某行业好像很高深莫测,壁垒 ...

  • 诸葛io于晓松:数字营销,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深耕

    市场营销领域的众多分支在褪去野蛮生长的印记后,已进入到精细化深耕的时代.移动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营销等领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广告主变得不再盲从,这迫使服务商必须不断升 ...

  • 为什么老客户公司换了新采购,立刻抹杀掉所有订单,终止合作?

    "跳槽"在实际工作中再正常不过了,或想离家更近,或对当前公司不满,或渴望学习更多,或得到更好待遇,其实,这都是常态.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在某一家公司待一辈子,离开,只是时间 ...

  • 精准获客系统是什么?真的能提高获客效率吗?

    不知道自己的客户画像长什么样,获客无从下手:花大价钱投放导流来的用户,需求不一,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困扰企业获客的顽疾,到底怎么根治?在2020年,精准营销.精准销售概念已经盛行,精准获客系统能否真正 ...

  • 从零开始主动开发第二章-转化商机

    第二单元 转化商机 第1节:什么是商机 在之前,我们已经详细地谈了在获取销售线索阶段,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那么接下来,就是获取销售线索后的动作了. 简单一句话,将线索转化成为商机. 那么,销售线索和商 ...

  • 超强记忆法推荐 全脑开发第一章——脑屏成像,老师家长请入场!

    我们记忆的来源方式以声音和图像为主,而往往图像记忆会深刻,容易记下来,比如说小朋友看一场电视,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可是绝大多数的信息量记下来了, 这就是运用图像记忆,一次能记住几百字的内容,快速并 ...

  • 【odoo14】第一章、安装odoo的开发环境

    有几种方式去设置odoo的开发环境,我们将逐个介绍他们. 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odoo的开发环境,那么有几个必要的概念你是需要了解的.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首先介绍odoo的生态.然后我们在进行介绍odo ...

  • 从零开始主动开发第六章-决策谈判

    第六单元 决策谈判 谈判是目的一致,但是目标不一致的双方/多方,通过协商和互相让步来寻求意见与利益统一的过程. 例如你我之间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你我目的是一致的:但我要求100元卖,而你要求90 ...

  • 从零开始主动开发第四章-方案呈现

    第四单元 方案呈现 第1节:建立目标 回顾一下,在采购流程的第三步之后,后面四步分别是形成改进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措施.以及评估方案. 到底什么是方案? 方案的全名,应该是叫"解决方案&qu ...

  • 从零开始主动开发第三章-引导认知

    如果说前面几个阶段,我们还只是在和客户确定"恋爱关系",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销售人员的重心,就要开始放在恋爱之后的"花前月下"了. 那么,谈恋爱,我们到底都要谈些 ...

  • 第一章 开发体验

    目录 第一章 开发体验 一.Asp.Net Core应用程序 二.Asp.Net Core Mvc应用程序 一.Asp.Net Core应用程序 使用CLI创建控制台应用程序 dot new cons ...

  • 整车开发流程第一章-整车开发概览

    " 最近看到不少文章写产品开发流程,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属于供应商交流的,属于泛泛而谈而非真正的产品开发流程,其中也不少通用流出的GVDP,这个是产品开发流程大概流程都描述出来了,但好像是比较老 ...

  • 48小时学习六爻,从入门到精通。第一章 第五节:古代哲学

    48小时学习六爻,从入门到精通。第一章 第五节:古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