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王羲之这个帖,忽然发现了章法的五大秘笈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视觉感觉往往就是章法。
章法的构成是书法作品具体的存在,节奏与韵律寓含在章法的构成中。人们是通过章法的构成来判断感受笔墨节奏和韵律的。节奏与韵律本不是书法的术语,它是音乐的专用术语。人们往往借用音乐的这术语来解释书法,是因为,书法与音乐有着非常相似相通的东西。
王羲之的《得示帖》是一部含有节奏韵律极高的法帖,通过归纳总结,该帖的韵律有五种表现形式:
▲王羲之的《得示帖》
王羲之《得示帖》摹本,行草书,纸本,纵28.7厘米,4行,32字,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与《丧乱帖》、《二谢帖》共一纸。
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一、大 小
大小,是指一件作品中单个字体量的大小参差变化。它好比音乐中音量的大小变化。
在行草书中,这样的变化是非常鲜明的,甚至是非常突兀的。同时,在篆、隶、楷中,这种变化也同样存在,只是不似行草书那样有充分变化的余地而已。
大与小的比例反差愈大,节奏就愈加鲜明。这与作品的风格气息有着直接的关系,风格越是奔放跳荡,大小的反差就越大。当表现文雅恬静的风格时,一般大小的反差就相对要小。
在这一点上,《得示帖》大与小的反差比例令人非常惊讶。
如帖中:“天”、“下”二字与“雾”字的比例。
后者是前者的十几倍。这样的大小之变,核心的技巧方法,就是笔画越少的字,越是写得紧而缩,笔画越多的字,越是写得大而放。这样,可以造成强烈的大小对比。
字的外轮廓收缩,字的体量就小,外轮廓舒放,字的体量就将大。或者有意夸张某一笔,外轮廓自然开张,字的体量就大。
在创作中,如果意欲使节奏加强,就要充分运用外轮廓大小的变化技巧。
大与小的变化,是书法创作中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什么字体、什么风格,都需要有大与小的变化,只是这种体量变化的程度与幅度不同而已。如果一件书法作品,每个字的体量大小完全一律,缺乏节奏韵律,那作品必然是乏味的。
而在《得示帖》中,我们将所有字的外廓点勾勒出来,察其大小之变,便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此帖强烈的节奏韵律。
二、重 轻
重轻,是指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与变化。类似音乐中的重拍与轻拍的对比和变化。
在书法作品中,重轻的主要表现技巧是用墨。重与轻的概念,是指墨色的虚和实,虚与实的对比也是相对而言。虚中之实是重,实中之虚是轻。墨的浓与淡,燥与润都可以表现虚实轻重。粗笔是淡墨是飞白,就轻;细笔是浓墨是实笔,就重。字大、字聚、笔长,用虚墨,是轻;字小、字散、笔短用实墨,则是重。重与轻的层次是多样的,运用的手段更是多样化的。当要表现最重的“节拍”时,可以调动所有的方法,重合多种技巧来刻画“宏音重拍”。
如帖中,“雾”字,将字写大、写聚、写粗、写实,此字在作品中肯定是最重的“一拍”。反之,将字写小、写空、写细、写虚,如“天”、“下”,那么,此字肯定是最轻的“一拍”无疑。我们会发现,由最重一拍到最轻一拍之间的任何一个点,都是可以再现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判断,《得示帖》为我们在创作中,表现重与轻方面的节奏上,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和丰富的技巧。
三:粗 细
粗细,是指笔画宽与窄的对比。类似音乐里的高音与低音。
粗细的反差越是明显,其音符的跳动感就越强,同时,它的“音域”也就越宽。要表现宏亮、坚定、铿锵者,其粗线的比例要大;要表现轻柔、静谧、恬淡者,细线的含量要高;要表现欢快、跳跃、激昂者,粗细要多作混杂。不同的风格对笔画粗细的要求不同,笔画粗细配置组合的不同,其表现的审美趣味也不尽相同。
可以想象,一件粗细笔画等一,没有粗细反差的作品,就像一支没有音域变化的歌,会多么的乏味。粗与细的把握,属创作的微观部分,它必须是细腻的、准确的、丰富的。
人们在检验审视一件书法作品时,精察细辨的恰恰正是这些部位。作品的内涵如何,也往往体现在这些部位。
四、长 短
长短,指笔画的长线与短线。点,是最短的线。长线,包括直线和弧线,以及由直线和弧线多重组合的多样的线。
长线与短线的交替变化,就最可表现书法的韵律。如“羲之顿首”,对长短线条的运用,我们在实践中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尽用短线,作品必散漫琐碎,皆勒长线,作品则缠绕繁乱。所以,在运用长短线时,就需要组配得当,交互和谐,否则,节奏和韵律会紊乱。
长线与短线运用得当和谐,作品极富韵律之美。从视觉感觉上分析,短线慢,长线快。短线具有跳越性,长线体现延展性。由此可知,短线与长线的和谐搭配,非常易于表现书法的节奏和韵律。
五、正 欹 聚 散
正欹聚散,是指字的中轴线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中轴的移位和摆动,会造成正欹的变化。内部小结构的改变,会形成聚散的变异,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触”“散”的左部聚,右部散,“犹”“耿”的右聚左散,自然而奇巧,生动而消散。中轴的摆动和交错,使节奏既跳动又通贯,既摇摆又流落。
《得示帖》之所以堪称经典,除了它本身高超的技巧和潇洒的风格外,短短的三行字中,寓含着非常丰富的节奏韵律。
也亦让我们明白,临帖取法,不仅仅是要获得具体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技巧的表象,去窥视艺术更深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