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从小被教育“路不拾遗”,还有老人家的谆谆教诲,说路上看到的东西千万别捡回家,说不定会有不好的东西被带进家门。

百无禁忌加上“怜惜爱物”的我,却常常干那“拾遗”的事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家各户更新换代的节奏越来越频繁,丢出来的东西层出不穷,越来越漂亮:

——“过时”的家具,在我看来,充满了七八十年代的时代感,好值得怀念:四平八稳的结构,深红色的油漆,框架到抽屉板用的都是原木,橱门上做了一个活动的菱形木栓,用来防止柜门豁开。搬回家,稍稍清洁一下,铺上素色的麻色布,安置上家里摔坏了盖子的“药罐子”,插上富贵竹,顿时变成了的一个生机勃勃的角柜。

——垃圾堆边上的酒坛子,器型很棒,个子不小,罐子肩上压了一个戳,很别致。罐身白石灰壁上的随意划痕,仔细看看,很像一幅乡间的水墨画,放在卫生间的窗台上,真好看。

——晚上散个步,竟然捡了个“宝”:原来的主人也是趁着夜幕刚刚丢出来的,还带着室内的温度呢,一个全藤的箱子,陶瓷的提手,方方正正,干干净净!估计是那些龇出来的断藤,勾坏了主人不少新衣服。抬回家,找了一件旧衣裳,顺着边框把它包了起来,做个茶几或者床头柜都很不错吧,关键是有个大大深深的“肚子”,可以装下不少东西。

不光会“拾遗”,还“敝帚自珍”。一个夏天喝下来的酸梅汤瓶子,样子很好看,像小橘子,没舍得扔,等着攒齐了,一个个用麻绳挂起来,变成了水滴似的风铃,早晨的阳光洒在上面,像绿色的小精灵,晶莹剔透,有了这个绿植窗帘,冬天窗外光秃秃的萧瑟便是就这样被隔离了。

穿了很长时间的秋衣,旧得袖子和领口都破了,身子却很完好,用来改造成一顶棉布帽子,戴起来不仅柔软舒服,还挺时尚吧。

原来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