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母猪的饲养管理
(七)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增重和体组织的生长率依生长阶段不同而有规律性的变化。首先,育肥猪的增重随其年龄增长而增大。如2~4月龄的育肥猪,日增重一般在350~400克;4~6月龄育肥猪日增重450~550克;而6~8月龄育肥猪日增重550~650克,高者可达750~800克。以后猪的日增重慢下来,稳定在700~750克,育肥猪绝对增重规律呈慢-快-慢的趋势。然而其相对增重(增重与体重相比)则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试验测定表明,2~4月龄相对增重为1.45倍,4~6月龄增加0.68倍,6~10月龄增加0.29倍。
猪体组织中骨骼自出生至4月龄生长最快,肌肉4~7月龄生长最快,而脂肪始终是缓慢沉积,但自6月龄后脂肪沉积增多,相对增加较快。相反,体组织中水分则因脂肪沉积相对减少。故群众有“小猪长骨、中猪长皮、大猪长肉、肥猪长膘”之说法。
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增重、体组织的变化规律和营养需要的特点,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方法,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如育肥猪在育肥前期(一般体重20~60千克)以补充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为主,以供其长骨长肉营养需要;育肥后期(一般体重60~100千克)以限制能量水平、稳定蛋白质供应为主,在保稳定增重的同时控制脂肪沉积。饲养上由育肥前期的自由采食不限量到育肥后期的限制采食,减少能量供应的限制饲养方式,以求达到人们所需要的育肥猪增重快而出肉多的目的。
2.商品猪的育肥方式
商品猪育肥方式有两种。即阶段育肥法和一贯育肥法。
(1)阶段育肥法:我国育肥猪已往大都采用的传统方法,俗称“吊架子”育肥法,根据猪的生理特点,按体重或月龄把整个育肥期划分为小猪(10~30千克)、架子猪(30~50千克)、催肥猪(50~100千克)三个育肥阶段。
①小猪阶段:喂给较多的精饲料,如玉米、地瓜干、麸皮、豆类、高粱等,同时搭配适量青饲料如菜叶、菜帮和蔓、缨、地瓜秧等,以保其骨骼肌肉能正常发育。
②架子猪阶段:由体重25~30千克喂到50千克,此期给架子猪喂给大量青、粗饲料,如地瓜秧、青干草粉、水葫芦、野草野菜,甚至谷糠、麦糠等,搭配少量精饲料,如玉米、麸皮、高粱及饼类饲料。有条件的可实行放牧饲养,酌情补料,节约精料“拉架子”,既促进骨骼、皮肤、肌肉的充分发育,猪消化器官又得到很好锻炼,胃肠撑大,采食量增加,适应力提高,为后期催肥和迅速增重打下基础。
③催肥阶段:猪体重达50千克后进入催肥期,饲养期约2个月。增加精料量如玉米、豆饼、花生饼、地瓜干、麸皮等,限制运动,使猪吃饱睡好,加速生长,猪只外表呈现肥胖丰满,一般喂到100千克出栏屠宰。这种育肥方式多用于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农户养猪,优点是节省精料,降低饲养成本,并能充分利用当地青、粗饲料资源,但是猪增重慢、饲料营养不平衡或不足,饲料消耗多,屠宰后胴体瘦肉率低、品质差。每头猪瘦肉率仅38%~45%,而肥膘可占50%以上,属脂肪型或脂肉兼用的育肥猪,其经济效益低。
(2)一贯育肥法:也称直线育肥法或快速育肥法,是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或商品养猪场普遍采用的育肥猪饲养方式。育肥方法是从仔猪断奶直至育肥结束,都给予完善的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营养,精心管理,没有显著的阶段性。在整个肥育过程中,按猪生长特点给予全价营养的配合饲料,适当搭配青绿饲料,充分利用精饲料,让猪自由采食和供应清洁饮水,不加限制。饲料配合科学,以猪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为基础,依据当地饲料资源情况,参照育肥猪的饲养标准,制定合理的营养平衡的饲料配方饲喂育肥猪。如按阶段来分,也可分为育肥前期(20~60千克)和育肥后期(61~90千克)调整饲料,猪增重快,育肥时间短,饲料效率高,胴体质量好,经济效益高。
随着我国肉猪生产的商品化和现代化,随着饲料生产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阶段育肥吊架子方法,必然要被一贯的快速育肥方法所代替。
3.商品育肥仔猪的选择
为实现商品肉猪快速增重,缩短育肥期,降低饲料消耗,减少疾病感染,一定要认真选择健康、体重大、来源清楚的优良杂交断乳仔猪,作为商品育肥猪。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外来良种瘦肉公猪与当地良种母猪的杂交仔猪。杂交猪比纯种猪具有杂交优势,生长快,适应力强,出肉多。实践证明,多元杂交猪比二元杂交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等综合经济效益都高。
(2)选择同窝仔猪中生长均匀、体重大、活力强的商品仔猪,这样的仔猪在育肥期中采食好,增重快,省饲料,抗病力强和死亡率低。群众的经验是“初生多一两(重),断奶多一斤;入栏多一斤,出栏多十斤”,即说明体重大的仔猪长势好,采食和消化力强,增重快,达到出栏体重早。
(3)选择体形外貌良好的仔猪,要求头短嘴宽,身长体大,皮薄毛稀有光泽,前胸宽后躯发达,尾根粗,四肢强健,体质结实。
(4)选择健康无病,并于断奶前防疫注射过猪瘟、猪丹毒疫苗的断奶仔猪。如有慢性病(如肠炎、气喘病、肺病等),虽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延长育肥期,浪费饲料,甚至不长,不予选用。
(5)应按窝挑选生长均匀,长势良好,断奶窝重大的全窝断奶杂交仔猪,并转在同一育肥猪圈内饲养,这样可避免不同窝的猪混群咬斗,影响生长。
4.商品育肥猪需要的环境条件
猪的快速育肥,一般每栏30~50头,圈养密度大,饲养周期短,因此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要创造良好饲养环境,才能保证商品育肥猪正常食欲,采食量大,增重快,耗料少,发病少,死亡率低,从而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1)温度:猪是恒温动物,一般如气温不适,猪体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散热或抗寒,但这时消耗猪体内的能量,从而影响猪生长速度。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千克前为16~22℃,体重60~90千克为14~20℃,体重在90千克以上为12~16℃。这就要求将猪舍或猪栏内环境温度控制好,以利猪生长成肥。
(2)湿度:湿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小于温度。但湿度过高过低对育肥猪也是不利的。当高温高湿时,猪体散热困难,猪感到闷热,呼吸加快,喘气流涎;当低温高湿时,猪体散发热量增加多,猪全身哆嗦感到更冷。这都影响猪采食。猪在高湿环境条件中,如不洁污物多,病原微生物繁殖快,使猪易患疥癣、温痊和风湿病及关节炎等病症。猪舍适宜相对湿度是65%~80%。
(3)光照:一般情况下光照对育肥猪影响不大。猪舍内光照只要不影响猪采食和饲养管理操作即可。冬季增加光照有利于保温,而夏季适当防强烈光照有利于防暑和猪只休息。
(4)有害气体:猪舍内由于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腐烂分解出氨气或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猪群呼吸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以上气体浓度过高,会导致猪食欲下降,增重缓慢。加之有毒有害气体刺激可视黏膜,会诱发气管炎、肺炎或结膜炎等疾病,甚至中毒。所以猪舍要经常注意通风和排风,及时处理猪粪尿和更换垫草,注意适合的圈养密度。
(5)圈养密度:如育肥猪圈养密度过高,猪群过大,易影响采食、生长和增加猪病的发生。猪圈饲养密度,每头育肥猪占0.8~1.0米2为宜。猪群规模以每群10~20头一圈为佳。大圈大棚饲养的以每圈30~50头为佳,根据饲养条件和要求饲养密度分群饲养。
5.育肥猪日粮配方与营养
育肥猪日粮配方分肉脂型与瘦肉型两类杂交商品猪的日粮配方,日粮配方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育肥猪快速生长的需要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全价平衡营养的日粮必须符合不同类型育肥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营养的标准要求,日粮适口性要好,体积不过大,粗纤维水平不超过8%,易消化,且日粮成本要低。肉脂型育肥猪日粮应保证其营养水平为能量11.7~12.5兆焦/千克,蛋白质在14%~16%;瘦肉型育肥猪日粮应保证其营养水平为能量12.5~13.0兆焦/千克,蛋白质在14%~17%。一般育肥猪日粮分前后两期,前期为体重20~60千克,后期为体重61~90千克,其营养水平的调整为:育肥前期蛋白质较高,能量较低;育肥后期蛋白质较低而能量水平较高(表13)。
表13 育肥猪饲料日粮配方
6.育肥猪饲养管理要点
(1)育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合理组群,应用原窝断奶仔猪一圈为好,但个体大小应基本一致。并窝组群的断奶仔猪应把来源、体重、体质、吃食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但要在入圈后饲养观察3天后,将异常的病、弱猪挑选出来育肥。其次于断奶前将杂交仔猪去势,防疫、驱虫后进行育肥,最好逐头编号,以便随时观察调整猪群。驱虫方法是每千克体重用驱虫净(四咪唑)12毫克,拌入饲料中喂服。驱虫后的第三天,用小苏打(碳酸氢钠)10~15克/头,分三顿拌入饲料内喂服,以洗胃健胃。在开始育肥后2个月,可按情况重复一次,以保健康。
(2)育肥猪日常管理:育肥开始后每日3次喂饲,要定时定量,均衡饲喂日粮,饲喂程序是先精后青,及时饮水。即先定量喂配合饲料,以1∶2.5~3.0的料水,调料饲喂。尽量让猪自由饮用清洁的饮水,可用饮水槽或饮水器。育肥期间要经常打扫卫生,制定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如消毒、防疫等,确保育肥期间育肥猪的健康与生长健壮。如发现病猪应及时治疗或隔离淘汰。出栏时间应安排在6~7月龄,体重90~100千克为宜。
7.增加育肥猪出肉率的几项技术措施
已往传统育肥猪的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养猪业与人们对肉食品质需要。所以应大力发展瘦肉猪的生产,改变商品猪的类型,使其由脂肪型、脂肉兼用型向肉脂型、瘦肉型商品猪发展,以饲料标准为依托,充分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科学配制全价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实行一贯育肥、快速育肥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猪肉的产量与质量,满足人们需要,增加经济效益。
(1)坚持地方猪种向瘦肉型猪方向的选育工作。充分利用遗传育种的手段,坚持几个世代有计划地选择与瘦肉率有关的经济性状(如体长、膘厚、眼肌面积与后躯发育等指标)的选育,并定向培育商品瘦肉猪,可获明显效果。如北京黑猪经四个世代定向选育,胴体瘦肉率由原来的41%提高到54.7%;沂蒙黑猪经五个世代系统选育,胴体瘦肉率由46%提高到52%;背膘厚也由5厘米下降为3.2厘米。有计划的定向选育方法,是提高胴体质量,加速地方猪种向瘦肉型方向转化的重要措施。
(2)大力开展商品瘦肉猪的经济杂交工作。以地方猪种为母本,与引进的瘦肉优良种公猪杂交,生产生长快、产肉多的商品瘦肉猪。近几年来各地先后引进的国外瘦肉型种猪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与各地的地方良种母猪杂交,生产的一代杂交商品猪,其瘦肉率均比当地良种商品猪提高了4%~8%。
(3)根据猪胴体瘦肉生长规律,应用瘦肉猪饲养标准,配制全价日粮,饲养商品瘦肉猪。瘦肉猪饲养标准要求20~90千克瘦肉育肥猪日粮提供消化能范围在12.54~12.96兆焦/千克,蛋白质14%~17%。以此为基础,注意各类饲料原料质量,准确科学合理配制全价日粮,保证其产肉生长营养需要,可快速育肥出栏,提高饲料效率,缩短育肥期。
(4)瘦肉猪的限制饲养技术应用。按照育肥猪前后期施行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较好的瘦肉猪生产技术措施。实际生产中20~50千克体重的育肥猪蛋白质沉积量是直线上升的,每日沉积蛋白70~118克,而50~90千克体重阶段蛋白沉积减缓至125克/日,脂肪沉积则由50千克的每日120克上升到90千克的378克。根据肉脂生长规律,在育肥前期采用自由采食给以丰富营养,充分生长肌肉组织,获得高增重与饲料报酬。而在育肥后期(60~90千克)采用限量饲喂方法,适当限制能量的采食,控制脂肪大量沉积,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瘦肉率。
(5)确定育肥猪最佳的屠宰出栏体重。综合评定育肥猪整个育肥阶段的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饲养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指标,确定不同类型品种的育肥猪最佳屠宰体重,地方中、小型育肥猪种75~80千克,二元杂交育肥猪最佳出栏体重为85~95千克,三元杂交育肥猪最佳出栏体重为95~105千克。国外优良品种猪多年选育培养结果成熟期晚,体形大,瘦肉多,其商品育肥猪的最佳出栏体重已由原来的平均90千克,推迟到110~120千克的适宜出栏体重了。所以应当按商品猪的类型和饲养条件水平确定。平均适宜屠宰体重为90~100千克。其瘦肉率一般在52%~60%为宜。
(6)配合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应用。如添加1%~2%的人工合成赖氨酸,平衡矿物微量元素营养,注意多种维生素的生物学效价,应用降解脂肪的合成激素等可以提高瘦肉率1%~2%,也是改进育肥猪产肉量的一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