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为什么要求尾闾中正?原来是有说法的
尾闾是什么?粗俗地讲本来应该长尾巴的那个接口。
四肢落地的爬行动物之所以长尾巴,其中最显著的功能是平衡作用,由于胯部的结构原因它们长期匍匐在地,在奔跑,跳跃,前进,后退,转弯,急停,中需要用尾巴来加以平衡,所以形成了尾巴相对灵活的机能和机制。尾巴同时也反映了动物的情绪所以那些夹着尾巴瞪视你的狗最好别惹它。人,作为灵长类动物首先失去了外形的尾巴,但尾巴的接口仍在,形成了骨化的尾闾,其仍有一定的调节平衡功能,所以尾闾是平衡机能的尾闾,这样我们就能明确理解太极拳中要求保持“尾闾中正”的目的了。
讲一个小故事:当年少年的我们俩兄弟在练拳的过程中突然同时遇到拉屎难过的问题,父亲带我们去就医,拍片子后被告知两人尾闾骨开裂了,属于尾闾发育不全,可能是双胞胎的缘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久也就没有感觉了。最近在一些报道中看到了这种现象是属于“开骨缝”据说有助于增长功夫,也不知真假,权当传说。这是毫米级范围的事,是由骨化到开化又进入钙化的过程。
其它方面感觉不一定显现,平衡机制的帮助也许有些,俩兄弟在太极拳上的混厚气势是有些显露的。
作为平衡机制和大脑的前庭平衡都是自然的,那种“命门'对什么,都不要刻意,刻意会坏事。俗话说“功到自然成”一开始就要捉这些要领,非但无益而且有害,还有什么提肛,气沉丹田之类,它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说说这么简单,是长期实践的过程,是无意出真意的显现。熟练是关健以及老师正确的提携。织梭般的配合,才能使气沉丹田与提肛配合好。否则只能气压肛。
从尾闾讲到“斜中取直”这就是“线垂”的原理了,所以尾闾中正一定要锲合守中,用中,护中,行中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腰胯配合所分不开的。腰胯的松柔是心松与技能有关系的。心的松紧影响情绪,情绪一紧就可能夹尾巴。尾闾紧了全身紧,进退无序啦……。愿和各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