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古代盛世中的普通百姓能吃得上肉吗?

对此有疑问的人可能是受了上世纪70、80年代历史教科书的误导,认为古代就等同于衣不蔽体,饥不果腹,饥寒交迫,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吃得上肉。

事实上,只有出现大动乱,大灾害时,在某些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很多人吃不上饭的饥荒。

绝大多数时候,即使是像战国,三国等大争之世,绝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也是安稳的,衣食无忧。

遑论历史上所记载的很多治世和盛世。

至于肉食,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是食物的主要构成之一。

原因,除了古代人口稀少,有大量山林荒野共野生动物栖息繁殖,也就意味着有大量野生动物供人们猎食之外;驯养和食用畜禽也是几乎与农耕同步,大致开始于约万年前。

以养猪为例,汉代出土的大量陶制厕所猪圈一体化文物表明,早在汉代,一般人家都会养猪;而且,养猪模式与上世纪60到80年代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养猪的模式相同。

除了家庭散养,很早就出现了养猪大户。

比如,在宋代,就有“秀洲东城居民韦十二者,于其庄居豢豕数百”的记载。

就是说,在宋代,民间已经有养猪达到数百头的养猪大户。

三国演义中,三爷张飞就是一个屠户。

请注意,张飞是屠“户”,不仅仅是一个屠“夫”。

张飞是一个多大的屠户呢?

因为养猪卖肉可以置办下一个自称“颇有家资”的庄子(园),家资甚至可以供刘备招募乡兵以成大事所需。

尽管演义中的描述并不一定符合历史。

这不妨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张飞得是一个多大的养猪和卖肉的专业户?

不要忘记,张飞生活在东汉末年黄巾军作乱造成的历史上最为动乱的年代。

至于养鸡,显而易见,则更为普遍。

“耕读渔樵”被列为古代最大的四个“职业”,则说明古代以鱼为主的水产肉食供给则更为充沛。

总之,在古代,肉不止是“肉食者”的主要食物,即使是一般老百姓,吃肉也是平常事。

至少,应该比上世纪70年代多数农村人吃到更多的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