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忙打靛

立秋忙打靛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

《立秋忙打靛》83cmX87cm2018年/李人毅绘

作者自述: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在我国北方,二十四节气歌诀中,关于秋天的六句是这样传唱的: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菸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秋忙打靛”中的靛是什么?当代人知道的不多了。幼时,我满大街学唱二十四节气歌,念到“立秋忙打靛”时就曾经问过爸爸,靛是什么,为什么现在没看咱家割过?爸爸告诉我:“靛是在旱地生长的蓼蓝,与水边生长的蓼吊子(红蓼)不同,加工后叫靛,是蓝色,是用来染家织的白布的,你妈用的包袱皮和咱家的老门帘子就是用靛染的,有好多年了。”爸爸还说:“从民国之前,就不用打靛了,现在有印染工厂来染布,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颜料了,能染出各种各样的色。”

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专染家织的白布。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的情境。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蓼蓝。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蓼蓝是自然界中含靛蓝较多的一种植物,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东北和南方各地都有,能作染色还可药用,有清热一类的功效。还可种植,大约二、三月间下种培苗,民间有“榆荚落时可种蓝”的说法。六、七月间蓼蓝成熟,叶子变青,即可采集。采后随发新叶,隔三个月(九、十月间)又可收割。有着一年里生息不绝的本性。

靛是从蓼蓝这种植物中提取的,后来人们就把蓼蓝叫靛了。那时的染坊,要大片种这种植物。蓼蓝有一米高,叶子卵形,深绿色,叶片有皱纹,夏季开花,红色穗状。到了立秋时节,汁浆上足了,就可以割下来,放到大缸里沤,沤几天后,再用长杆大木耙捣,将秆叶打碎,出浆。再放少量的石灰,使浆水沉淀,浆水呈深蓝色,把织好的白布,成匹的放到缸里染色。上足色后,捞出凉晒,白布就染成了蓝布了。就这样,用蓼蓝叶发酵制成染料,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

如今,农户人不再家织白布了,生长在农家房前屋后远阡近陌的蓼蓝也渐渐地被人淡忘着,但是远去的靛青却顽强地驻守在这古老的歌谣里,唱着“立秋忙打靛”这永不褪色的歌,诠释着“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哲理。

这幅画采取三联式的构图,中间是立秋之日在收割蓼蓝的情境,两边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当年“布天盖地”般的染缸染布晾晒的场景,还有在农家院里种着的蓼蓝直到金秋点缀着农家的场景,门帘就是用靛蓝染出的布料。这种靛蓝的印染工艺至今在江南的旅游区还作为一个怀旧主题做成布包等服饰,保留着传统的老工艺。

立秋忙打靛

李人毅作

何来佳色润素颜,

织女停机不得闲。

惊起秋声正刈蓼,

收却夏云忙搅靛。①

耙捣缸沤浆汁深,

布天盖地月白浅。②

荀子劝学留名句,

青出于蓝胜于蓝。③

注:

①靛是从蓼蓝的这种植物经发酵提取的染料,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后来人们就把蓼蓝叫靛了。刈蓼就是收割蓼蓝,搅靛是从蓼蓝里提取汁液。将织好的白布,成匹的放到缸里染色,捞出凉晒,白布就染成蓝色了。

②布天盖地,是指染出来的布晾晒的壮观场面;月白,是一种太阳久晒出现的淡青色,类似流行的牛仔服做旧后的颜色。

③荀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如今,农户人不再家织白布了,生长在农家房前屋后远阡近陌的蓼蓝也渐渐地被人淡忘着,但是远去的靛青却顽强地驻守在这古老的民谣里,唱着“立秋忙打靛”这永不褪色的歌,诠释着“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哲理。

题《立秋忙打靛》/李人毅书

题《立秋忙打靛》草稿

《立秋忙打靛》局部

《立秋忙打靛》83cmX87cm2018年/李人毅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