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记录皇帝出巡的画堪比《清明上河图》,清初画圣的鸿篇巨制
清朝建立之初,对宣传工作非常重视,一手拿刀一手拿糖,软硬兼施,把文人、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拿捏得死死的。
清初画坛代表画家“四王”,前两位不愿出仕,那就笼络后两位。
后两位是小辈,没有受过明朝的恩惠,对于清朝递过来的橄榄枝自然是一把接下,死心塌地为清朝统治者服务。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就为康熙皇帝画了一幅鸿篇巨制,歌功颂德。
这位画家是谁?他就是——
清初画圣王翚
王翚像
王翚 [huī] 这个人名字不好记,但特点很好记,一个字——“多”。
什么多?
一是号很多。
王翚,字石谷,他给自己取了很多号,有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
这个习惯很不好,为后世研究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你说你一个清初的人,又不用当水军、练级,开这么多号干什么?纯属恶趣味。
二是师父多。
王翚生于丹青世家,祖上五代都擅长绘画。他从小就受到他爹的熏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翚正式拜师却找了同乡画师张珂,向他学黄公望的画法。
没多久王翚遇见了画家王鉴,王鉴一见之下惊为奇才,当天就收了王翚做弟子。
后来王鉴又向王时敏大力推荐这位得意弟子,让王时敏也教了王翚不少东西。
而且王鉴、王时敏家中收藏了大量名家字画,令王翚大开眼界,对于他此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师父多,学得也多,这就带来王翚的第三多——风格多。
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
他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号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王时敏在《西庐画跋》中称赞他:“石谷于画道研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迹,已悉其精蕴,集以大成,声名惊爆海内。”
王翚最出名的作品就是为康熙皇帝画了幅《南巡图》。
康熙年代,清初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已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康熙为了笼络江南士大夫阶级决定南巡——既然已经出巡了,怎么能没有图像记录呢?所以康熙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召绘画能手绘制《南巡图》。
在康熙首次南巡的第三年,王翚得到御史宋骏业、刑部侍郎徐乾学等人的推荐,带了学生杨晋到北京主持《南巡图》的绘制。
此时王翚已经60岁了,当然不可能全部由他一个人画完。只能先由王翚执笔画了12卷草图,呈康熙过目,皇帝认可了再召集人手集体绘制。
《康熙南巡图》分4片,计12卷,总长213米,共有2万余名人物形象,画了整整3年。
以上为《康熙南巡图》第1卷
这幅画虽然主要是表现皇帝南巡,但也如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意义。
此画继承了我国长卷风俗画历史的传统,在吸取《清明上河图》等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开了之后《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等作品的先河。
王翚以此画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众人推崇,追随的人一多,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画坛门派——虞山派。
虞山派奉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奠基之祖,实际上王翚才是虞山派的掌门,被奉为“一代正宗”,后人号称“清初画圣”。
PS:虞山派可不止一个画派,号称虞山派的还有"虞山诗派"、"虞山印派"、"虞山琴派"、"虞山派藏书楼"、"虞山派红木雕刻"、"虞山派微雕"和"虞山书法派"等等。
江苏省常熟虞山
由于求画者越来越多,王老爷子精力不济,晚年又创下第四多——水货多。
王翚的水货主要是为了应付应酬,有的是自己粗制滥造,有的是弟子代笔,反正画了这么多年,技法已经纯熟,“批量制造”也不在话下。
想想现代的某些大画家也是如此,嗯,吾道不孤,后继有人啊!
王翚的传世作品很多,如《千岩万壑图》、《溪山红树图》、《断崖云气图》、《夏木垂荫图》、《唐人诗意图》等,我在此就不一一放图展示了(找高清图也很累的……)
《千岩万壑图》
《溪山红树图》
《断崖云气图》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