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字,究竟哪个横更长?

在上述教材中,“垂”字连续出现了三次,每次使用的字体不同,就出现了两种写法,老师究竟应该从了哪一种?

“垂”字,“一”有点多,一般而言,从书写看,写多横的字,如果能够把握横之间等距,各条横线长短有错落,这个字大体就可以写得比较漂亮了。并且,在汉字中,因为横画中的哪一横长短弄错了,就说这个字写错了,这样的字并不多。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最大的规律在起作用,就是区别律,所以,汉字会借助构件和笔画的位置、笔画的方向等来作出一系列的区别。汉字能发展到今天,区别律是汉字作为一个健康的符号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但是,伴随着人机对话的发展,汉字的数字化过程中,人们会见到各种丰富的字体,也有人会创造各种字体出来,被计算机作为字库,于是,电脑中的字体就非常丰富。字体库是个复杂工程,是IT界对汉字传播的一个巨大的贡献。但是,对于教学而言,一个垂字,在同一本教材,同一篇课文中,出现了三种字体,三种字体呈现了两种写法,究竟哪个写法是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对于不了解汉字更多背景的老师和家长而言,无疑是很纠结的。

下面是上述教材中出现的三个“垂”字的字体,分别是宋体、仿宋体和楷体。为了讨论方便,“垂”字暂定为五横的字。在宋体和仿宋体中,“垂”的第三笔长,正好把这个字作为上下对称做了一个切分;而在楷体中,第四横要比第三横长。

这是老师们纠结的地方,究竟应该教楷体还是教宋体和仿宋体,因为这三个字体同时出现在一课书中。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如果他们观察仔细,一定会发现这个问题。

先说一下这些字体,百度:


宋体字于明朝以后才出现,那何以谓作"宋体"?原来,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朝文人特别是书籍的收藏者,极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但为求便捷,也为了降低成本,明朝的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字样",而非原来楷味浓厚的宋字。最终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字体。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补刊经庵《文献通考》的序文中,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宋体"之名由此而来。


仿宋体是一种采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较为清秀挺拔的字体,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常用于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在一些读物中也用来排印正文部分。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上述百度结果,很分明地告诉我们,宋体、仿宋体,都是印刷体,楷体是手写正体字。所以,教娃娃写字,自然应该就是教手写正体字——楷体!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

对老师而言,不论书上出现什么字体,只要是教学生书写,就以楷体为标准,因为楷体是手写正体字!


所以,两组更加重要的字,出现了!

在这两组字中,壬和ting是形声字的声符,二者是有重大区别的。读作ren的那组中,中间的横要长,因为那是肚里有孩子的标志。读作ting的那组字,中间的横要短,因为那是人挺立着站在土上的样子。如果按照宋体写,中间的横都是长的,那就是个错字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