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慈幼院职业部铁工场今夕
香山慈幼院历史概况:民国六年九月,顺直省区(即现在的河北、北京地区)发生大水灾,淹没了一百零三县,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那时候熊希龄奉命督办水灾善后事宜,见到各地方的灾民,因为乏食的原故,有的甚至把儿女遗弃道路或标卖,所以在北京设立了慈幼局两所,委托英敛之(天主教徒)去收养灾民的儿女。一所专收男孩,一所专收女孩,总共收了男女儿童差不多有千余人。水灾平息以后,这些儿童先后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可是到了后来还有二百多儿童没有人认领。所以水灾督办处不得不设一个永久的机关,来教育这些儿童。当时在北京城里想找个地方是很不容易的事。幸得时任大总统徐世昌同前清皇室的内务府商量,将香山静宜园的地方拨出,建筑慈幼院的男女两校。熊希龄当时想着城内外困苦的儿童很多,报纸上载,他们的父母往往带着儿女投河自尽的,又有全家自杀的,可怜这些孩子,生下地来并无罪恶,为何遭此惨恶呢。熊希龄与水灾处坐办陈汉第、罗振方两君商议,决定建一大规模的慈幼院,可以容的下千多人。把城内外贫苦的孩子招进来一同教育,免的这些孩子受苦,遂于民国九年九月三号开学。这就是香山慈幼院。
之后香山慈幼院逐步完善,先后建立了:蒙养园、小学部、中学部、职业部、工徒学校等。
职业部是儿童农工实习场,在1920年(民国九年)以后次第设立:为儿童练习不营业的工场有十种:铁工场、木工场、陶工场、化学工场、印刷工场、染织工场、理化馆、图书室、鞋工场、缝纫刺绣挑花工场。儿童们在此学习务工务农的本领,为今后谋生提供了技能。
目前铁工场尚在,但是岌岌可危,正门墙面开裂,估计属于危房了,目前作为库房使用,面临拆除的危险(据说马上要拆除了)。
老照片中的铁工场
现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