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带不带声调——兼谈查字典这个作业该如何布置
后台有人问:老师,求教! 第一题查字典题目,音节加声调吧?
说实话,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和工作者,要不是有人问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可见,实践中的问题是多么能够激发人学习和探索的愿望。
本着说话要有证据的原则,我们开始各种工具书的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说:
“在汉语里,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一定是包含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所以,通过这个定义,可以判定,一个音节,包含有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并且, 现代汉语词典的音节表也是按照声韵调来排列的:
所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音节有1268个。可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音节的定义,就是声韵调只要有一个不同,就是一个音节。
但是,《新华字典》不这样认为。《新华字典》的音节表没有按照调值区别。是这样的:
如果按照这个表来定义音节,那么就是这篇文章开始时,学生查字典的结果。音节,不含声调。
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分支中有个分支叫“音韵学”,这门学科中有一部奠基之作《广韵》,给音节分类的时候,首先就是按照声调来分为“平(上平声、下平声)上去入”五部分,就是说,只要调值不同,就是不同的音节。
可能《新华字典》作为一本普及性的字典,体量小,成本低,所以,在音节那个地方做了一些简省,也未可知。
以上是从学理的角度,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结论是音节,是“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声韵调只要有一个不同,就是一个音节。
为了把话说的更加严谨一些,可以再深入理解一下,汉字和音节的关系。
同一个汉字不一定有一个读音,同一个音节也可以由多个字形共同拥有。
前者如:“假”,有两个音节,jia3,jia4
啊,有五个音节,a1,a2,a3,a4,a
后者如,jian3:捡 拣 茧 减 剪 翦 检 柬 简 睑……
这里需要再回到教学的目标上看问题,学生填写的表格,其实是在学习查字典。查字典作为一种技能训练,老师们在布置这类型作业的时候,如果是音序检字,就会让学生找出来音序,音节,页码;如果是部首检字,就会找出来部首,剩余笔画,页码。对于熟练这项技能的目标而言,这样的练习设计没有问题。所以,我们见到的情况往往是,学生一拿到教材,先把田字格中的汉字,在田字格的四个角上分别标记音序、部首、页码等内容。
这就需要追问第二个目标,查字典的目标是什么?是识字。怎样就算是识字了?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建立了,就算是识字了。如果用这个标准回看刚才的作业,显然,学生并没有建立三者联系,只是找到了这个字,什么意思,不知道,意思和形体之间的联系,形体和读音之间的联系,没考虑。
因此,查字典的这个作业,看起来是布置了,但是对于促进独立识字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起到最大化的效果。那么,查字典的作业,是否可以改进?
比如以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千人糕》为例,查字典的任务改进为:
选择其中的三个字,选择的原因是:多义字,比较古老,比较有迷惑性,比如具和甘的部首是什么。
学生在进行筛选的时候,需要对字典中的词条做出判断选择,这样,查字典的活动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机械的操作,而是需要做出判断的,同时也是一种积累。通过这样的活动,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实现真正的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老师在对课后的字,做出选择的时候,就要非常谨慎,首先,不是查阅全部田字格中的字,只选择其中的3-4个即可;其次,这些字要有特点,如上文所言,多音、多义,部首不太好判断等……
伴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类型的作业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变化,比如红色部分的变化:
总之,字典的查检,是为了获得音形义的联系,表格,不过是呈现的一种方式。其实还有很多种变式,只是在变化的时候,要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为了获得查字典的能力,这是为了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这是为了获得更加深刻的意义的理解。形式固然重要,但是,形式一定是为了内容而服务的。否则就是形式主义!
全文总结一下:关于音节,有宽的理解,如《新华字典》;有窄的理解,如《现代汉语词典》《广韵》。教师在拿到这样的一些资源之后,要考虑,为什么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鉴于此,建议查字典的学习活动,进行改善,练习册的编写也好,作业的布置也好,要想清楚,查字典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服务。识字的表现是能够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判断出来字的意义,为独立阅读;在具体的使用中,能够判断选择哪个字使用,能够更加精准地表情达意,为独立习作做准备。所以,在字的学习中,形体读音之外,意义,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