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黄执中:隐瞒不是爱,也不是保护,而是一种攻击行为
有人在网上提问: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家里真实的经济状况吗?
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教育课题,值得好好讨论一番。
01、先说说我的经历
我自小便知道家里很穷,这当然要“归功于”父母时时地提醒:
“咱们家没钱,为了供你姐俩读书,全家都得勒紧裤腰带”
“咱家祖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贫穷,你们要改变命运、过更好的生活,就要拼命读书”
“咱家没钱,我们起早贪黑是为了谁?你们要是不好好读书,对得起我们吗?”
……
我的父母既没有为了历练我而装穷,也没有因为担心我自卑而假装富裕。
其实即使他们什么都不说,我也会自然而然地知道家里真实的经济状况,毕竟物质的匮乏是难以掩饰的,事实上我当时也没有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毕竟在那个年代里,村里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都相差无几。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可我知道父母常常会不开心,他们很少笑,偶尔也会因为钱而吵架,而且他们每次骂我们时,总会这样捎上“咱家没钱”。
所以,逢年过节难得能穿上新衣服的时刻,接过仅包着5元钱的压岁红包的时刻,过完年拆开红包上交,爸妈再添些钱拿给我去交学费的时刻……我心里都充满了不安和愧疚。
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他们才这么苦,这么穷,这么不开心。
我认定,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报答父母,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但是好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我很模糊,大概就是赚很多很多钱吧!
真正的自卑,是从我终于考上了省城的学府开始的,看到来自各地的同学,我真实明白了贫富的差距和意义。
其实,一开始让我感到自卑的,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因为贫穷带来的犹如井底之蛙的感觉,虽然我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宿舍卧谈会时我只能竖起耳朵听她们侃侃而谈,她们的日常对我来说是那么新奇且遥不可及。
我当然也会羡慕,每当我羡慕别人的新裙子、好吃的零食,羡慕她们可以毫不犹豫买下喜欢的东西时,我都感到深深的羞耻——你的父母还在挥汗如雨地为你挣学费,而你竟然奢望那些高不可攀的东西?
那种感觉叫做:我不该想要!我不配得到!然后骗自己,是我不想要。
整个学生时代,我偷偷藏起对别人的羡慕,以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为傲,唯一能让我展现自我价值的,便是努力学习,这既能让我闪闪发光,又能拿到奖学金,稍微改善生活。
毕业后,我终于不用再伸手向家里要钱,我依然省吃俭用,每当我咬牙放弃一个自己心爱之物,而给家里多寄了一些钱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承诺。每当心里涌起淡淡的失落和不甘时,心里又有一个声音说:你怎么这么自私?父母为了你辛苦一辈子,你怎么可以只考虑自己?
匮乏带给我的后遗症,还在后来的很多时刻显现,它令我窘迫,令我不敢坦然地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走了很多艰难的弯路,才逐渐矫正原生家庭给我建立的病态的金钱观。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以为我的观点是:如果家里不富裕,就不要告诉孩子,避免他自卑?
不!恰恰相反!
我认为应该告诉!但更重要的是,怎么告诉!
02、黄执中:隐瞒孩子、欺骗孩子家里真实的经济状况=不接纳、不亲密、不信任
《奇葩说》第七季有一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黄执中持正方,他举例说,如果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时身上带着伤,你关切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却说:“没事没事,放心吧!真没事。”然后duang地把自己关进房间。
此刻身为家长的你,真的觉得“嗯,没事了”吗?
还是会更不安?更焦虑呢?
反之同理。
亲子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说,其实当父母在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状况时,他其实就是在进入了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叫做“我爱你,我为你默默奉献”。在这个剧本里他自我感动,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我为孩子做出很多,可是这个行为其实不是爱,甚至不是保护,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攻击行为。
黄执中:当你在对孩子隐瞒时,其实在传递一个讯息,叫做不接纳、不亲密、不信任。
为什么父母不敢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呢?
因为怕孩子接受不了?怕孩子感到自卑?还是家长自己接受不了现实?家长自己觉得没钱很自卑?
无论如何,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客观事实,难道父母不说,孩子就真的感受不到吗?你会不会太低估了自家孩子的智商?
如果不富裕是客观事实,我们难道不更应该教育孩子学会面对现实吗?
傅首尔说:
“石头缝里也会长出顽强的草,但肥皂泡里开不出自信的花。”
“现在的孩子都是人间真实,你纠结半天,说不定他还劝你想开点。”
既然是一家人,就应该坦诚,相互信任。所以,我们也应该给予孩子“作为家庭一份子”而被接纳和需要的感觉。
03、告诉孩子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该什么时候说?怎么说?
席瑞说,当父母抱怨“家里不富裕”,孩子便会觉得自己是导致父母不富裕的原因,会把这抱怨理解成“还不清的债、报不完的恩”。它无意间让孩子在亲情里充满了亏欠感,而一个有亏欠的孩子,要么对家庭越来越抗拒,越来越逃避;要么就会努力去证明自己,他也可能会成功,但是他都在想尽办法偿还你,这样一来二去,亲情里没有了亲密,留下的都是计算的压力。孩子无法真正理解“亲情是纯粹的爱”。
说真的,这段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我终于明白,我一直以来的亏欠感、匮乏感并不是因为父母坦诚地告诉我家里穷,而是因为他们告诉的场景和方式有问题。
“当你跟孩子说家里不富裕时,十有八九不是纯粹的教育,而是你自己对人生负能量的宣泄。”
我的父母试图用“穷”来鞭策我努力,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对生活现状不满意却又无力改变,感到灰心失意时,“我们家穷”、“我们这么拼命都是为了你”诸如此类的话便脱口而出。
正如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先生在《情感暴力》中写到的: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让“我”幸福,希望孩子觉得能有“我”这样的父母何其幸运。表面上看并没有对孩子要求什么,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
背负着父母自我牺牲式的“劳苦功高”的压力,孩子或者步履维艰地前行,或者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放下重担不再背负。父母之爱,就这样沦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羁绊。
所以,为什么父母不在平常情绪稳定的时候和孩子好好沟通呢?为什么要在自己承受不了,情绪失控时,才用带牺牲感的话来禁锢孩子呢?
平静而坦诚地告诉孩子,“咱们家现在是不富裕,但不会一直这样的,咱们一起努力,我好好工作,你好好学习,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没有牺牲感,孩子才不会有愧疚感。
04、如果家庭富裕,该不该如实告诉孩子呢?
当然也得告诉啊!
告诉孩子家里经济状况还不错,顺便用自己致富的经历教育孩子:努力、选择、踏实守信的意义。
告诉孩子,家里富裕,但不代表你富裕。父母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当你长大了,你也需要为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去奋斗。
父母创造的财富,是你成长的基石,却不是你停泊懈怠的港湾。
05、如实告诉孩子家里富裕或者不富裕,都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金钱
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要靠自己努力创造
钱可以通过努力创造,即使现在没有钱,只要肯努力,以后也可能就会有
我常和我的孩子忆苦思甜:“我和你爸都来自农村,在这城市举目无亲,一穷二白,但我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如今终于能给自己和家人安稳的生活。相信你未来也一样,那么当下要做的是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不要当守财奴,钱是实现理想生活的介质,而不是目的
南方城市没有供暖,冬天的寒气自带魔法攻势,因此我给父母家装了冷暖的空调。
年前全国寒潮降临,父母说“真冷啊!冻得打哆嗦”,我问那为什么不开暖气呢?
我妈说:“那多费电啊!用不起!用不起!”
其实他们现在根本不是用不起,而是舍不得!舍不得费电,便让空调也成了摆设。物质上不缺了,却依然享受不到更好的生活。
不要让孩子物欲横流,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攀比,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
正如傅首尔说的:
“时代不同了,我们的父母生而匮乏,饱经磨难,我们要跟他们说家里条件挺好的,因为他们舍不得吃穿。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生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没有挨过艰难,有的我觉得他们将来很容易陷入提前消费的陷阱,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要提醒孩子理性消费,不要做欲望的奴隶。”
让孩子学会坦然地面对得失
有人从匮乏里只感受到痛苦,但也有人获得了受益一生的启示。
人永远要学会面对求而不得,小时候是一个洋娃娃,是一个小汽车,长大了以后,它是一份不满意的工作,是日渐远去的爱情,是梦不断碎裂的声音……
你要怎么去避免?你有什么能力去避免?与其让孩子在你的庇护中患得患失,不如教他们坦然地面对得失。
如果孩子问:“咱家有钱吗?”你会怎么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