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诗会”第65辑作品选评
归 燕
王玉英(河北)
振翅辞南国,乘风越北津。
迢迢千里路,心系故园春。
英子点评:
此绝不甚新颖,亦不出奇,但全诗顺畅自然,写出了燕子在春天时节里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情景,拟人入味,情怀动人。起承化句无痕,巧化唐柳宗元《梅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辞”“越”两动词贴切自然;转结道出归燕不惧路途遥远,心系故园的情怀。归燕的形象,何尝不是漂泊者的写真呢?
刺花儿
范东学
兀自发清芳,栖身野径旁。
生来遭冷遇,一样爱春光。
英子点评:
这首咏物小绝紧扣刺花儿的特点,不粘不离,由外而内陆提升了其精神境界,独具神韵。前两句交代刺花儿的生存状态,她默默无闻地栖身于野径旁,独自散发着清香,无欲无求。这不起眼的刺花儿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她从不愤世嫉俗,而是以阳光的心态向着春光,热爱给予她生命与活力的春光。全诗借物喻人,赞扬了独守自我空间、心态平和的“草根人群”,情感的倾向性很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山 行
海空
雨霁紫烟轻,山空鸟不惊。
水边风欲静,偶有落花声。
英子点评:
题为“山行”,然无“行”之痕迹,而是通过山中所见表现“行”之足迹。前两句营造了山中“空静”之景:山雨过后,紫烟轻绕,山林益加清幽空净,“鸟不惊”表现了一幅和谐的境界。后两句静中有动,以动衬静:“风欲静”而未止,偶尔有花儿随风飘落。能在空阔的山里听见落花声,足见山之幽静。全诗善于动静转化,描绘了一幅清新唯美的雨后山林图。
题洛阳红
范诗银
一点胭脂一片春,一层记忆一分亲。
红巾心事绿襟梦,说与新风和故人。
英子点评:
读罢全诗,想必作者与洛阳红并非初遇,而是与洛阳红再次相遇,因此涌出了“一点胭脂一片春,一层记忆一分亲”的诗句。起承巧以“一”连缀成句,首句写眼前所见:一点胭脂即是一片春,足见洛阳红绚丽无比,一点胭脂红让人看到了整个春天,以点带面,以面衬点;洛阳红不仅美,而且让作者感到亲切,因为洛阳红勾起了他的回忆。如果说前两句写作者看到洛阳红的感受,那么后两句则是作者切换角度,想洛阳红所想:红巾心事绿襟梦,说与新风和故人。如果说洛阳红一直留存在作者的记忆一隅,那么洛阳红也同样对作者满怀思念之情,要不怎么会将自己的心事与梦想“说与新风和故人”呢?如此,作者与洛阳红已然是一对相互思念的故友。全诗善于融情入景,动人心怀。
谷雨与友人闲坐品乡中新茶
麦未黄
飞云冉冉绿生香,流水高山漫品尝。
应羡茶姑纤指巧,掐来一片好时光。
英子点评:
作者谷雨之日与友人闲坐品乡中新茶,甚感惬意,自然想到这新茶是茶姑的巧手采摘而来的,方有今日品茶的好时光,因而流溢出“掐来一片好时光”这一佳句,“掐来”化无形之“好时光”为有形可触,具体可感。唯觉“高山流水”一词不仅熟,而且写得过于随意了。
题图采茶姑娘
雷胜龙
山道弯弯翠满丫,红装巧手采新茶。
歌声揉进春风里,化作轻烟伴落霞。
英子点评:
此绝起承转合自然顺畅,布局合理:起句写茶山环境,次句写采茶姑娘,转句为全诗亮点,以“揉进”将“歌声”“春风”这两者无形之事物串联起来,韵味十足,结句以景结情,间接道出采茶姑娘采茶至暮晚之时,以轻烟缭绕、落霞笼罩衬托出采茶姑娘的美。唯觉前两句表达欠些凝练,可求更佳。
春到云龙湖
蒋继辉(徐州)
云上青山云下湖,长堤危塔柳风梳。
半坡红杏凝眸处,疑是美人春醒图。
英子点评:
此绝布局合理,章法有致:前两句摹景,后两句借景抒赞美之情。“云上青山云下湖”巧扣景点之名,以重字对接的方式总写云龙湖的地理环境;“长堤危塔柳风酥”由面到点,紧扣典型景物,以列锦手法勾画出云龙湖的美妙景致,尤以“酥”生动可感。转结生发奇想,定点“半坡红杏”,赋之以“美人春醒图”,给人留下遐想空间,在回味间感受着云龙湖独特的美。
喜 鹊
范东学
已惯趋时逐主流,喳喳卖力秀清喉。
深谙尘世有偏爱,只报佳音不报忧。
英子点评:
这首“打油诗”善于借物说事,讽刺了社会中善于察言观色、报喜不报忧的人。这种人和喜鹊一样,惯于识时务,善于逐主流,他们之所以“喳喳卖力秀清喉”,是因为他们“深谙尘世有偏爱”,所以“只报佳音不报忧”。可以说,作者也十分善于观察社会百态,当某一外物之特点与所观察的结果有相似之处,诗便“应运而生”了。
谷雨后日雨中即兴
王继权
淡淡岚峰隐隐村,一腔湿润净柴门。
老夫逸品烟花月,慢把氤氲注满樽。
英子点评:
这是一首“潮”诗,充溢着湿润的气味。作者描绘了一幅谷雨中小山村的画面,由面到点,由景及人,缓缓打开,如同打开慢时光里的故事:淡淡的云岚萦绕着山岭,山岭下隐隐有三两人家构成的小山村;谷雨带来的潮湿天气湿润了农家院里的柴门。作者置身其中,品味着此地的烟花淡月,“慢把氤氲注满樽”最具表现力,借助饮茶把谷雨天气生动地再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作者以自身体会去表现外在的情景,更有真实感。
台头皋踏春
王聪颖
片片桃花落眼前,机声隐隐是耕田。
石头当枕草当席,我在春风梦里眠。
英子点评:
此绝明白如话,表现了踏春惬意的心情。“片片桃花落眼前”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机声隐隐是耕田”宕开视线,由眼前的落花之景伸向远处的耕田;转结由景及人:石头当枕草当席,我在春风梦里眠。一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如在眼前,且这幅画面是大多数人亲历过的,因而显得亲切自然。全诗顺畅自然,是生活写真集的一张照片。
城中见卖香椿老者
王润生
成天东躲复西藏,卖得朝阳成夕阳。
可奈椿芽鲜且嫩,一声吆喝带沧桑。
英子点评:
此绝结构合理,章法有致:首句从地点上写出卖香椿老者无固定摊点,为谋生计东躲西藏,避开城管的眼睛;次句从时间上写老者从早到晚地做买卖,埋下一笔。转结以鲜嫩的椿芽与沧桑的吆喝声进行对比,以物衬人,突出卖香椿老者生存的不易。全诗善以典型人物表现底层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关注民生,极具现实意义。
观南社古村记
萍萍淡淡
百载年光叠,超然味自奢。
物华犹未逝,民俗更堪夸。
泉响门前缓,花开屋上斜。
池旁榕树下,故事嚼成茶。
英子点评:
诗题为“观南社古村记”,即为参观南社古村的记录,故全诗如一幅南社古村的历史画卷,徐徐铺展开来。作者置身其中,对此地的总体印象是“超然味”,全诗即围绕此意去写,而这超然之味,是历经百载年光叠出的韵味,是南社村明清时期的历史见证。颔联从“物华”“民俗”两大方面去写:物华依旧,民俗堪夸。颈联抓住门前的泉水、屋上的花儿写出古村落的特色。最能体现古村特色的当是村民们在池旁的榕树下的镜头,大概这里是村里的故事会吧!这样的镜头我们时常在村里见过,但以“故事嚼成茶”将这一镜头摄取下来,别具意味。
琴声旋处
包德珍
谁知一曲出情泉,多少余音向往年。
没径湿苔风憾起,悬枝新叶鸟惊眠。
山藏花雨回春色,手理琴弦送夕烟。
此刻吾心何所寄,难停旋律费留连。
英子点评:
情感是创作的源动力,有感而发方能以情动人。任何一个生活的细节都会成为包德珍老师创作的契机,此律亦然。“谁知一曲出情泉”以反问开篇,即刻荡起情感的波澜——多少余音向往年。作者的思绪回到了往年。“没径湿苔风憾起,悬枝新叶鸟惊眠”以景说事,情蕴景中。作者选取小径、湿苔、风、树枝、新叶、鸟等物象,辅之以“没”“憾起”“悬”“惊眠”等动词的形象运用,营造了一幅多年以前凄清的画面,代表着作者的往年故事。尤其是风之“憾”与鸟之“惊”最能体现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以物传心,无需直白道出,更具含蓄蕴藉之味,给人体会。颈联扭转了这一凄清的格调:山藏花雨回春色,手理琴弦送夕烟。道出作者今天的生活,山色清新,雨花娇艳,春色渐暖;下分句由景及人,即是自我生活的写照——“我”慢理琴弦,送走一天又一天的夕阳。“此刻吾心何所寄,难停旋律费留连”道出自身心之所寄,情怀难止也。而这种对琴声的热爱恰是作者对生活的无限深情。全诗章法有致,情动于琴,扣人心弦。
题暮春雨
雨点(张和平)
牵心往事总频频,偏遇萧萧暮雨春。
幻里重游芳草地,景中又见旧时人。
惜花情绪三分冷,滴露珠辉七色匀。
暗羡穿林飞鸟过,去来都是自由身。
英子点评:
是先有心事还是先下雨?这不重要!应该是诗人近来总是被往事牵绊着情绪,偏偏遇到了暮春时节的萧萧雨,自然一触而发,成就此诗。这一幕雨帘带来了如梦般的幻境,如同与旧时人重游了芳草地。因了无法超脱的怀人思绪,见到花儿禁受着雨的轻寒,不禁怜惜有加,情绪更为低落;雨后的露珠在阳光下闪耀着均匀的七色光,煞是好看。见到此景,不由得暗暗羡慕来去自由的飞鸟,它们无牵无绊,因自由而快乐。作者以鸟反衬自身的牵绊,从而突出了自身的伤感与低落,故借一场暮春之雨传达出来。全诗情景交替呈现,章法精致,尤喜颈联。
人月圆·妙峰山古松
刘庆霖
曾经三百年间雪,傲立妙峰阳。根深抱石,枝长挂月,叶绿遮廊。
留阴一片,传名千里,寄梦云乡。今宵好想,陪君小坐,虚度时光。
英子点评:
在作者眼里,妙峰山古松是值得崇敬的。这首词以合理的布局、浅淡的语言表现了妙峰山古松的形态和作用,融入了自我对古松的认同与知遇。妙峰山古松历史久远,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有数十棵,其中一级古树9棵受高山海拔影响,生长奇特,造型各异。开拍即写出古松曾经历了三百年间雪,是长年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坚韧的古松,故“傲立妙峰阳”。接着由面到点,分别描写古松的根、枝、叶的特点:因根深方能抱石;因枝长方能挂月;因叶绿方能遮廊。尤喜“挂月”这一大胆夸张的想象,形象贴切。过片衔接紧密,层层递进:因绿荫遮廊,自然留阴一片;因留阴一片,福荫他人,自然传名千里。然而古松有它高远的梦想与志向——它的梦,在云乡。作者遇见妙峰山古松,如同遇见另一个自己:今宵好想,陪君小坐,虚度时光。就这么静静地坐等时光的流逝,什么也不想。从中可以想见作者的精神境界,而这种感受,应是古松传递给作者的罢,物我相融,当是如此。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英子评诗”公众号是一个“诗评一体”的诗词平台,既重视诗词的甄选,又重视诗词的点评。点评栏目主要有“英子点评”“群英点评”与“诗说荐裁”等几种类型。不同的评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眼光。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诚客观的点评态度。英子认为,评论既要从“心”出发,又要“以理服人”,指足指不足,“精准到位”是最高的标准。这项工作难度很大,评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方能写出让读者“悦读”的评论来。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英子评诗”的鼓励与支持!英子一直在评论路上行进,不断努力,还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