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讲“女子一定要防三夫”,哪“三夫”?别怪老祖宗没提醒你

艺术,来源于生活;俗语,映照于生活。生活皆是琐碎事,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应对起来却极为麻烦。如此,不妨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婚姻嫁娶是一辈子的事,再慎重也不为过,女孩子作为弱势群体,在选择终身幸福的时候更要三思而后行。

农村俗语:“女孩一定要防三夫”,是哪三夫?别怪老祖宗没提醒过你。

这句话告诫广大的女性朋友,结婚只是开始,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凶险,不知何时就会露出獠牙,一定要时刻小心。

何为“防三夫”?

“防三夫”是一种“小道”说法,不能放在明面上说,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造成家庭矛盾。“三夫”分别指姨父、姑父、姐夫,都是家族里的成年男子。

一般来说,女子嫁为人妇,在家相夫教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有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唯独与家族中男人会时常碰面,最主要是因为古代的聚居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家族的执念从未放下,这主要是由于古代的“聚居”观念。古代家族以“五服”为准绳,五服内不能通婚,但要从中选出一个作为族长,来主持家族中大小事务。

家族是否强盛,与其人口数量、生活品质关联,所以越是有钱者门户,家族便越是庞大。庞大的家族人居住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庞大的院落。

如经典电视剧中《大宅门》的样式,还有《红楼梦》中的贾府。人多,是非也多。

古人告诫后代子孙,女人嫁为人妇后一定要小心,家族中的姐夫、姨父、姑父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古代之淫乱,令人发指,尤其是在乱世中。

古代时期,女人丧夫后是没有外嫁权利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方只能听从男方家族安排。

湘西许多地方有“转房”一说,意思是指在女人丧偶后,女子需要嫁给丈夫大家庭中的其他男人,如丈夫的兄长、弟弟,甚至可以嫁给丈夫的侄儿、叔叔、伯伯、父亲等,毫无人权可言。

正是因为女子地位低下,失去丈夫的女子,更如同无根之浮萍,再无保护。倘若是家风不严者,哪怕丈夫在世,女子也非常危险。一不小心着了道,可能就要失去清白。

另一个原因,古代女子嫁人通常年龄偏小。十五六岁者众多,加之女子常年呆在闺房,又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大家闺秀相当于一朵白莲花、一张白纸,纯洁的让人心疼。

单纯,就意味着好骗。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魔鬼”的强大与否在于此人的涵养、学问、品德。

在古代,姐夫、姨父、姑父大多是成年男子,没有血缘关系,倘若心怀不轨,才是真的可怕。

女孩子都是感性的,尤其是在天真烂漫的年纪里,需要呵护,更需要保护。倘若真的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一定要及早告知丈夫,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万一弄巧成拙,便是后悔也晚了。

“防三夫”的后续

古人的俗语放在今天,却不一定适用,因为“防三夫”的前提,在于一大家子要住在一起,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大多数人成家之后,都会有自己的小家,不会愿意跟父母、兄弟姐妹住在一起。

此外,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各自有自己的家庭要经营,更不会经常往来。但也不排除,在许多稍显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会有“聚居”的现象。

俗语:“女孩一定要防三夫”,在今天最主要的作用,是告诫出门在外的女孩子,对待感情一定要小心,要自爱。一时冲动,总是会留下许多后患和遗憾。

正如艺术家波普所说:“自爱,是用当前的意识来看眼前的利益,而理性则考虑未来和结果”,女孩子想要活得美、活得有魅力,必须要懂得珍惜自己,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

结语

有段时间比较流行“闪婚”,从后续调查来看,结局不算太美好。因为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总不会被珍惜。“喜新厌旧”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别人家的米饭总要香些。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大熔炉、大千世界,在这其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人和事;作为女孩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擦亮眼睛,不仅要“防三夫”,更要防负心男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