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金文篆书欣赏(三)
铭文5行30字,此铭基本为正方形作品。其章法布局别具一格:在“亚”字形框内,铭文5行,但每行字数不求一致(按30字平均每行整6字),而是根据各字的形体结构、笔画多少而任其自然,但排列有序,布局严谨。虽在斗方之间,面积受限,字数不为少,但毫无拥挤局促之感,足见作者在章法布局上的高超水平。是今天创作金文斗方或装饰性小品作品的极佳参照模式。
县妃簋器铭
又名《伯彝》、《县妃》。铭8行88字。现藏台湾中央博物院。
铭文保留了早期金文自由结体的风气,行款不甚严明,字形大小肥瘦的变化比较明显,这对当时初成之普遍规范来说、具有一种再现式的新鲜感。在西周金文中,此铭以浑劲圆厚见长,结体富于变化且纵横大小跨度悬殊,章法活泼不拘,是一幅乍看般,细评却相强当独特、很难摹拟的珍品。借鉴这种章法布局,务须精
心设计,严谨安排,否则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局面。
师酉簋盖铭
铭11行,行9至11字不等,共106字,重文2。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师西簋传世共三器,盖器同铭,由同一人分别书写制范,字形与行款稍有
差异。铭文有行无列,字势浑圆,结体端庄而不拘泥,字形大小多有变化,参
差错落而不做作,用笔圆润而不赢弱,章法生动而不凌乱。通篇气的既程中
和又轻灵精妙。在西周金文中,算是“中篇小说”,字数多但布置井然有序,气
势连贯,可谓佳作。其形式是斗方,但却是大作品,今人创作长篇金文作品可
参考借鉴。
卫盉器铭
铭文12行132字,合文2,重文12。
从铭文字数及体制上看,此铭在西周中期金文中算是中篇作品。但从气势上讲,却堪称巨制其字势圆浑雄壮,用笔圆方皆备,朴茂厚重,偶有修饰之笔(如“生、オ、十、定、年、宝”等中的疙痞笔画),但已不刺眼,相反还很协调生趣。是早期装饰金文向篆引金文过渡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字形亦有变化(如铭中有多个“卫”字,写法不尽相同)。
其布局竖行密集,不分横列,随具体字形自然书写,虽茂密但却井然有序。除少数修饰笔画外,线条粗细大都一致。全篇风格统布局和谐,气息贯通,标志金文书法已基本进入篆引时代。
其倒数第二行末字“惠”,似乎是书写时漏掉了底下(“心”部,制范时发现后补上去的心恰好比它字大出并出了底边)
此铭书法及章法可供创作多字长篇作品如长卷、册页及大斗方等)参考借鉴
墙盘器铭
又名《史墙盘》。铭文18行284字,合文5。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后藏扶风县周原文物管理所。
铭文分两部分,分别记述西周时期文、武、成、康、昭、程六王的重要史绩功德,同时作器者自述其远祖以来事周王朝的重要功绩,文辞工丽。墙系微氏家族成员,其家族世代为周王室史官,或认为他系是微子之后,是商遗民。
由于此盘在地下保存完好,出土又晚,极少漫损,铭文光鲜如新,字迹完整,字口清晰,对考察研究文书法极有价值。从书写的角度看,它是真实而精美的繁引笔法这在西周金文作品中是比较罕见的。它的章法布局也是别具一格的,竖行横列,行密列硫,近似后世的小篆、隶书的布局,整齐美观。
此铭瑰丽典雅,堪称稀世珍品,也是学习金文书法的最佳范本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对其气度有了充分的领悟之后再进行具体的临写。
创作时若气燥心達,也可于此作寻求平静。
又名
。铭4行,行10至12字不等,共44字。铭文笔意浑厚雄强,结体茂密,章法布局规整,紧凑排叠。字形大小、笔画粗细无大起伏,整幅协调,是创作五言律诗条幅的极好参考模式。
召卣铭
此器铭文颇有特点,突出表现在字形和笔画高于变化。有的字也许是出于布局的需要,显然是故意将字形拉长(如第六行中“友“召”、“年”)。铭文线条瘦劲,富于力变和质感,临习此作对于锤炼金文笔法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