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修行一台戏
我弟弟,吕医生,弃文从医。酷爱看戏,休息就是看戏。
此外,文学造诣很高。一直是我不能达到的高度。
推荐他看了一本书《主角》,写的是秦腔的起起落落,和秦腔艺人的艰难人生。他说,“姐,不敢再给我推荐小说了,我发现我比上高中时候没强多少,根本控制不住,还偷着看呢。”
看完之后,写了一篇读后感。算是一位医学博士偶尔客串一下吧。
因为我运作公号水平太差,原创只能加这个名字,所以,做个说明,原创不是我。
姐姐知道我爱看戏,推荐了一本书,按她的话说,是讲与戏有关的故事,我因时间所限,好几年不看小说了,这次是教授推荐的,勉强拿起来,竟然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像是完成了一次步履沉重的旅行或探索,整个人,都感觉有点不一样了,文学的力量,再次展现了其无法言说的神秘。
八百余页的故事,围绕一代秦腔名伶“忆秦娥”展开,枝枝蔓蔓,将秦腔这门最为古老、瑰丽、绚烂的戏曲艺术和她生存的那块土壤立体的呈现了出来,戏曲艺术家们在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中的困顿、无奈、坚守和执着,因“主角”位置而引发出来人性的丑恶和善良,都表达的酣畅淋漓。
佛说: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一个山里的放羊娃因缘际遇,走上了成为“主角”的道路。这条路荆棘密布惊险重重,灶台前的修行完成了烧火丫头向“角”的转变,然而,这才仅仅是修行的开始,从县里到省里,舞台越大,修行的难度越大,和主角伴随的是婚姻不幸、夫离子亡、同行猜忌、事业受挫、声名狼藉,真是“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然而,主人公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完成了一次次的修行和蜕变,最终对给自己一生带来屈辱不尽的廖耀辉和楚嘉禾的宽恕,对刘红兵的关照,让她完成了生命中最为艰难的修行。让人唏嘘的是就在修行即将完成的时候,主角的位置动摇了,自己养女“小忆秦娥”竟然成了一生中唯一可以撼动她主角位置的新的主角,匠心独具的结局,让人深思,命运固然对一代名伶是如此凉薄,对戏曲艺术,却是在恰当不过的安排,更多年轻演员对主角位置的觊觎,才能让戏曲艺术生机勃勃。
戏曲不是宗教,却有比宗教更为具体形象的感染力,特殊历史时期,古装戏曾被禁绝,然而,就如同黄土高原的野草,但有一点春意,又会蓬勃生长,戏曲从业者宗教般的虔诚,正是戏曲经几百年绵延不绝枝繁叶茂的生机所在。特别喜欢书中对胡三元形象的刻画,一生都是在“敲”中度过。对这位民间鼓师来说,秦腔就是他的命,他的全部,往鼓架子前一坐,就不是人是戏精戏魂了,说好的要给情人的死对头敲烂的戏也敲不烂了,大雨倾盆,全团让“夭戏”,也不管不顾了,一辈子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差点被判死刑,还一辈子看不上敲鼓赶不上趟的人,临到最后还是把自己姐夫的门牙敲掉了。
所有演员们都在争抢“主角”,明里争暗里斗,这也是艺术本身的感召力所在,而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主角”位置的争抢永远凭借的是四位老艺人说的那种“本事”,其余种种心机或许可以争抢于一时,万难坚持于永久。舞台中间的位置是修行来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机关算尽到头来也是空梦一场,书中楚嘉禾的出场自带一种优越,一辈子为了扳倒忆秦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却是眼见着一次比一次更为辉煌的“秦腔皇后”冉冉升起,而自己却一次不如一次,艺术靠的是坚守和执着,其实何止艺术,世界百业甚至婚姻和爱情,离开了坚守和执着,又从何谈起?她所演的“丑旦”可能也是某种隐喻吧。
文学艺术永远是悲悯的,是有“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情结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忆秦娥对所有伤害的人选择了某种带有“大侠”情结的宽恕,事实上也是传递出了这种悲悯的情结,甚至也对那片土地上所有卑微的生命进行了关照和梳理,古老的秦腔,正是因了这块土地上所有个体呵护才能继续褶褶生辉。也许,不经意间,文化自信以这种方式得以伸张。
仔细品来,人生固是一场修行,又何尝不是一台大戏呢,岁月的钟声便是那锣鼓声声,平缓的时候,要一板三眼,要做足功夫,急促的时候,是流水,是散板,也许,该下场了,或许,是另一折大戏要开了。
结尾处,胡三元的“板鼓越敲越急。那节奏,让她像上场跑圆场一般,要行走如飞了”
2020年3月6日 《主角》,陈彦著。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