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四师 贾庭欣——脱贫路上,看一个原始村落的华丽蝶变
【建党百年专题】图文报道
脱贫路上,看一个原始村落的华丽蝶变
图/文:铁四师 贾庭欣
阿者科,一个平凡安静而又身价不凡的小山村,一个少为人知却又登上《世界遗产名录》的哈尼族原始村落。今年初春的一天,循着云海梯田,我们走进了这个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颇有些神秘的地方。
阿者科村是一个收费旅游景点。在售票窗口,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正在这里做旅游扶贫公益援助项目的驻村女孩儿,惊喜地从她口中听说了扶贫项目“阿者科计划”,观看了她为我们播放的阿者科纪录片。这时,我们才对阿者科以及“阿者科计划”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阿者科,在哈尼语里,指的是成片成林的地方,寓意希望与茁壮。古老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中期。这里海拔高达1900多米,共有60多户人家,60多栋哈尼族人独创的蘑菇房,有着融森林、村寨、梯田、河流、云海为一体的人文自然景观,又被人们称为云上梯田人家。
在云南元阳,19万亩绵延不断的梯田,从山脚一直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1300多年来,哈尼族创造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奇迹。2013年6月,气势磅礴的元阳哈尼梯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而古老的阿者科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当中五个重点申遗村寨之一,也是第三批国家级的传统村落。村里有着被专家们誉为元阳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但是,村民空守文化遗产,却看不到金山银山。由于村落经济发展缓慢,这里一直是云南省典型的贫困村,有学者喻之“富饶的贫困“。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来看一下十年前的这一组数据:全村64户,479人,截止2010年底,有0户通自来水, 61户通电, 0户通有线电视,41户拥有电视机,16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
因为贫困,有的蘑菇房被出租,村民离开村寨,劳动力外出打工……阿者科,随时面临着衰落甚至消失的危险。
“全国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18年1月,当地政府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为阿者科编制了一个以旅游脱贫为目标的“阿者科计划”, 该计划作为非盈利性公益援助项目,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计划用三年时间,引导村民参与经营村庄,收入归全村所有,到2020年基本实现旅游脱贫。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这个计划正好实行三年,我们很想知道:古老的阿者科留住村民了吗?蘑菇房保存完好吗?哈尼族的老老少少摆脱贫困了吗?
一连串的问题,没有难住这位“中山大学阿者科计划工作站”的女同学,她微笑着给了我们一个十分肯定的回答,并对我说,您到村子里去实地看一看吧,一般游客来了都会呆上三四个小时呢。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犹豫,她笑着说:您去看了,一定不会失望的。
沿着高高低低、用大小不一的原石铺就的小路,曲曲弯弯、一步一颠儿地下到村口,透过一棵古梨树的花枝就看到了一排传说中的蘑菇房。
关于蘑菇房的来历,在哈尼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再后来,哈尼人迁徙到哪里,蘑菇房就盖到哪里,遍布哈尼山乡。
蘑菇房一般都有三层:一层用来养牲畜,堆放谷船、犁耙等农具;二层是主人住的地方,做饭、休息、会客都在这里;顶层用来放粮食堆柴草等。
蘑菇房不仅玲珑美观、独具一格,而且冬暖夏凉,经久耐用,在我国民居文化中可谓独树一帜。
漫步小村中,走在干干净净的青石板路上,从迎面遇到的村民脸上看到的都是一种平和宁静,怡然自乐,所有人身上的民族服饰都是整洁的,新新的,让我产生了一种节日的感觉。
青石板下的小沟渠贯穿整个村落,有急有缓地流动着清澈的水。高山水源是天然的绿色水库,水流终年不断,哈尼族人凭他们的智慧与勤恳,开发了水源,养育了自己。
追着哗啦啦的流水,来到村子的另一边,就看到了哈尼族人赖以生存和引以为豪的梯田。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人惊叹!
连绵不断的梯田,披着薄薄的云雾,在晨光下闪烁着神秘、自信和骄傲,堪比几何图形还要独特善美。怪不得有人说,元阳梯田美得让文字都羞于露面。也罢,还是照片出场吧。
更令人欣慰的是,“阿者科计划“实施三年,公司创收超过90万元,已为村民分红4次。村民的兜里装满钱,个个笑容满面。听说在分红大会上,听到最多的哈尼话是:“这是好日子呀,日子越来越好了!“
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古老的蘑菇房,层层叠叠的梯田,映照着阿者科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在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扶贫路上,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今日的阿者科,陌生、原始而又滚烫的生命力正在绘制一幅鲜活、壮丽、多采的新时代画卷。
责任编辑: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