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书法史上10幅高颜值养眼楷书,极致之美不容错过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正楷,出之于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称楷书。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小编今天选取了中国史上颜值最高的10幅楷书与大家一起欣赏,一饱眼福。

1、东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贴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

2、唐代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作品,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此作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3、唐代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此碑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

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

4、唐代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此帖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雁塔圣教序》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规矩入神。

5、唐代 颜真卿《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是最负盛名的楷书作品之一。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是国宝级的文物。
《多宝塔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加之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碑文的作者岑勋,是著名诗人岑参的从弟;题写碑额的徐浩,是张旭的学生,也是当时的书法名家。碑刻高手史华被选来刻石。
最重要的碑文由时任武部员外郎、44岁的颜真卿来书。颜真卿书法风格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明代学者孙鑛《书画跋》称:“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6、唐代 钟绍京《灵飞经》

唐人写本《灵飞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小楷名作,全名《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家的经书,主要阐述存思之法。

该帖书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无书者名款,旧传为钟绍京所书。全篇一笔不苟,风姿俊逸,神采飞扬。在用笔上,露锋顺入居多,流畅中见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在结体上,体势优美,结构精巧,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

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经卷出土之前,传世的唐人写经作品为数不多,而此卷堪称其中翘楚,自明末被刻入《渤海藏真帖》公之于世后,其清灵而雅致的书风立即为世人所惊艳,从学者鹊起,以至于成为有清一代著名的小楷范本,不断被翻刻,从而广为传播,甚至影响到整个清代。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将其与莫高窟出土的众多唐人写经及日本奈良时期所传唐人写本相比,依然并不逊色,可见此卷的书法水平之高。

《灵飞经》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此帖用笔灵动轻盈而不失厚重,结构侧媚多姿又不失端庄;既有写经书法常见之精练纯熟,又处处显现二王书风“明月入怀”之雅致。

7、宋 姜夔《跋王献之保姆贴》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纸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计一百零一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姜夔传世墨迹不多。从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用笔精到,典雅俊润,且受初唐诸家书风影响,不随时俗,清新脱俗。

8、元 赵孟頫《重修三门记》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为元代牟巘撰文、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赵孟頫书并篆额。其“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原在正山门内,“文革”时失落。1990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受市道教协会委托,仿刻成碑,现存正山门内。铭刻碑帖2幅;每幅纵52,横136.5公分记五十八行,行十一字,额三行。
篆额八字,“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亦赵书。全文约五百字,完好无缺。文无年月,惟文中有“壬辰之岁”,故当为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若此,则应为赵孟頫年轻时所书。有翻刻本,刻横石作帖式。又真迹已流入日本。纸本,有异格,边白较小,极为严谨。字取横势,笔似硬毫,但似较涩,可能是熟纸。
他的楷书留世不少,如《妙巖寺》《仇锷墓志》等,但应以《三门记》为最。据说是在有人劝他学过魏碑之后才写的此记,所以字形更趋横扁、横笔尽可能形成平行,且往往着力去写。因而较其他为厚重。

9、明 文征明《琴赋》

在书法史上,文征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其中尤以小楷造诣最高,正可谓愈老愈精、愈造愈淡。清代朱和羹甚至言:“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

晚年的书家,少有人者会坚持作“蝇头小楷”,一来因心境,这时候的书家大都心境冲淡平和,逸气稜稜,二来随体力,人到晚年,体力精力自然随之衰颓。而文征明于七老八十时,仍钟情于小楷,实属罕见!

此为文征明七十四岁时作小楷《琴赋》,字大1.5厘米左右,结构精准,笔力不衰。虽然他在题款中道到:“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但此帖仍不失为文征明成熟时期小楷精品,法度严谨纯熟,结体稳健,善于留白。

10、清 何绍基《临张黑女》

何绍基,清代著名大书法家,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吟诗挥书,且以书法著作自娱,自成一家,被誉为“清代第一”。尤其临《张黑女》,堪称典范级。

《张》本就精美遒古,峻宕朴茂,古质典雅,多出隶意。何绍基在跋语中赞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 〈黑女〉者。”何绍基习书用功过人,临写益多,尤以《张黑女墓志》用功最勤,不求形似,但出己意,所临《张黑女》俨然己意,尤为出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