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77:苏洵•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于前而色不变,鹿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1、治心: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此可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 2、崩:倒塌; 3、麋:似鹿而较大的哺乳动物。俗称四不像;兴:突然出现;左:旁边;瞬:眨眼; 4、然后:这样才能;制利害:控制利害得失; 5、待敌:对付敌人。

兵上义;不义,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战。

1、兵:军事,战争;上义:崇尚正义;上:通“尚”,崇尚; 2、虽:即使,就是; 3、“非一动之为利害”二句:这并不是因为一动就会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形势,而是会给将来造成措手不及的被动局面;他日:将来;措:安放; 4、怒士:激励士兵;怒:用如动词,激励; 5、百:虚指,形容很多。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suì),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kào)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1、养:积蓄;财:指军用物资; 2、既胜养其心:胜利之后要涵养士卒的心性,以保持斗志; 3、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 4、斥堠:也作斥候,侦察、候望; 5、顾忌:恐怕对人或事不利而有顾虑; 6、丰犒:丰富的犒劳;优游之:使之优游,使他们悠闲自得地生活; 7、益:更加;急:严厉、严格;厉:通“励”,激励; 8、“用人”句: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们所有的欲望。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dài)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1、贪:贪图实现尚未达到的欲望; 2、虽:即使;并:兼并、合并; 3、厌兵:厌恶打仗; 4、黄帝:上古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号轩辕氏,亦称有熊氏,传黄帝曾击败炎帝,擒杀蚩尤,平定天下;殆:懈怠。

凡将(jiàng)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1、智而严:机智而且威严; 2、委己:托身于人;3、惟:同“唯”,正因为; 4、而后:这才,这样才; 5、皆死:一道拼死作战。

凡兵之,知敌之,知敌之(jiàng),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shàn)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1、动:进攻,出击;主:主帅;将:将官; 2、动于险:在险地进攻; 3、邓艾:字士载,三国时魏将,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他秘密地从阴平小道,用绳子拴住士兵送下山去,自己用毡布裹了滚下山,连破蜀国将领马邈、诸葛瞻,兵临成都,后主刘婵出降,蜀汉亡;缒:用绳子把人系住后放下去; 4、坐缚:意思是极容易俘获; 5、彼:指邓艾;固;本来;侮:轻慢,瞧不起; 6、尝敌:试探敌人的情况;尝:尝试,试探; 7、以敌自尝:利用敌人的军事行动,来发现自已军队的问题; 8、去就:指进攻、退却等军事行动。

凡主将之道,知而后可以举兵,知而后可以加兵,知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知势则不(jǔ),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吾技也,夫然后有以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1、理:此指战争的特殊规律,以及指导战争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2、举兵:动员士兵;举:发动,动员; 3、势:敌我双方的形势; 4、节:指用兵有节制而使之适度; 5、屈:弯曲,曲折,此是走弯路的意思; 6、沮:沮丧,灰心丧气; 7、辱:屈辱、埋没;是说不值得我去施展才能; 8、支:计算,衡量取舍,此指应付、对付。

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jiào);吾之所短,吾之,彼将(qiǎng)与吾角(jué),奈何?”曰:“吾之所短,吾(pù)之,使之疑而;吾之所长,吾之,使之狎而堕(duò)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1、兵:指军事知识、军事才能;长短:指长处和短处,优点和弱点; 2、校:较量; 3、蔽:遮住,遮掩;置:放到一边,放弃不用; 4、强:使用强力,强迫;角:角斗,竞争; 5、抗:张扬;暴:暴露;却:退却; 6、阴、养:都是隐藏、隐蔽之意; 7、狎而堕其中:因轻慢而落进我们设置的圈套中;狎:轻慢。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有所(shì)。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chuí)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jiàng)矣。

1、顾:顾虑;恃:依靠; 2、尺箠:一尺来长的短木棍;操击:即“操之以击”,拿起来击打; 3、蜥蜴: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四脚蛇”;却:退,退避; 4、将:带兵。

(tǎn)(xī)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guàn)胄衣(yì)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袒裼:脱去上衣,裸露肢体;案:通“按”; 2、乌获:战国时秦国的武士,相传能力举千钧; 3、冠:用如动词,戴上;胄:古代将士戴的头盔;衣:用如动词,穿; 4、据兵:抱着兵器; 5、以形固:凭借形势巩固自己的阵容。

《心术》全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suì),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kào)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dài)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jiàng)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jiàng),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shàn)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jǔ),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jiào);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qiǎng)与吾角(jué),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pù)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duò)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shì)。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chuí)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jiàng)矣。袒(tǎn)裼(xī)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guàn)胄衣(yì)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清 过珙《古文评注》评:

此文绝似《孙子·谋攻》篇,而文采过之。自谓孙吴之简切,无不如意。诚非诱辞也。通篇逐段自为起讫,而层次自有浅深。盖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逐段相生而下,不复不蔓也。至于名言硕论,络绎奔赴,熟之更足增长人智识。

(0)

相关推荐

  • 喜雨亭记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 ...

  • 心术苏洵 〔宋代〕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心术 苏洵 [宋代]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 ...

  • 心术全文及译文

    心术全文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 ...

  • 摇摇摆摆(2)

    "摇摇摆摆"在孝义话中可以读bә(三声) jī sì lǎi,有"晃荡,扭动"等意思. 1.你书包上吊的个个甚咧?走起路儿来摇摇摆摆的,你觉察不着? 2.你能不 ...

  • 古文观止:《心术》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心术 宋代: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

  • 古文观止:《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 ...

  • 古文观止:《辨奸论》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辨奸论 宋代: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 ...

  • 古文观止178: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

  • 古文观止176:苏洵•辨奸论

    此文宋本<嘉祐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清人李绂(fú)所著<书(辨奸论>后二则&g ...

  • 古文观止175:苏洵•管仲论

    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僖公33年(前698年),始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任国相,辅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 ...

  • 《古文观止》卷十・宋文:欧阳修10篇 苏洵4篇 苏轼5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

  • 20210922《古文观止》解读之《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 ...

  • 国学经典《古文观止》精选100名句(音序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