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66【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

T166. 景德镇瓷器

1991.10.11发行      全套6枚      发行量1923.7万套

(6-1)      15分   宋代.青白釉注、注盌               (2648.5万枚)

(6-2)      20分   元代.青花追韩信图梅瓶            (2565.7万枚)

(6-3)      20分   明代.五彩云龙纹盖罐                (2831.3万枚)

(6-4)      25分   清代.五彩花鸟纹尊                   (2682.9万枚)

(6-5)      50分   现代.青花釉里红鲤鱼盘            (1979.3万枚)

(6-6)       2元    现代.描金吊灯图案八角薄胎碗  (1923.7万枚)

邮票规格:第1、2、4、5图30×40毫米,第3、6图40×30毫米

齿孔度数:11.5度或第1、2、4、5图11.5×11度,第3、6图11×11.5度

整张枚数:第1、2、4、5图40枚(8×5),第3、6图40枚(5×8)        版别:影写

摄影者:饶克勤、韦德昌(第3图)、胡锤(第4图)

设计者:陈荣明、张磊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中国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中国陶瓷享誉海内外,也是中国文化和古代技艺的象征。

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所产的瓷器自古质地精细、工艺精良、釉质晶莹、装饰绚丽,故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派员在此监制入贡御瓷。元代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重镇,明、清时景德镇瓷窑之多为全国之冠,号称“瓷都”,并设专窑为宫廷生产瓷器,这种官窑又叫御窑。南宋时景德镇发展了釉下彩,并创造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到了元代这种工艺已经完全成熟。生产的瓷器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青白瓷为代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帛、声如磬”之美誉,品种曾达3000之众。其中青花瓷、颜色釉瓷、青花玲珑瓷和粉彩瓷,是最为名贵的四大传统产品。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是称誉世界的古代汉族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景德镇瓷器自古以来,名扬天下。在琳琅满目的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别开生面的总和装饰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1991年10月11日,为了反映中国陶瓷艺术悠久灿烂的历史,邮电部发行了《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全套6枚。

(6-1)为“宋·青白釉注、注盌”。1963年出土于安徽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吴正臣夫人墓,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邮票画面上,莲花形的注盌内放置一注,注体为折肩六棱式,秀丽的壶嘴与曲柄对置于肩部两侧,狮纽盖扣合在壶口上,注盌恰似出水芙蓉,堪称宋代青白釉瓷的姣姣者。

“注”与“注盌”为配套酒具,通高25.8厘米,胎体轻薄,釉色滋润,造型端秀。注习称“执壶”,为盛酒用具;注盌为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置于注盌中,以盌中热水温之。注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9厘米,直口,有盖,盖顶置狮形纽,折肩,弯流,曲柄,圈足。肩部划花缠枝牡丹。注盌高12.3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9.8厘米,葵瓣式口,碗体呈六瓣花形,圈足。

(6-2)为“元·青花追韩信图梅瓶”。1959年被盗出土于南京江宁县观音山明朝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明太祖朱元璋养子)墓。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此梅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而口径仅为5.5厘米。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从上至下有6组带状图案,主次分明,富丽饱满:瓶口外壁饰杂宝,肩上部饰缠枝西番莲,肩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腹下部饰一圈卷草纹,胫中部饰一圈变体莲,近底部变体莲内饰缠枝花卉盘珠纹,非常之独特,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青花”。

梅瓶(因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称“梅瓶”)是明代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

此件梅瓶通体绘有各种青花纹饰,虽然纹饰层次多样,但上下饰的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都很好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主体纹饰服务了,从而使得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这件瓷器的画面被放在了梅瓶的腹部,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梅瓶不仅纹饰宜人漂亮,而且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是秦末名将,他先投奔项羽,但不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也只做了个管管粮食的小官。后来丞相萧何碰巧遇见了韩信,谈话之间发现韩信有非常之才,于是便屡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但均未被采纳。韩信看到刘邦也不肯重用他,于是决定离开。得知韩信出走消息后,萧何非常焦急,也顾不上向刘邦报告,便亲自骑上马连夜率人追赶韩信。许多人以为萧何想去投奔项羽,这使得刘邦也非常的生气。萧何终于追上韩信,并把他劝了回来。之后,萧何正式向刘邦举荐韩信,并说,如果想夺取天下,非得用韩信不可。在萧何的力谏和劝说之下,最后刘邦终于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封韩信为大将。韩信果然不负众望,屡次替刘邦救险,后被封为淮阴侯。

(6-3)为“明·五彩云龙花纹盖罐”。此罐为明万历年间佳作,通高11.5厘米,足径9.4厘米,属青花五彩。器身绘青花五彩双龙戏珠纹,边饰为如意、缠枝,器盖饰云龙纹,边周为回纹。画面以红和青花蓝色为主,配以嫩黄、水绿颜色,显得分外浓重艳丽。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上海博物馆收藏。

(6-4)为“清·五彩花鸟纹尊”。“花尊”是清代康熙年间盛行的典型器形,尊侈口外撇,长颈,溜肩,鼓腹,腹下内收至近足处外撇,形似凤尾,又称“凤尾尊”。此器形高45.5厘米,口径22.9厘米,足径15厘米。尊体线条优美,以五彩装饰,运用红、绿、蓝、紫、黑,并加金彩,上下部分饰有通景莲池荷塘景色,画面上为荷塘丰茂,蒲草、浮萍郁郁葱葱,待放的荷包,盛开的荷花,饱满的莲实,或亭亭玉立,或迎风摇曳,显得婀娜多姿。一飞一立的白鹭相互顾盼,翠鸟停立在荷茎上,空中彩蝶飞舞,蜻蜓在蒲叶上小憩的自然景象。这件五彩花鸟纹尊,为集器形、彩绘、烧炉工艺之大成的杰作。是清代康熙年间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6-5)为“现代·青花釉里红鲤鱼盘”。此盘系民国初年民间艺人制作,现藏景德镇陶瓷馆。高3.7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3.7厘米。盘口沿微敛,浅弧壁,圈足,造型周正,胎体略厚。盘心为一尾鲤鱼环围盘面,以青花、釉里红装饰的鱼纹,形态逼真。画面中不画水,但盘面的亮青色底釉仿佛一池清水,映照着顺势而游的红色鲤鱼,显得生意盎然。几株水草衬于四周,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这件作品只用一尾鲤鱼作装饰,表达了人们企盼吉庆有余,渴望幸福生活的愿望。盘体着色纯净明艳,青色幽靓,红彩亮丽,相互映衬,珠连璧合。

(6-6)为“现代·矾红描金吊灯图案八角薄胎碗”。系景德镇已故著名陶瓷美术家吴成仁的作品,现藏景德镇陶瓷馆。碗高7厘米,口径16厘米,瓷胎薄如蛋壳、透光。制作从配料、拉坯、修坯、上釉到绘画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此碗从内壁可映见外侧的吊灯图案,且映光可见指纹,放在手中如同一片薄纸,可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以矾红作为彩绘装饰,口沿描金,使作品显得高贵富丽。碗的外壁由蝙蝠双翼相接构成连续骨架,自蝠口和双翼相接点,又以彩烛、磬构成垂悬缨络式纹样,与展翅翻飞的蝙蝠,组成动中有静的图案。这件八角碗,可以领略到景德镇制瓷艺术家技艺的精湛。

 

本套邮票图案均为原物的精美照片衬以过渡的底色。画面匀称、鲜艳、典雅。

6-1版票

6-2版票

6-3版票

6-4版票

6-5版票

6-6版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