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的回归:香港特区的大学语文

《汉字文化》2020年第15期

香港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早在香港回归之前就与大陆高校同步开设,并成为香港青年母语认同的重要一课。香港回归后,在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方面,又与大陆高校有了更多的交流。本文研究旨在帮助大陆同行进一步了解香港高校的大学语文,了解香港在主权回归之后,正在进行着的母语回归历程。

香港大学  香港开埠以来,很长时间里没有大学,1911年才有香港大学。1912年设文科,中文为一年级的普通选修科目。1990年代前,该校曾考虑由文学院开设“大一中文”供全校学生修读,其后碍于财政及其他因素没有实行。直至1993年始有大学语文性质的“中文增补课程”。“中文增补课程”包括四部分内容:1.普通话;2.语文基础知识;3.实用文写作及其他;4.专业中文。“专业中文”不是中文专业的意思,而是各类专业性质的实用语文,如“工程中文”“法律中文”“医疗中文”“建筑中文”等等。97’回归后,港大加强对中文教育的重视,1998年起,规定本科生必须修读指定的大学中文课程,考试及格,取得学分,方能毕业。2012年起,更规定所有学院之本科生都必须修完6学分之“实用中文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  1963年香港成立了第二家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它由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组合而成,并继承了这些书院重视国文教育的传统,不但有大一国文,甚至还有大二国文、大三国文。“大一国文”初为全校一年级学生必修科目,1994年香港中文大学改为三年学制,很难再有多余学分来修读语文课程,开设了三十年的大学国文终告取消。代之而起的则为各项语文选修科目,包括“口语传意技巧”“阅读、思考与写作”“散文欣赏及习作”“语法分析与写作”“文艺写作初阶”“演讲与辩论”“新诗赏析及习作”“对联赏析及习作”“商用中文”“行政事务中文”等10科。为了确保学生中文水平,1994年成立语文自学中心中文部,1996年开始由各书院主办语文能力提高计划, 1997年在全校实施普通话和粤语精修课程。2012年恢复四年学制,中大乃开设全新“大学中文”课程,为所有本科学生必须修读的大学核心课程,计6学分,二年修毕。

在港大和中大之后渐次成立的几所大学,也都很重视大学语文课。

香港科技大学  1988年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为配合香港回归,科大开设了普通话听说训练课程;2004年,又开设了融听、说、读、写技巧训练于一体的中文传意课程。2012年,中文传意课程列为核心课程,不分院系、专业、年级,统一为全校学生开设,共3学分,学生可以在四年内任何一个学期修读。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各院系都必修大学语文,由语文中心负责。内容包括说话能力、应用文、语文基础技巧、写作、简体字等,学生可在一年级或二年级修读。2012年实施四年学制后,语文中心重新修订了大学中文课程,课程分三个教学单元:一、演辩技巧与实践;二、评判式阅读与写作;三、进阶语文知识。2016-2017年度开始实施大学中文新课程教学大纲,共有三个教学单元:一、书面表述要则;二、说明篇章读写;三、议论篇章读写。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是一所实用取向的大学,却也能一贯重视语文教育。1997年12月理大举办“大专写作教学研讨会”,在会后出版的论文集刊“前言”中说:有人认为,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大专写作教学研讨会”,是件难得的事。为什么难得?难得的是:在“理工”讨论中国语文的“写作教学”!不过,如果大家知道香港理工大学有大学基础中文必修课程,有毕业生离校语文水平考试,有提高语文水平研究计划,有中文进修课程部,有中文自学中心……,就知道所谓“难得”,本属顺理成章。即此一端,便可窥知理大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本为理工科性质的大学,而专设有语文学部,1998年又在张信刚校长的主持下,设立文化中心,规定全校同学必修6个学分的中国文化课程才有毕业资格。该校还创办了《城大文学》、《语文》两种文学刊物,设有“城大文学创作奖”。城大语文学部还独立出版了学术刊物《语文学刊》。2004年还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了“海峡两岸中国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

香港公开大学  香港公开大学由教育及语文学院负责全校中国语文教育,开设“语文能力提升学科”,成立“普通话教育及测试中心”,开办“基础汉语证书课程”,还开办了“中国语文教育”教育硕士课程。

香港岭南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以博雅教育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双语运用能力,全校学生必修6学分的中文课。学校还设有专门的“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开设系列“实用中文”及普通话等课程,并举办“中国语文能力测试”(口试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笔试为“中国语文能力测试书面语考试”),供有兴趣评测个人中文能力的学生报考。

香港教育学院  香港教育学院的大学语文课又叫“中国语文增润课程”,必修,90小时。“增润”是强化训练的意思,功能是加强学生的实用和专业写作技能,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以配合学术及专业需要;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忱。包括“学术写作”“专业写作”和“专业口语”三个必修学科。

在这些大学影响下,香港其他专上学院也都重视大学语文教学。

除了各校具体情况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决定着香港大学语文教育共同走向,也特别拈出如下——

1.香港的政治背景与学制演变

影响香港大专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政治背景,首先当然是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政策。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尽管香港人口中98%以上为中国人,说的是中国话(主要是广东话),但香港的法定语文却是英文,在政治法律、工商贸易、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语文运用都以英文为主导,影响所及,整个香港社会重英轻中,香港大专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自然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至1974年港英当局通过《法定语文条例》,才正式承认中文在香港的法定地位。从此,中文成为法定语文,跟英语享有同等地位,这标志着中文的重要性已被确认。但这种确认,可说仅是法律虚文,中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在官府在民间都没有。政府公文、商贸文书,仍以英文为主,大专院校的中文教学,一仍旧贯,未有更新迹象。

直至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提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机关和法院,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这意味着特区将来的语文政策以中文为主,英文为副。这个“中文重要”的信息,令香港社会的语言态度有所改变,香港社会对中文应用要求日渐迫切,为了配合社会语文应用的需求,香港考试局在1994年推出中国语文及文化科高级补充程度会考(以中七学生为主要对象),大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设置,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普遍增办中文课程,开设中文自学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等。这些措施起了明显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以前港府招聘政务主任(Administrative Officer,为进入政府领导层的主要阶梯)的语文考试只考英文或重英轻中,获聘者多为主要以英文授课的港大毕业生,然而到了95-96年度,26位获聘毕业生中,15名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港大毕业生只有6人,这种情况恐怕与中大毕业生修读过大学国文、同时有较多科目采用中文授课有关。

1997年香港回归,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社会对中文的需求大大增加,香港大专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更加深入发展。

与香港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是香港的学制。香港高校原来既有三年制的,也有四年制的,如港大就是三年制,中大就是四年制。学制太短,就不容易安排中文课的教学,所以港大一直想把三年制改为四年制。不料到了1994年,港英政府把所有大学都改成了英式的三年制,于是不但港大的计划落空,连中大开设了三十年的大学国文必修课也只好改为选修。

缩短大学学制的同时,是大学预科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原来的大学语文课程,转移到预科,开设了一门“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课程,中学生一定要此科及格才能报读大学。但是这样的设计实际上达不到预定的目的,直接导致大学生源的语文水平下降。其实类似做法早在现代语文学科创建之初就已有尝试,当时大学预科也是独立的段落,单设为“高等学堂”,后来又尝试将预科教学内容并入高中,但是不久发现各地高等学堂或高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预科教育并不能和大学有效对接,故到了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实行“壬子癸丑学制”,明文规定“大学预科须附设于大学,不得独立”。港英政府不了解这一中国国情,一厢情愿地实行英式学制,所以又走了回头路。

这个问题直至香港回归后才开始得到解决,特区政府成立后即计划脱离英式学制,实行跟亚洲大部份主要国家包括中国大陆所采用的“三三四”学制对接,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并于2012年夏正式推行,香港大专院校中国语文教学发展迎来重要契机。这一年,港大规定所有学院之本科生都必须修完6学分之“实用中文课程”,而中大则推出全新“大学中文”课程,将原先的3学分倍增至6学分。

2. 香港的专业中文教育

香港自80年代开始急促发展为远东地区重要的经济、金融、电讯、航运中心,香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般从事教研工作或当政府公务员,而是多方面地投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如工商界、金融界、法律、保险、传媒、广告、出版等行业。影响所致,香港大专院校的语文教学出现两个共通的特点,第一是趋向功能化,第二是强调语文的服务性。因此,各院校都开设实用而专门的语文课,如香港大学的“专业中文”、“实用文写作及其他”,岭南学院的“现代中文传意”,香港理工大学的“实用中文写作”,香港城市大学的“中文传意技巧”、“专业中文”等。

以香港大学的“实用中文科”为例,该科教学内容依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工作需要,各有差异,例如工程学院的中文课程比较集中于工程策划、公务交涉、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中文应用,而法律学院中文课程则比较集中于法律条文、法律仲裁等方面的中文应用。该课程还因应个别院系要求,量体裁衣,为同一学院内的不同学系设计不同课程,如:理科实用中文、建筑学实用中文、房地产实用中文、牙科实用中文、工程学实用中文、法律专业实用中文、教育专业实用中文、工商管理实用中文等。甚至连普通话教学也与不同专业配套,如:文科普通话、理科普通话、社会科学普通话、建筑学普通话、房地产普通话、医学普通话、牙科普通话、工程学普通话、法律专业普通话、教育专业普通话、商业普通话等。

这种现象也引起一些香港学者的质疑,他们问:什么是专业中文?有适合和足够的师资应付不同专业中文的教学吗?中文老师教授中文顺理成章,但对某些专业就未必有认识,可以讲授“工程中文”“法律中文”“医疗中文”“建筑中文”吗?相反,从事个别专业教学的老师对他们的专业有认识了,又懂得教中文吗?他们有足够的中文修养和教学经验负担起中文老师的责任吗?重要的是,专业中文与普通中文真的有很大的分别吗?他们相信:只要学生的语文能力够得上水平,毕业之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工作,在语文运用上都可应付日常所需,语文能力是基本的,个别专业的用语和语文运用上的特点是次要的,掌握了基本的语文能力,其他次要的东西都很容易上手了。

还引发了类似大陆高校“人文性”“工具性”的争论,一些人以为大学国文应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另一些人则以为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便在学习和工作上应用。批评者说:第一种宗旨当然层次高得多,他们大可批评工具论者缺乏文化使命感,事实上,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体认人文精神的重要,现代大学生正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可是,把这样重大的任务,加诸每星期三节的语文课,这个课程承受得了么?在许多大学生不能好好掌握语文工具的年代,把语文课的目标定得太高,修毕一个3学分的课程,恐怕既达不到高层次的目标,连把语文作为有效的工具去掌握也谈不上了。

纵观这些讨论意见,笔者认为香港同行有比大陆更加务实的态度,不过他们同样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大学语文课的基本性质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可以为专业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但它不能取代专业语文,专业语文如果有必要开设,可以在学习了公共基础的大学语文课后再由各专业院校自行开设,当然,如果需要大学语文老师兼职这些课,也是义不容辞的,这正如大学语文课如需要中文系教师来授课,中文系教师也不会拒绝。只是必须明白,大学语文课终究不是中文专业课,专业应用写作课也不是公共基础写作课。

3.香港的大学语文研究

相比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大专院校对大学语文有更普遍更深入的研究。以历次大学语文研讨会议为例,笔者掌握的资料即有:

1991年5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及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九十年代香港大专国文科教学展望”座谈会,邀请嘉宾包括香港大学、浸会学院、岭南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合共5所大专院校的国文科负责人或教师,会议讨论了“各校语文科概况”“文化承传与语文训练之争”“大专学生国文程度测定”“大专学生中文程度与中国语言及文化科”“今后的交流合作”等议题。

1996年2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本港社会中文书面语应用需要研讨会”,邀请了18类不同行业的雇主和主管与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事及其他大专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语文水平厘订的标准,并请与会者直接评改大专学生的一般写作和应用文写作试卷。

1996年12月19日,香港理工大学主办“现代应用文国际研讨会”,中国内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澳大利亚学者向大会提交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就现代应用文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会后编辑出版了《现代应用文的教学与研究·现代应用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1月11日,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在香港大学举办“提升语文水平研讨会”,与会讨论者二十多人,都是各大专院校、中学校的语文教师及教育署负责语文教学发展的人员。其中的一个论题,是中学和大学学生的中文水平是否低落。具体内容可参见《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赞助“提升语文水平”研讨会报告书》。

1997年5月,香港大学主办,香港教育署辅导视学处、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及考试局协办,召开“香港中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从预科到大专”,会上发表论文26篇,分组讨论则包括三项论题:一、预科中文课程之现况与发展;二、预科中国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三、公开考试之考査目标。会议论文编辑为《香港中国语文教学论文集——从预科到大专》出版。

1997年12月18至20日,香港理工大学主办“大专写作教学研讨会”,这是香港回归后第一个以大专写作教学为题的研讨会,港大、中大、浸大、城大、岭南和理大的代表提交了39篇论文,后编辑出版《大专写作教学研究集刊》。

1998年5月19至21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香港大专中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主题为“因材施教与学以致用”,针对世纪之交的香港大专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参与的学者,包括了香港所有大学的中国语文教学工作者代表,会上发表论文51篇,后编辑出版《跨世纪的大专语文教学》。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三三四新学制中国语文教学研讨会”,宣布从该年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将开设全新“大学中文”课程,作为2012年入读中文大学所有本科学生必须修读的大学核心课程。

2012年至2014年,香港大学还先后主办了中文测试研讨会、语文与通识教育研讨会、全港大专普通话教学研讨会、首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并与香港教育学院协作,成功申请大学资助委员会的研究计划,进行中文基准试的有关探讨。

香港同行还与大陆高校联办大学语文教育研讨会,或积极参加大陆举办的相关会议,如:

1982年4月19日至25日,大陆召开“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年会”,香港中文大学杨锺基、蒋英豪两人参会并带来三篇论文(另一篇论文作者是张双庆),大陆同行对香港地区大学语文教育的了解也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1996年5月21日至22日,“大专中国语文教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广州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省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语文自学中心中文部五个单位合办。会上发表论文23篇,在《中国语文通讯》上分期选载。

1997年,“广东省第八届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省内外25所高等院校56位语文教学专家学者及任课教师出席了本届大会,香港5所大学的7位专家和学者也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的研讨和交流。

2004年4月13至16日,武汉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举办“海峡两岸中国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编辑出版成《经济全球化高校中国语文教育的响应》一书,其中收入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行的14篇论文。

除会议交流外,学术刊物也不定期推出大学语文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章,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的《中国语文通讯》,该刊还曾选辑了1989至1999年十年里有关香港大专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文章,编辑出版《香港语文教学反思》一书。

在一些个人论著中也有大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篇目,如李家树的《香港语文教学策略》。最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杨锺基教授,1982年他前来大陆参加“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年会”,回去后第二年即完成《大学国文科课程研究》书稿,这是中国大学语文最早的一部专著书稿,该书稿最近已正式出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谭帆会长在该书序言中说:

“中国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开设学校包括大陆高校,也包括港澳台高校。在大学语文理论研究方面,港澳台至今没有一种专著,所以香港中文大学杨锺基教授的《大学国文科课程研究》书稿有一种拾遗补缺的价值。书稿是在1983年完成的,其时香港尚未回归,在一个性质的区域,而有和大陆共同的研究,这说明大学语文作为中华母语教育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该书稿还是在参加了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首届年会(南京1982)之后有感而著的,更是我们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的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注:原文有30余条注释2600多字,提供详细的资料来源说明,有兴趣者可查阅《汉字文化》原文)

(0)

相关推荐

  • 香港新移民申请传统学校还是国际学校,哪类让孩子更好升读清北?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选择移民香港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但香港的学校实在是太多了!怎么择校成为了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香港几乎拥有所有教育优质的国家开办的国际学校,美国国际.哈罗国际.新加 ...

  • 澳门特区的大学语文简述

      笔者按:至此,笔者撰写的台港澳大学语文研究三篇已全部发表.   台湾地区大学国文教育一瞥,<汉字文化>2018年第3期   母语回归:香港特区的大学语文,<汉字文化>202 ...

  • “大学语文”与“世界母语日”

    录自我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任何国家的语文课都是母语教育课.母语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国际社会对母语问题一直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使用母语是一项基本人 ...

  • 国开电大 大学语文 形考任务答案

    形考任务1 题目1:<史记> 题目2:<左传> 题目3:艾青 题目4:<牛棚杂记> 题目5:茨威格 题目6:孙武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q ...

  • 大学语文(全编本)

    一.诗经.楚辞 诗经·卫风·伯兮 诗经·王风·黍离 屈 原<湘夫人> 附录 咏屈原诗选 情感道德·直言<诗经>的内容及艺术概述楚辞作品综述 二.先秦散文(上) 老子·曲则全 孔 ...

  • “大学语文之父”105岁徐中玉养生秘诀:3样做“好”,健康不老

    健康快乐,就是养生第一妙法. 1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句话,说出了宇宙的玄机,自然的奥秘. 素有"大学语文之父"称号的徐中玉先生,深谙其理,结 ...

  • 中国发布丨最高法常务副院长贺荣与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一行座谈

    中国网5月21日讯 5月20日上午,国家一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贺荣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一行在京就深化内地与香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智慧法院建设等座谈交流.代表团还参观了 ...

  • 自考备考《大学语文》答题技巧

    自考备考<大学语文>答题技巧 题型介绍: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 ...

  • 大学语文/高等院校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精品规划教材

    第一单元 诗歌的阅读 概说 作品选读 伐檀 湘夫人 战城南 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 行行重行行 蒿里行 美女篇 咏史·郁郁涧底松 西洲曲 古从军行 古风·其十九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丽 ...

  • 大学语文第十版 第十二单元

    第十二单元·诗意人生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赤壁赋(宋·苏轼) 闲情记趣(清·沈复)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 启功二三事(黄苗子) 我的自白(钱谷融) 学文例话(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