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黄土滑坡特征分析与处治方案探讨
一、基本情况
1、某线状结构物位于突出的斜坡体中部,斜坡中前部开辟为梯田,后部植被良好,汇水面积较大。斜坡体长约400m,两侧冲沟发育,几乎将斜坡与后部山脊切断后连通(这一点很重要,由此可从一个方面判断该斜坡非老滑坡)。两侧冲沟后部自然斜坡溯源变形迹象明显,多有滑塌裂缝分布。
图1 突出斜坡全貌
2、斜坡体主要由深厚的Q4和Q3黄土构成,下伏T3砂岩。由于坡体富水和坡体前部休延河支流冲刷等原因,斜坡体前缘的中段形成了宽约70m,长约80m的富水的、不断溜塌和滑塌的凹槽,其后部多有密集的黄土陷穴分布。斜坡前缘其它的地段也多有规模不等的溜滑和坍塌。
图3 坡体前缘的滑塌
图4坡体前缘的滑塌体后部的密集黄土陷穴
3、目前斜坡体上在距斜坡体前缘约185m、石油管道后部约10m的部位出现了贯通性的长大下错裂缝,下错高度约20~30cm,向外移动约15cm。裂缝明显呈圈椅状,沿两侧的滑坡侧界密集分布宽约0.5~1.5m的串珠状黄土陷穴,滑坡存在向后、向两侧牵引的明显迹象。
图5 左侧界串珠状黄土陷穴
图6 右侧界串珠状黄土陷穴
图7 滑坡后缘裂缝
图8 滑坡后缘裂缝测距仪器
4、滑坡后部斜坡体由于地下水富集和地表排水畅等原因,在斜坡上形成了排水通道和零星分布的黄土陷穴。
图9 滑坡后部自然坡体上发育的排水通道
二、病害原因分析
1、从地形地貌上看,斜坡与后部山脊存在宽约10m的平台没有被两侧的冲沟切断,且平台与后部山脊等高平顺,这说明该斜坡体非老滑坡地貌,而是一个由冲沟深切形成的突出山脊地貌。
图10 自然斜坡后部两侧冲沟几乎连通
2、目前坡体由于后部山体汇水面积较大、梯田改造导致坡体富水,以及坡体前部宽约70m,长约80m的富水凹槽牵引变形,共同导致斜坡体发育了主轴长约185m、宽约200m,体积约为30万方的滑坡。且若不及处治,滑坡存在进一步发展扩大的趋势。
图11 斜坡前部的河道及富水凹槽
图12 斜坡后部急流槽下部截水沟损坏严重
四、处治方案
1、由于滑坡的发生是地表水大量渗入和坡体前缘变形牵引所致,故建议:1)加强后部自然坡体与梯田交界部位急流槽落水下部的截水沟修复,防止暴雨时地表汇水由于截水沟排水不畅,导致大量地表水渗入坡体而不断降低坡体的稳定性。2)加强河岸防护和前缘滑塌体的处治,防止河流不断冲刷和坡度体溜滑牵引后部滑体变形加剧和范围加大。
图13 滑坡病害全貌图
2、修复左侧冲沟已经损坏的挡墙,并根据排水要求重新完善和修补破损的边沟。防止沟水冲刷导致斜坡体向冲沟方向发生牵引变形。
3、将地势较高的左侧边沟汇水进行渠化,防止降雨时地表水向斜坡段渗流。
4、考虑到滑坡宽度较大,设置抗滑桩支挡工程规模偏大,且占用农田,故建议结合滑坡前部的改河防护工程,宜采用见效快、造价低的反压工程对滑坡进行处治方案。即
建议依据河道的水文地质资料,对河道进行截弯取值后进行渠化,然后在老河道上设置盲沟,前缘富水边坡设置间距8m的边坡渗沟基础上,对滑坡进行反压,反压体的密实度不得小于0.85。
4、对黄土陷穴进行回填夯实,有效截面地下水的渗流通道。
5、加强坡体监测不少于两个雨季,核查处治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