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老街(风雨老宅艺术廊)
我曾久居宜黄,该县与南丰县一山之隔。同为三国吴太平2年置县,宜黄因县治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而南丰则因县境内常产一茎多穗之稻,故初名丰县,别号嘉禾,又以徐州有丰县,故名南丰县。我不知道,是否从那时起,南丰就是一个物产丰盛的所在,且不说千年以前就有了后被誉为“桔中之王”的贡桔。
据史料记载:宋代南丰有进士212名,元、明、清三代南丰有进士156人、举人557人、武举58人——这样一个人文发达,人才辈出的古邑,它的老街巷那么多,古城肌理这么丰满,古城保护得这么好,显然是彼此匹配的。古城的整体氛围,颇有点大都市的气象,它的气场是完整的,它的故事也应该是完整的。在抚河流域,南丰的格局是棋盘状 ,黎川是鱼刺状,金溪是辐射状,各有风韵。我不知道宜黄古城是啥模样,现在只剩下南门北关西马路等老路名及几片老宅子了。何以只有南丰形成如此规整的街巷和院落布局,这是一个很值得专家们探究的问题。
说到南丰,不得不提街道上的古建筑。有专家说,南丰城里,满布着深宅大院,完整的院落计有一两百个,它们都是门脸宽,高门楼,有一点北方的感觉,也有一点岭南的感觉,这在江西全境都少见。南丰的民居,和临川、东乡以及金溪也大不一样,它们轮廓和体块显得非常厚重,色彩也丰富了很多,加上有很多让人感动的节点和空间场景——画画是好极了,水彩或者油画。
南丰老街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大型古建筑分列两旁,形成了以黄家大院、彭家大屋、翰林宅院等为主的,由数十栋明清古建组成的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民居彭家大屋。眼前这座彭家大屋,建于清朝咸丰八年(1859),屋主姓彭,早年从事盐业生意得以发家。彭家大屋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叫“紫金地”,煊赫之势可见一斑。
整个房屋建筑古朴庄重,风格迥异,可谓匠心独运。 一踏进紫金之地,大门内的大磉石,细小的花纹,精致的雕刻,就让人称奇。
彭家大屋坐北朝南,占地约2000平方米,进屋右边是学堂,用以讲学教书;左边是一小型厅院,原有古戏台,可谓当地古时的一栋豪宅。
学堂的大门石匾上,刻有“迷古山房”四字,因在“文革"时用石灰覆盖过,首字是不是“迷”字不能确定。门顶的造型更为少见,我不懂古建,只看出它未采用常见斗拱结构,于墙顶与屋檐之间,以曲木连接支撑,檐下还饰有木制构件,内部结构就看不到了。虽经历15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存基本完好,实在难得。
彭家大屋的学堂,圆门繁缛、富丽、饱满的图案让人为之一震,外圆内方的造型寓意深长。“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代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这也许是作为学堂之门的原因吧。
彭家大屋正厅门前原有的一古戏台毁于抗战时一场大火,只剩下这长长的石雕花架,供四季摆放鲜花。
花架造型简朴,以规整的石料搭建而成。花架中间用石柱石板围出一地,今已破损。当年或许此处有一池清水,鱼翔浅底。住在此宅,出门即可赏花观鱼,惬心之至。
正厅大门西侧的房屋,精致的石雕与窗花诉说着家主的富有,使整个房屋建筑古朴庄重,风格迥异,可谓匠心独运。
门楣上刻的“芸晖”二字,“芸晖”或许是“芸辉”,一种香草的名字,也是一种装饰材料名。唐人苏鹗的《芸辉堂》载:元载末年,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香草名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焉。
精美的雕刻随处可见。位于墙角的小窗,框以竹节缠枝纹的石雕,多了几分柔美。
大门两旁的墙裙上有缠枝花纹相间的石雕,包括春、夏、秋、冬四景:春有牡丹寓意富贵,夏有荷花鸳鸯戏水,秋有菊花与鹧鸪,冬有喜鹊衔梅。
一个个饱满的图案,吉祥的寓意,赏心悦目。笔锭莲笙,古人对生活的终极梦想,升官、升辈份,积极向上总是好的。
彭家大院是大气的,两套院落,三进正房,加上功能齐全的配屋、书声朗朗的书屋、热闹喧天的戏台、幽静雅致的花园,无一处不彰显有钱人家的富丽。
大厅上的各种穿枋更是精美,规整,形状各异,均照几何图形穿插花纹,古朴典雅。
大厅的大小柱磉也饰有各种不同的花纹,有动物、花、草等等,历时150余年仍清晰。
三厢进的大厅,每厢均以门相隔,有漂亮的窗棂,门上镌刻民间故事题材戏剧人物,栩栩如生。
南丰老街上拥有精致雕饰的大型宅院不只彭家大屋这一栋,还有“大夫第”、“太守第”、“分转第”等数十栋,都可谓豪宅。
一条巷子,一户人家,张半街,这是南丰古城另一处大户人家-张家大屋,巷子两侧均为张家宅子,分别是“大夫第”、“太守第”、“分转第”三组建筑组群。四面精细雕刻的戏阁,郁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往昔繁华就这样不经意流露。
“分转第”占地1500平方米,其中包括“选青别墅”,“选青”这一典故来自后汉张衡所作《二京赋》,当时有名望人士阅读时均以朱笔圈点,世人誉为“以青钱选文章”之意。“选青别墅”小巧玲珑,内建有一小型池塘,四周用石雕栏杆,池塘上有一拱桥和小亭,池塘内的泉水随着季节自然调节水温……
“选青别墅”环境十分幽雅,这样一处精致的建筑,藏身里巷,保存至今,出人意料。有专家推测,张家大屋的主人张希京曾在福州任官,这里的建筑是不是因此有受了闽南文化的影响?
又是一处多了几分柔美的石雕。这在拥有众多古建的临川、金溪等地都难得一见,莫非这是南丰人性格使然?大家都知道,南丰有“三子”:桔子“圆润秀小,酸甜适口”,享誉古今、驰名中外;炉子上有内外两盖,下有封门托盘,餐桌上炖食,启合自如,处处都能迎合主人的需要;更有慧秀江右的南丰女子,贤妻良母,才气逼人。此“三子”无一不流露出无微不至的品行,不知道它们是否与这形柔实刚的石雕艺术有无关联。
历史更迭的变迁,物是人非的悲凉,微风细雨中,那弃于墙角、沦为磨刀石、与老宅同龄的石磉,还在默默守候着。
雨淅沥沥下个不停,高高的围墙,雕花的屋檐,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在人们遗忘的老街巷里,那些老宅子还在默默地保存着历史的痕迹。
一个甲子过去,墨写的字迹依然清晰。
“一定实现千斤县”,当年大家高呼的口号,如今早已成为现实。
老屋里编织着竹筛的老篾匠,不紧不慢、熟练地舞动着手指间的篾片。他那心无旁骛的样子,倒觉得与这老宅子有点般配,是这个保存至今的古城格局隔离了外界,保护了这个安静的空间,还有安静的心情……
作为一个来访者,走进南丰明清老街,为着一个个街口从容的停留,一个个深藏不露的院落,一方方门额古老的刻字,一遍遍门前沉静的守望,仿佛触摸到了历史深处,这片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群,让人能够亲身感受那逝去的年代。我虽对大宅过去的辉煌不甚了解,但能从容地穿梭于光阴的纹路里,享受老街淳朴恬淡的闲情逸致,也不失为快活事一桩。在匆匆来过后,仍然无法抹去走过的痕迹,就像老街老宅那种古韵,在烟雨朦胧中,如陈年老酒一般,闻其香,微醉了。
(2017年3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