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有子二十五人

其得姓者十四人。 《史记·五帝本纪》
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唯青阳与苍林为姬姓。”《史记索隐引<国语>》
黄帝子二十有五,得其姓者十四人。别为十二姓,曰:祁、己、滕、葴、任、荀、嬉、姞、嬛、衣、二姬、二酉也。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中国人的人文始祖黄帝有二十五个孩子,这是无人争议的史实。但是黄帝的二十五个孩子中为什么只有十四人“得姓”,其余的就没有姓呢?这里面疑问重重……。
第一个问题:远古的“子”既指儿子也指女儿。所以黄帝的二十五个孩子有14个男孩11个女孩。当时已经是男人掌握权力的中国父系社会了,所以作为黄帝的嫡系传人,这14个儿子得到了姓,因为黄帝是“祖”,这十四个得姓的儿子就是“宗”,其中长子青阳就是传说中后来的少昊帝为“正宗”,其余的儿子叫做“小宗”,又叫“别宗”。
上面胥臣的理解显然是把黄帝的25子全部理解为男孩了,所以出现了黄帝之子二十五宗的提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的错误。就是说从《国语》开始人们对远古的口传历史定型时已经开始出现人为的和非人为的混淆了。
其余十一个女儿不能得姓,得什么呢?应该得:氏。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史记》
黄帝“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次妃方雷氏女……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嫫母(方伯
氏)。”《帝王世纪》
“帝喾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嫄……次妃有戎氏之女曰简狄……次妃陈酆氏之女曰庆都……次妃訾陬氏之女曰常仪”《世本》
禹“娶于涂山(氏)”《皋陶谟》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楚辞·天问》
父系社会的“妃子们”都是娶自不同的氏,婚育后依然被称为“××氏”,生下的女孩当然应该叫“××氏”,长大后嫁给某姓的男子为妻,依然以原屬氏族為自己的氏。
有人一定会提出这样的结论:黄帝应该就是有二十五个儿子。那么,不管这十四个儿子的母亲出处是什么氏,为什么黄帝贵为氏族酋长不给自己的儿子赐姓呢?也就是说其余的十一个孩子可能是女孩。得姓还是得氏是男孩和女孩在当时的社会性区别。
第二个问题:中国当时由母系社会刚刚进入父系社会,黄帝很清楚这二十五个孩子是“属于”自己的,其中的十四个男孩为什么会出现十二个姓(實際上是兩個姓)?为什么他们不随黄帝姓呢?这是因为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子随父姓的习惯还没有建立。黄帝的姓姬不是因为他父亲姓姬而是因为“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黄帝虽然有一个名义上的父亲少典氏,他本人其实是母亲附宝和天神感应而生的。這個史實證明在黃帝出生的時候,中國的遠古人類尚未搞清楚子女和父親之間的血緣關係。一個孩子屬於父親大約是在黃帝時期才被搞清楚。
所以黄帝的儿子的这十二个姓应该属于“别姓”的滥觞。所谓别姓据清张澍的《姓氏寻源》,古时别子(长子以外的儿子)不得以祖上姓氏为姓,而另为一族,故称“别子为祖”,以祖父字、官、封邑、爵、谥号为姓,其中有的以自己在宗法制度中嫡庶方面的地位为姓,遂有别姓。实际上是黄帝替儿子们不仅取名而且取姓了。所以这十四个儿子应该是十四祖而不是宗,他們分別是十二姓中各姓的始祖。
远古史专家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说“本族的男子一定要出嫁给他族的女子;同样,本族的女子也一定要招外族的男子来自己族内为夫。黄帝之子须出嫁,嫁到哪一族,所生的子女便以他所嫁的那一氏族的姓氏为姓氏。”王玉哲將这十二个姓归结于当时“可能”存在族外婚制度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从黄帝时代我们就看到,已经是男子娶女子为妻了。这是父系社会的婚姻制度。黄帝自己无论在《史记》中娶二女为妃还是在《帝王世纪》中娶四女为妃,都是迎娶而不是出嫁。黄帝的儿子们当然也应该是迎娶而不是出嫁。黄帝自己已经给儿子们取了不同的姓,而不再沿用母亲的姓氏,黄帝的儿子、孙子就更没有理由“嫁到哪一族,所生的子女便以他所嫁的那一氏族的姓氏为姓氏。”时代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进入了男人话语权的时代。黄帝的儿子们既然没有“子随母姓”就不再可能以出嫁以后的氏族姓氏为姓。所以黄帝儿子的这十二个姓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纪元:子不随母姓,也不随父姓,而是由父亲赐姓了。中华民族的百家姓从这里开始源远流长……。
至于黄帝的女儿为什么没有得姓而只是得氏我们在另外的文章中讨论。
第三个问题:黄帝迎娶了他的妃子们,也就是“占有”了他的妃子们。但是黄帝这个时候到底知道不知道,他和妃子们的交媾是产生这二十五子的原因呢?就是说人类在黄帝时期是否已经搞清楚为什么女人会怀孕的根本原因了呢?看来还不是很清楚,黄帝还是占有这二十五个孩子的名义上的父亲。因为黄帝的哥哥炎帝时代,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在《庄子·盗跖篇》里说神农时“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而《本草经》里却说“凿井出泉,……男女异利,子识其父。”说明炎帝神农时期这个问题还在争执中。虽然有人说《庄子·盗跖》是伪作,但是说那个时代父亲还不知道一个孩子是否确实是自己的,这样的事实没有伪造的必要。如果我们看见直到尧舜禹时期,感神而生的传说还在应运而生,我们就会相信,中国远古时代的人们为了认识到交媾-怀孕-生子这样一个今天看来极为简单的真理,花费了从女娲到大禹几千年以上时间。人类认识的进化其实比生理上的进化更为艰难。
我认为,如果黄帝知道这二十五个孩子确实是自己的骨肉,这二十五个孩子没有理由不姓姬。
第四个问题是一个不解的疑问,在这提供给古音韵学家们作进一步研究时的参考。这个问题就是:黄帝的儿子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一共十二个姓。把他们重新排列一下。是姬、祁、己、僖、姞、衣、和滕、葴、任、荀、儇两个古音集合,唯有一个酉字声音比较独特。我思索这个酉不合群的原因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这个“酉”是“西”的讹传。黄帝的儿子的十二个姓分成两个系列: 
一、姬、祁、己、僖、姞、衣、西r>二、滕、葴、任、荀、儇
所以從上古音韻的角度看,這十二個姓實際上只是兩個姓而已。這裡就出現了又一個疑問:黃帝的這些子嗣為什麼只有兩個姓?這兩個姓的來源又是什麼?

(0)

相关推荐

  • 中国“上古八大姓”,堪称百家姓的始祖,你是谁家后人?

    艺述史官方原创 "姬"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这么说也不准确,"姓"和"氏"在上古时期其实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姓代表着血缘,而氏代表着族群 ...

  • 纵观中华千年草书史,不过二十五人!

    学好草书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 查看草书名帖 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美学精神境界的艺术是草书,最能展现中国书法艺术境界的也只有草书.只有草书才真正摆脱了书法实用性,而成为纯审美的曲线性观赏艺术.纵观中 ...

  • 迈入中医之门第15篇:阴阳二十五人

    无论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宇宙的实质是物质和能量两种载体的不断转化,用中国哲学的语言,是阴阳的变化.阴阳的变化过程细分出了五行,木是阳的生长,火是阳的释放,土是阳的转化,金是阳的收藏 ...

  • 自我康疗145:解读《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论》

    自我康疗145:解读<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论> 有无相生虚实变,道化阴阳二生三.归根复命知常容,三生万物风水转.乐由心生乐为药,形声会意木气显.移精变气乐通疗,春风东来脏为肝.说文 ...

  •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却让孙子接了班,合乎逻辑吗?

    仅仅在<史记>的次元里看史记,就需要摒弃掉很多<史记>记录之外的信息,它们可能是一些传说,有一些很可能还是司马迁本人搞错了的事实.这里试图对<史记>所做的拆解仅仅局 ...

  •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64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 ...

  • 周末分享:《阴阳二十五人》漫言

    <阴阳二十五人>漫言 末流郎中 <阴阳二十五人>出自<灵枢>第六十四章. 该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理论,按照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和天地相应的特点,总结出木火土金水 ...

  • ​迈入中医之门第15篇:阴阳二十五人

    无论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宇宙的实质是物质和能量两种载体的不断转化,用中国哲学的语言,是阴阳的变化.阴阳的变化过程细分出了五行,木是阳的生长,火是阳的释放,土是阳的转化,金是阳的收藏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岐伯有道 2021-10-02 灵枢-阴阳25人第6400:0030:23 粤.灵枢-阴阳25人第6400:0029:38 对于经典,任何翻译都有可能曲解原意,因此,希望同学们只能以译文作辅助,而把精 ...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