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096中国隋唐宋元时期赋役制度

中国隋唐宋元时期赋役制度

隋唐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以及保证财政收入,也实行了均田制。唐在天宝以前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就是租庸调。按规定,每丁每年纳粟2 石,是为" 租".每丁还要根据当地的出产纳绢或绫絁 2丈,纳布的加1 /5 ,兼纳绵2 两,麻3 斤,是为" 调".每丁每岁还要服役20日,闰月加2 天,不愿服役的每日折绢3 尺,是为" 庸".国家有事需要加役,达25日可以免调,达30日可以租调皆免。但连正役在内不得超过50天。所以" 庸" 并不是单纯的赋税,而只是不愿服役者的一种折纳。劳役可以用交纳实物代替,对人民有很大便利,对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都是有好处的。在唐前期的赋税制度中,作为政府基本收入的除租庸调外,还有与租、调性质很相近的户税钱和地税。

唐中叶后,随着均田制的被破坏,国家的直接税源受到了影响,赋税制也要随之而有所改变,以" 人丁为本" 的租庸调制逐渐被两税法所代替。两税法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 年)正式颁布,以春秋两征得名的,夏税输纳不过六月,秋税输纳不过十一月,国家设两税使掌其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两税法无疑是一种比较能够解决国家财政收入问题的办法。

根据有关史料看来,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各项:

第一,过去以授田的人丁为租庸调的负担人,两税法则以户为负担人。不问主户(土著居民)、客户(外地迁来者)一律纳税。

第二,两税法以原来的户税、地税为基础,租庸调和其它杂税一概并入两税。两税以民户的资产分九等为标准征收,没有主户、客户、丁男、中男的区别。鳏寡孤独贫穷人家可以免税。

第三,行商者按其资产三十而税一。

第四,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

第五,庸并入两税,以赋税代替徭役,因而人民免除了正规的徭役。

两税法实行后,其积极意义在于:两税法规定贫富(资产)分九等征税,相对说比租庸调以丁身为本的办法公平合理。

此外,过去由于唐中叶以后人口流动很大,形成负担赋役的只有少数人,新法规定不论主客户一律纳税,负担也比较平均;两税法规定商人按资产三十税一,商人也成了缴纳两税的对象之一。这样,负担也比较平均。

行两税法后,加强了中央政府控制财政的权力,整顿了财政制度,大体上消除了财政上的混乱局面;两税法免除了徭役,而以赋税代替,有助于生产的发展;行两税法后,租庸调和各项杂税都并入两税,人民的财政负担虽然没有减轻,但是纳税项目减少,时间集中,人民得到很大便利。

以上是两税法积极的一面,可以说两税法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两税法实行以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两税以外,仍有各种加征,各地非法苛敛很多;两税法规定除田亩税部分征粮外,其它征钱。但国家支出用布帛处甚多,于是又令人民折合为布帛交纳。由于布帛价不断下跌,完税的钱数虽然未变,而人民的实际负担却大为增加;两税法规定以税代役,这一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但这种办法只维持了十几年,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徭役加到了人民头上,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到,两税法的实行是符合均田制废除后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制度本身有许多优点,但因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社会不改变,改革不彻底,因而实行后不久,各种苛敛又重行征收,人民的负担仍然继续加重。

自唐代行两税法以后,历五代、宋、元、明(行一条鞭法前)田赋都在夏秋两季交纳,仍称为两税。但从内容上考察,宋的两税与唐的两税有所不同。

第一,唐中叶所定的两税,系以民户的资产总和为征收对象,分等定税,可以说是以资产税和田赋为主的一种税收。原规定除田亩税部分外其它征钱,后又折为绢帛交纳。宋的两税以土地为征收对象,不复与资产发生关系。同时规定夏税征钱,秋税征粟米,仍分两季交纳。

第二,唐代两税,庸调都已并入两税以内,不再有按人丁或户口征收的户调和代替徭役的事。以后虽然不久又恢复了徭役的征发,但别无户调,而宋代则除了两税以外,还有属于人口税性质的" 身丁钱米" ,征钱或粮。身丁钱米也有一定的征收年限,未成丁或已老以及残疾者,可以不征。此外,宋代也还存在着法定的徭役。

第三,两税法按民户资产的多少,分别订有户等,据以分等征税。宋代也按资产定户,不过,这种定户与征收两税并无关系,而是作为征发徭役轻重的根据。从以上三点看出,宋的两税实际上是田赋,和唐基本上属于资产税和田赋性质的两税已截然不同,仅保留了唐代夏秋两季征税的形式,内容已经完全不同了。

宋代的徭役称为" 职役" ,与过去各代的徭役有很大不同。宋代的职役包括以下四种:第一,衙前:负责押送和供应官物;第二,里正、户长、乡手等,负责督课赋税;第三,耆长、弓手、壮丁,负责追捕盗贼;第四,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供官府使唤。这些徭役,官僚、僧道均可免役,负担都落在人民身上。在这四类职役里面,地位以衙前、里正为最高,负担也最重。如衙前押送和供应官物,若有失误,就需要赔偿,供应不足,也要负责;里正督课赋税,如数量不足,时过税期,也均要负责。按宋代规定,供役轻重,系根据人丁数目和资产总和确定,职役对人民压迫深重。

由于赋役的弊端很大,王安石变法时对役法进行了改革。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实行了免役法,令人民出钱雇役,办法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凡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称免役钱,出钱后可以免役。过去如不服役的官吏,僧道和城市工商业者也要出钱,称助役钱。

第二,免役钱和助役钱都根据各地雇役费用的多少,按户等摊派。

第三,在雇役费之外,再加收二成,准备水旱年份使用,叫宽剩钱。实际上州县往往多收,且移作别用。

王安石所行的免役法虽然也不无弊端,但总的说对人民好处很大。百姓出钱代役,可以不妨碍生产。官吏、僧道同样出钱助役,也较公平。正因如此,新法遭到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

到了南宋,雇役又变成无偿的差役了。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 -1173),又有义役法的产生。义役是由役户出田帮助应役人的办法。具体办法是当地应役户出田或出资买田若干作为助役田,推定一人为役首,负责收取田租、排定役次,以所收田租为轮役人的费用。义役原是民间自行平均差役负担的办法。但经官府推行后,豪强把持,也有大户负担轻,小户负担重的弊病。总的说来,宋代的役法是自差役进为雇役,雇役又返为差役,差役又发展为义役。

元朝赋役,在江北内陆征丁税与地税:丁税,全科户每丁粟三石,减半科户每丁粟一石;地税,全科户每亩粟三升。在江南,初期征秋粮,米占1 /3 ,钞占2 /3 ;成宗(1295年起)时仿两税法而分夏秋,征绵、绢、布以为夏税。秋税则征粟米。

元代人民还有一项很沉重的财政负担,即科差。科差之名原始于宋,是一种代役钱,后逐步发展成为纯粹的赋税。科差制度在中原和江南也不相同。中原的科差共三种,即丝科、包银和俸钞,都是以户为课税对象。丝科的征收始于太宗年间(1236年),规定二户出丝一斤交给国家,另外五户共出丝一斤交给本领主。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设立了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丝科的征收乃因户别而有所不同。包银也开始于太宗时候。开始每户征银6 两,至宪宗五年(1225年)改征4 两,其中2 两征银,2 两折收丝绢颜色等物。及中统元年定科差条例,包银的征收也因户别而不相同。

此外还有俸钞,开征比丝科和包银晚。元初官吏都无俸禄,只有职田,世祖时始制定内外诸官秩禄。这笔新的财政支出,就又落在人民头上。这就是俸钞产生的缘由。至元四年(1267年),在包银上每4 两增征1 两,新加的1 两也得以钞折纳。俸钞实际上只是包银的加征,所以也往往把它列入包银项目之内。行于江南的科差有户钞和包银两种。户钞相当于中原的丝科,采取每户缴钱钞的办法。包银则是每户征银2 两。

科差之外还有徭役,徭役中最沉重的就是官私货物的运输。官物的运输虽然有车户、航户等特种人户负责,但一般民户也不能免。除官物以外,官吏的私人财物也要民户搬运,这些徭役都形成人民的沉重负担。

(0)

相关推荐

  • 中国历史上为何存在“黄宗羲定律”

    作者:倪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导) [摘要]"黄宗羲定律"认为,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赋税负担,会随着历次税赋的改革而加重.明清时期,因赋税制度调整而出现的&qu ...

  • 王阳明死后,提出封杀心学的此人,竟是一条鞭法的首创者

    谈及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是一个绕不过的人物,而张居正最成功的一项改革,就是推行了"一条鞭法".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其实并非张居正首创,而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已经有 ...

  • 明代江南著名市镇的兴起

    <姑苏晚报>2021年06月21日 B06版 王为国 明朝苏州赋税之重 一直对明初苏州百姓的赋役之重有深刻的印象,但到底重到什么程度一直没有搞明白,直到了解了其赋税真相后,才有了较清晰的认 ...

  • 「赋役制度」 1.先秦、秦汉 · 经济制度专题

    赋役制度 (一)内容: ·赋税 ·徭役 ·兵役 (二)主流税种: ·土地税 ·财产税 ·人口税(丁税) ·役税(兵役.徭役) 1. 先秦: (1)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 "相地而衰征" ...

  • 饮食唐人·贫民篇

    饮食唐人·贫民篇 我们总对古代的皇帝宫廷.达官贵人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却往往会忽略处于阶层金字塔底层且占据着绝大部分人口的贫民的日常生活,今天小编将以贫民的日常饮食为切口,带各位读者一窥唐朝贫民的人 ...

  • 常识积累(102)

    终将渡过时间的海 01 01 下列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及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A.拔河时,手长久握住绳子会发烫--摩擦生热 B.运动员举重前在手上擦"白粉"--增大摩擦力 C.跑到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95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土地制度

    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自秦废井田,开阡陌,建立土地私有制以来,私有土地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各朝代也有各种形式的公有土地,但数量都不及私有土地多.只有在公元485 年至780 ...

  • 【人类经济万年史】中国商代经济(下)

    文明的历程(全5册套装):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作者:李学勤 主编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共8册 (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套装) 作者:无 当当 中国商代经济(下 ...

  • 「人类经济万年史」中国商代经济(下)

    中国商代经济(下) 4.商代的城市与商业 在商朝统治的广阔地域内,中国的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也有一些较大的城市疏落出现在长江两岸.黄河流域的著名城市有商.殷.亳.蕃.雇.霍.孟等.这些城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7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广告 鼓楼新悦.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一本言辞优美.论证缜密的印度河文明档案,为你解读神秘的古老文明) 作者:[英]安德鲁·鲁宾逊(Andrew Robinson)著 / 周佳 译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7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1.地理环境与民族 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处于南亚次大陆,印度远古至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南亚次大陆的北部有连绵巍峨的雪山群岭,其中包括世界最高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31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上)

    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上) 公元前324-前187 年是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的孔雀王朝时代.孔雀王朝首次统一了次大陆绝大部分领土,建立了一个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是印度古代奴隶制经济的典型发展时期.所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32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下)

    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下) 3.奴隶制度的发展 孔雀王朝时期奴隶制度有较大发展.公元前4 至前3世纪,次大陆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奴隶.卖身.债奴.罪奴.家生奴.<政事论>先后提到的达萨( ...

  • 【人类经济万年史】115巴西殖民地时期经济

    巴西殖民地时期经济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16世纪以前,巴西的印第安人部落,基本上都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这时,印第安人进行共同劳动,以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谋生.有些部落从事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比较 ...

  • 【人类经济万年史】116北美殖民地时期经济

    北美殖民地时期经济 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在两百年前,作为美国前身的北美,是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从15世纪末至17世纪,北美的印第安人社会处于殖民地时期.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进行残酷的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