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

原文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口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虚无(刑)形,其?冥冥,万物之所从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稿(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执道者之观於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刑(形)名声号矣。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知(智),至知(智)者为天下稽。称以权衡,参以天当。天下有事,必有巧验。事如直木,多如仓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无所逃其神。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死而复生,以祸为福,执知其极,反索之无刑(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胃)谓失道。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柔)刚。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贵贱之恒立(位),贤不宵(肖)不相放(妨)。畜臣之恒道,任能毋过其所长。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立(位),而名口弗去。凡事无大小,物自为舍。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刑(形)已定,物自为正。故唯执(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当密察於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浩)弥无刑(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

译文

作为宇宙本原的道产生了各项法度,法就像绳墨辨明曲直一样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得失。因此既然制定了各项法度就不可违犯,法度一旦设立便不可废弛。所以说如果能够以绳墨法度自正,然后就可以识天下万物之理而不会迷惑。

道体虚空无形,寂静深远,万物赖之以生。人一降生便有患害随之,这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欲望 且这种欲望 永无止境。人生则好妄动,妄动必有患害。具体表现在不能相识而动,甚至还逆时而动。妄动必然妄举事,举事则患害随之,具体表现在行事违逆事理或举事不量力而行,甚至行事不知功用何在。凡人举事必有言说,有言说即有患害,具体表现在言无征而爽信或口出大言不知尊敬他人,或者明明做不到的事却称能做到,或言过其实浮夸,或力所不及却扬言力量大有余。

宇宙万物万事都生于道,其死生成败都是由道决定的。祸福同出一门,人们却不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要想明白死生、成败、祸福的道理,只有依靠道了。依靠道,就能把握所出现的细微事物的形和名,形和名的观念一旦确立,那么是非黑白的分界也是随之确定了。所以懂得大道的人示范天下的便是变通而不固执,功成而不依赖它,顺时而动不妄为,处事公正不以私意。因此天下之事便可以在形名确立、名实相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各项法令制度都已确立,官职都已建置,那么天下万物就都在正道中了。

心胸广阔,能包容一切的人是精明的,最为精明的人总能建立功业。遵循正道的人总能达到因时而静的最高境界(至静),至静的人就是圣人。大公无私的人总是睿智的,至智的人可以成为天下所取法的榜样。如果用法度来审定是非,并且参照自然、社会的必然规律,那么天下之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证验了。事物繁多,多得如同仓中的粟米,然而法律制度一一设置具备了,那么再隐秘微妙的东西也无法逃脱。所以说法度已经具备了,所有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治理。断绝了的世祀会重新接续,灭亡了的国家会重新出现,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衰败的国家又变得兴盛了,祸事又变成了福事,谁能知道其中的究竟呢?只要反求于道,便可以懂得上述祸福、死生、存亡等产生的原因了。应付事物变化的方法在于掌握平衡和适度,轻重不当,便是失道。

天地之间存在着永恒的规律,天下百姓各自从事着自己的本职,贵贱高低也都有它们确定的位置,使用下臣有确定的方法,统治百姓有既定的守则。四季更迭、昼夜 替,荣枯变换、柔刚转化便是天地间所存在的固有规律。男耕女织便是老百姓所从事的固定工作。有才德和无才德的人不能处于同等的地位,就是贵贱都有它们确立的位置。选任官吏时,职位的高低要与他们的能力相符,这便是使用下臣的确定方法。去私门而行公道,这是统治人民的既定守则。如果一旦出现了不正常或超越了常规的事情,就要相应地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加以控制。而治理国家所使用的常规和特殊方法是因事而施的,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判定事物时也就不会发生偏颇了。事物无论巨细大小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理由,而逆顺死生等一切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根据性质就可以准确界定事物的名称和概念了,因而也就可以对该事物做出正确处理。

圣人不但能体悟自然运行的规律,还能了解君道和臣道所应存在的分界,又能详察万物发生及终结的内在原因,然而却从不以天地万物的主宰自居,所以他能深远广泛的体悟万事万物,并成为天下的楷模。

(0)

相关推荐

  •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 题文诗: 至公者眀,至眀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无私者智,至智也者,爲天下稽.稱以權衡, 參以天當,天当公正,天下有事,必有巧驗. 事如 ...

  •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1至道法正名立定分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1至道法正名立定分 题文诗: 至道生法.法者引正,得失以繩,眀曲直者. 故執道者,创生法而,弗敢犯殹,其法立而, 弗敢廢殹.故能自正,自引以繩,然后而能, 見知 ...

  • 中庸研读第13讲:第24-25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3讲:第24-25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4--25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至诚之道"的功用,可以出神入化,"至诚之道"就是 ...

  • 好好学习之天地为依

    以大道为宗,以天地为依. 以圣人为师,以经文为学. 提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天地由道所生,万物由天地所造. 道有恒常之理, 故天地亦有恒常之理, 故万物亦有恒常之理. 此万世不移,亘古不变之常理 ...

  • 《黄帝四经》全文及译文

    前言 <黄帝四经>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 ...

  • 揭秘《黄帝四经》​全译本(无价之宝)

    前言 <黄帝四经>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 ...

  • 黄帝四经全文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 ...

  • 【黄帝四经】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逆天理念,原来他早就发现了道

    【黄帝四经】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逆天理念,原来他早就发现了道

  • 『经典古文』《黄帝四经》全文翻译目录

    <黄帝四经>全文翻译目录:<经法>篇:1.道法2.国次3.君正4.六分5.四度6.论7.亡论8.论约9.名理<十大经>篇:1.立命3.五正5.正乱7.雌雄节9.成法 ...

  • 无价之宝:揭秘《黄帝四经》​全译本(上)

    前言 <黄帝四经>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 ...

  • 无价之宝:揭秘《黄帝四经》​全译本(中)

    论 (时则,则天,立衡)[人主者,天地之稽也,号令之所出也,司民之命也.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不处外内之位,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八正皆失,与天地离.天天则 ...

  • 无价之宝:揭秘《黄帝四经》​全译本(下)

    雌雄节 (戒骄,积德,祸福)[皇后历吉凶之常,以辨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向.宪傲骄倨,是谓雄节:委燮恭俭,是谓雌节.夫雄节者,盈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夫雄节以得,乃不为福:雌节以亡,必将有赏.夫雄节 ...

  • 《黄帝四经》道原篇.道原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