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见萎即补”?名医劳绍贤独辟蹊径获良效

铁杆e讯 2020-12-18

劳绍贤 (1937-) 出生于中医世家“劳九芝堂”,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受教于岭南著名医家刘赤选、邓鹤芝、钟耀奎、陶葆荪、邓铁涛教授,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嫡传大弟子;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是国内知名的脾胃病专家。

慢性胃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病因比较复杂。我国一般将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腺体萎缩还常常伴随肠化生甚至上皮内瘤变, 如不早期干预存在癌变风险。

多年来, 有医家认为萎缩性胃炎多为虚证, 治疗多以补气或养阴之品, 或因其“萎缩”二字, 不过“见萎即补”的临床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劳绍贤教授根据多年的经验, 制定了凭舌定证型、循证做加减、审方调寒热的步骤加以处方, 既保证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又保证了整个治疗过程的完整性, 避免了先入为主的弊端, 多年来众多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1
凭舌定证型

舌象是劳绍贤教授诊断的重中之重, 一般通过舌象来辨患者病之“根本”, 即确定证型。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 常将萎缩性胃炎分为湿热、气滞和脾虚3个证型, 对应的基本处方一般是清浊安中汤、疏肝和胃汤以及香砂六君子汤。

患者的舌色淡红或偏红而舌苔较正常厚或覆盖面积较大, 提示胃炎属湿热证候, 一般选用自拟的清浊安中汤为基础方, 方中主药为藿香、佩兰、川朴、法夏、陈皮等药物, 若舌苔很厚甚至偏腻, 往往用石菖蒲、白豆蔻代替藿香、佩兰, 以增强芳香化湿之功。

患者舌苔净或舌苔薄白而又存在症状多诊断为气滞肠胃, 方用舒肝和胃汤, 功效同方名, 主要为四逆散加陈皮、木香、苏梗等以调节气机, 使气顺则证消。

患者舌色较淡或兼微胖, 多提示其脾气较虚, 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祛湿;如患者兼有厚苔, 应先用清浊安中汤祛湿, 待舌苔正常再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善后;如果患者出现质嫩红且苔少甚至剥苔, 这时应考虑患者属于气阴两虚, 常去掉香砂六君子汤里的白术、砂仁等, 并选用气阴双补的石斛来兼顾患者阴分, 气阴两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较常见的证型。

舌脉作为中医临证诊病的法宝, 多相辅相成, 而劳绍贤教授偏重舌诊。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胃气上泛于舌为苔, 故舌苔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胃病的证候, 劳绍贤教授也有“存一分舌苔便有一分邪气”的理论;另一方面, 患者前来就诊者或情绪紧张, 或脚步急促, 脉象多有波动, 先舌后脉可以让患者静息片刻, 再诊其脉则相对稳妥。

另外, 岭南气候炎热潮湿, 临床中所见的病人多湿与热并见, 所以在证型里并未提及寒湿, 但清浊安中汤方剂本身并无太大寒热偏性, 药味多是芳香化湿行气之品, 故寒湿证也可使用。劳绍贤教授临床上也有病人属寒湿并见, 舌色多偏淡、苔偏滑, 他常在清浊安中汤的基础上加高良姜、干姜等温热之品, 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
循证做加减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如胃痛、痞满、嗳气等患者主诉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还有一些现代医学的检查结果, 像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等个体的不同, 劳绍贤教授一般会根据这些信息在基础上做相应的加减。

胃痛多加元胡、郁金、救必应等理气止痛;痞满多加枳实、大腹皮以下气除胀;嗳气多加柿蒂以顺气止嗳;烧心多加栀子以清热和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常提示有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 他会根据病情发展加姜黄、肿节风、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现代药理研究中的抑癌中药来预防疾病继续发展, 这也是“治未病”思想中“既病防变”的体现。

另外, 还会根据患者的主诉以及自己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再做一些加减, 使整个处方兼顾患者的更多方面。如患者兼有体质量肢痛, 再加1味丝瓜络祛湿通络;若体倦乏力加仙鹤草、五爪龙提升正气而不碍治邪。

3
审方调寒热

根据前两步辨证辨病大体开好处方后, 劳绍贤教授会通审全方看一下处方的寒热和患者的体质是否契合, 若患者胃本有热, 理气之品如方中法夏、苏梗性亦温燥, 恐有助邪之嫌, 这时会再加1味性味寒凉的中药, 如果患者大便偏稀, 则加黄芩清热兼能利湿;如果大便正常或偏干结, 则加蒲公英清热兼以护胃;如果患者常伴腹痛, 就加救必应助理气药止痛;若患者平日胃寒, 常嘱患者药煮好10 min之前加生姜3片, 兼肠鸣者就在处方中再加干姜。如此一来, 通过简单的加减就实现了阴阳平治, 达到脾运胃和之目的。

4
典型病案

潘某某, 女, 35岁, 2016年9月20日初诊:主诉胃脘痛时发时止已7~8个月, 近2 d胀痛尤甚, 嗳气连连。症见胃脘痛不拘于时, 嗳气未伴反酸, 纳可, 便调, 咽后壁见淋巴滤泡, 舌红苔白, 脉弦数。中医辨证属气机郁滞, 治以行气止痛、疏肝和胃。

处方以疏肝和胃方加味:柴胡10 g, 赤芍15 g, 麸炒枳实15 g, 蒸陈皮10 g, 法半夏10 g, 木香10 g (后下) , 紫苏梗15 g, 救必应30 g, 大腹皮15 g, 郁金15 g, 醋延胡索15 g, 猫爪草30 g, 生甘草6 g。7剂水煎服, 每日1剂, 嘱患者下次就诊前做胃镜检查。

9月27日二诊:服药7剂后矢气增多、嗳气、胀痛明显减轻。胃镜结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HP (+++) , 舌红苔白, 脉弦数。气滞去半, 以前方对证, 故稍作加减。去柴胡、猫爪草, 专功调理中焦气机。

10月4日三诊:又服7剂胃痛已愈, 嗳气稍稍, 胃胀亦不明显但仍觉嘈杂不适, 舌红苔白, 脉弦数。气滞已不明显, 但见舌苔稍厚当祛湿化浊, 改用清浊安中汤加减7剂收尾:广藿香10 g, 佩兰10 g, 川厚朴15 g, 法半夏15 g, 蒸陈皮10 g, 木香10 g (后下) , 紫苏梗15 g, 醋延胡索15 g, 郁金15 g, 柿蒂15 g, 生甘草6 g, 服法如前。因患者年纪尚浅已有萎缩现象, 胃之疾病又极易反复, 故叮嘱患者少吃刺激、产气以及难消化食品, 调整情绪, 规律饮食。

患者舌根苔微厚说明中焦确有湿浊, 但患者气滞表现明显, 劳绍贤教授用疏肝和胃方先理气消胀止痛, 待患者服药7剂并胃镜检查明确后, 症状控制良好且未见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等, 故效不更方又巩固7 d;三诊患者气滞已经控制, 胃部不适乃中焦湿浊未消, 此时方才用清浊安中汤清化湿浊。

初诊舒肝和胃汤方为四逆散化裁, 四逆散中用赤芍是其独到经验, 以赤芍兼能祛瘀且芍药甙含量较白芍更高, 配合柴胡舒肝解郁;陈皮、法半夏燥湿理脾;木香、紫苏梗、郁金、延胡索行气止痛其中, 延胡索还有抑制胃酸的作用;枳实、大腹皮下气除胀;救必应和猫爪草为其经验用药, 救必应止痛效果显著, 而猫爪草对咽后壁淋巴滤泡以及肠系膜淋巴炎有奇效。

二诊效不更方, 去猫爪草意在进一步精简药方, 功专调理中焦气滞, 去柴胡以柴胡连续使用或有伤阴之嫌;三诊清浊安中汤中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柿蒂是其治疗嗳气的常用药, 症状明显时一般用到30 g, 患者症状已不显著故仅用15 g。

5
结 语

“病证结合, 融西贯中”是劳绍贤教授的临床写照。他认为在临床思维中, 病为枢、证为本、症为标, 所以在其处方中, 对于疾病有特定的基础方和用药,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以上的基础方, 癌病又有对应的姜黄、白花蛇舌草和肿节风等中药;对于证, 基础方中有按证型的分类, 辨证准确, 随证选用, 才能保证整个治疗过程“根本”上的正确性;而针对每个症状都有特定的中药发挥作用, 患者就诊目标为“症”, 所以急则治其标, 如在治疗烧心时选用栀子, 认为栀子是烧心之要药, 此时并不拘泥于栀子之寒, 而是通过去性取用, 收到疗效后再做调整。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艾灸验案8则,一对穴位调阴阳,简便且效果显著

◆  中医人永远的丰碑——纪念国医大师邓铁涛诞辰106周年

◆  用好方更要用好药!国医大师吕仁和六对论治应用芍药经验

◆  张仲景也用“黑箱”理论?揭秘藏在《伤寒论》的试探诊法

版权声明

  • 本文原文作者薛李振,劳绍贤,郭文峰,由铁杆医讯整理编辑。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 长期有偿征稿,欢迎原创投稿。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