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想与所遇同频以后……

当所想与所遇同频以后……

前几天开了个线下小班,有中医同学学后写了一篇小文,假如您也处于这个状态,希望也能让您解惑。

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十年前缘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总觉得于当今社会这么好的东西束之高阁太可惜了,想着怎么让文化落地,想找一个契合点,五年前接触了中医文化,觉得这是完全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的延续的法脉。

图片源于网络

随后开始了中医文化的研究,翱翔于中医文化浩瀚的海洋里,颇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科班的书籍各种脑补了一遍,又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等,终于明白了精气血津液神,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等。

可是辩证起来却迷糊。

该用哪个呢?

后来朋友介绍了某针,感觉它说出了核心,觉得针法尚且简单,随后实践之,可是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觉得是不是针法不适合,应该继续学习另一种针法。

图片源于网络

后又学习了某某针。

因为太痛,接受度不高。

依然没有解开心中诸多的疑惑。

诸如:

1、遇到解决不了的病症我该用哪个针法呢,心中自己也茫然,难道要学完市面上所有的针法,那我不就更成了“人比黄花瘦”吗?

这两年恶补中医知识,耗费了大量心神。

2、针灸的本源就是调气,那于虚症而言到底能不能补虚呢?

不能又该怎么处理呢?

3、每一种术都各有千秋又各有局限,该怎么抓住时机更好的结合呢?

4、每一种术如艾灸,正骨等难道都要各有自己的体系吗?

就不能合在一起来解释吗?

等等……

简直是带着十万个为什么想来问老师的。可称为心有千千结啊。

结果课程听完豁然开朗,解开了心中所有的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

万法一以贯之。

守“一”一门深入,就好。

而我却放弃了简单去饶了弯路。

“终一家之言,博采众长,触类旁通”直接把我震撼了。

我既没有终一家之言,也没学会触类旁通。

顿时感觉明师的重要性,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

一种感觉,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

图片源于网络

于道而言就是德为財土,财㪚名聚,在老师身上有了更好的诠释。

于术而言,万物皆可入药。

理明阵随心,法理明了,无论刮痧,按摩,拔罐,针还是艾,等等只是法器不一样而已。

全身无处不全息,无处不六经,一气周流足矣。

图片源于网络

于病而言:形气神三者的不中和,皮肉筋脉骨不守位,气机不调畅,神过渡的耗散不内收。

落实于生活无非是饮食是否有节,起居是否无常,情志是否调达,福德是否深厚。

图片源于网络

人是一个整体,整体观的重要性,和而能分,分而合之皆有七情六欲。

这就是所谓的芥子納须弥,须弥藏芥子吧。

于我而言是择善而没有固执之。

比如站桩半年多效果很好,却没坚持,依然没守住内心,心外求法,得了法理没有融会贯通。

这次回来一定要知行合一,儒家说执中贯一,佛家说万法归一,道家说抱元守一。

图片源于网络

世界上最不变的事情是变。

可是怎么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事情。

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总是有规律的。

可是这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就是阴阳,就是阴阳生出的万物。

然而怎么以不变应万变呢?

怎么能万变不离其宗呢?

还得归于一也。

一是道,道就是阴阳,就是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图片源于网络

中医的法理,于世间万事万物的不断推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家庭,生活,孩子,工作等等,守中就好。

法理是一样的,只是表法人不同,所现的像不同,词汇不同,而认为根源不同。

好好做一个中医人该有的样子,调整好自己,自利利他。

道无术不远,术无道不兴。

在这条弘道之路上,跟随明师,调整好自己再出发,术道并行,源远流长吧。

无尘草堂

2021年6月1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