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人,最容易得唇炎

华医世界

图*山东中医药大学姜建国教授

唇炎属中医学“唇风”范畴。

临床表现为唇部黏膜干燥脱屑、发痒灼痛、肿胀、渗出结痂,多见于下唇红肿,常不自觉地舔唇咬唇或用手揉擦唇部,以致病损区皲裂渗出或出血。

山东中医药大学姜建国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临床擅长诊治疑难病症。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姜教授发现,唇炎患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患者的体质相仿,或者更准确的说唇炎患者的体质是有共同点的。

那么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下面,小师妹将把姜教授临床对唇炎的主要认识与治疗分享给大家,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便有对唇风病因病机的诸多记载,如《外科正宗》云:“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

《医宗金鉴》云:“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

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唇风的发生大多与脾胃的生理功能失调有关。

这一理论至今仍为后世医家视为瑰宝。

姜建国教授认为,唇炎的发生其主要病机还是血热为病。

引起血热的原因诸多,可以是中焦脾胃的运化失司,如《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中焦脾胃的功能异常,势必会引起体内血液的运化失常,而唇炎便是由中焦功能失调引起血热而引发的疾病之一;

也可以是心火上炎所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说明本病与心也是密切相关。

血热,顾名思义是血中之热、血分之热,是指热入血中,血行加速,脉道扩张,血温升高和血液功能及物质异常改变的病理状态。

血热多由于邪热入血所致,即邪热客于营血,邪热客于津血。

也可由于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而导致血热,亦称血分热,即血分有热。

而血热证又有虚实之分,如:瘀热相博证、热毒证、湿热证、燥热证属于实证,气虚血热证、阴虚血热证属于虚证。

故临床诊疗时需要辨证论治。

治疗经验

姜建国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唇炎患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患者的体质相仿,或者更准确的说唇炎患者的体质是有共同点的。

在《黄帝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占有半数,足以说明火热致病在临床上是十分广泛的。

而姜建国教授便发现唇炎患者大多都有血热这一共同点。

血热之为病可有诸多不同表现,如:火热炎上、生风动血、耗气伤津、易致壅肿等。

姜建国教授认为在治疗上调理患者血热体质是为关键。

引起唇炎的原因众多,但究其本质都是改变了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患者体质有所偏向。如《内经》有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现患者阴阳平衡打破,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所谓唇炎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所以当我们看到疾病的时候,不能单纯的考虑患者患的是唇炎,而要司外揣内、见微知著,考虑内在的病机为何。

血热所致的唇炎,其表现为唇部红肿,可有痒痛,日久灼伤津液,可有干燥脱屑。

另外辨痛、肿的先后顺序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如《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验案举例

患者,55岁,男

2018年5月30日首诊

下唇唇炎4年余,西医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辗转多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现患者下唇部暗红肿痒甚,有皮破流水,无痛。口干、口苦,齿衄,纳眠可,大便不成形,小便可。

舌暗红苔黄燥,脉沉。

予方:

生黄芪30g,生地30g,玄参12g

丹皮10g,赤芍12g,三棱10g

莪术10g,乌梅10g,银柴胡10g

五味子6g,防风10g,炒蜂房10g

蝉蜕10g,白鲜皮30g

乌蛇10g,炙甘草3g

14剂,日l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

药后平妥,药后下唇痒明显减轻,但下唇仍肿甚,余无明显改善。

遂于上方加炒薏米30g、紫草30g,加大祛湿透疹、凉血活血的功效,

继服14剂。

三诊

药后平妥,皮破减少,痒亦减轻,口干、口苦稍好转,余无明显改善,纳眠可,大便稍成行,小便可,舌红苔薄黄。

遂于上方加夏枯草30g、浙贝母15g、生牡蛎30g,加大祛瘀散结之功

继服14剂。

四诊

药后平妥,皮痒基本消失,下唇红肿明显好转,纳眠可,二便调,遂于上方加夏枯草30g,乌梅改为30g,继服14剂。

后患者原方做成水丸长期服用,病情控制良好。

按:

此病例中患者病来已久,热灼津液,伤津耗气,故治疗时必须辅助正气,养阴生津,改善患者体质。

方中黄芪为君,主要是辅佐患者正气以助抵抗外邪,更能托疮生肌;

生地黄为臣,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养阴,可助黄芪辅助患者自身正气,更能解毒散结;

丹皮、赤芍助生地黄清血热;

三棱、莪术活血化瘀;

乌梅、银柴胡、五味子、防风为姜建国教授的验方:抗敏煎,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类过敏性疾病;

因有皮破流脓,故加入白鲜皮;

因痒甚,加入蝉蜕、蜂房。

因纠正体质并非一时可治,故病情稳定后将汤药治为水丸,方为上策。

历代医家在唇风的治疗中常选用薏苡仁、扁豆、山药、茯苓、天花粉、甘草、莲子、沙参、玉竹、蜂蜜、饴糖等甘平之品补脾阴;

选用人参、白术、太子参、党参、黄芪等甘温之品以益气养脾,气阴双补;

选用木香、枳实、陈皮之类益气健脾;

藿香、白豆蔻、厚朴、砂仁等芳香醒脾之药疏畅气机,健脾醒胃;

选用熟地黄、何首乌、白芍、当归等补血活血,生津健脾;

选用山楂、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导滞之品增其化源,维持脾胃阴阳平衡、升降协调。

姜建国教授治疗思路与传统治疗略有出入,但殊途同归。

本例患者唇炎病史已久,病久必伤正气,故用药时需兼顾扶正,病久灼伤津液,故应滋阴清热,舌质暗红提示体内淤血,加以活血化瘀,再根据症状加以对症药物。

姜建国教授精研伤寒,熟读经典,有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善于使用用经方及时方治疗疑难杂症。

如果您想向姜建国教授学习更多临床经验——

马上加入2021华医世界私塾班

线上直播➕线下现场课➕全国游学采药

帮你全面提升认知和疗效

现在扫码 可免费试听

丽丽  17310308685(微信同步)

热门荐读

“通督启神”针法+背俞穴+“靳三针”,高效治抑郁

复性口腔溃疡的根本治法

验案分享!90岁患者心慌3月.4剂见效,我只用了这个方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