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盛唐繁华,最好命的诗人说人生就是醉一场


人生就是醉一场

作者绿衣

1、

说起唐朝诗人,你不会想到他,

毕竟李白、杜甫不用脑子想,

他俩的名儿会自个儿冒出来,

再不济也是想着王维、杜牧,

这两人的诗小学课本里选得多,

尽管经常被张冠李戴到李杜头上;

唯有他不易被人想起,

然而一说柳树,

”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出来了,

一说多年没回家,

”乡音未改鬓毛衰“也浮现在眼前了,

他是诗比人牛,命比诗好,

本人却独好酒的”诗狂“,

他就是活了86岁的贺知章,

唐代诗人、书法家。

他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人。

他当了将近50年的官,与6位皇帝有染,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却没有一个皇上讨厌他,

他任职前的最后一个皇上唐玄宗事事听他的,

他离职了皇上依依不舍,带着文武百官去送,送了一程又一程,

还送给他在家乡的镜湖让他放生修道,

别说当时轰动,

便放在今天也是上头条上热搜的霸屏消息。

其实李白也得到过唐玄宗的敬重、宠爱,

只是这点好感如烟花,绚烂却短暂。

生前得皇上看重也罢了,

他去世14年后唐肃宗即位,

新皇帝追思贺老先生的侍读之恩,

觉得他生前的官不够大,

非要给他追封个更大的官才算是完了事。

2、

贺知章为何能够如此之幸运?

从他的科举之路看,他并不是幸运儿,

虽然从小挂着神童的名号,

凭着一手诗文少年即闻名天下,

但是并没有像王维一样弱冠之年便中状元,

而是大器晚成,

37岁那年,他才金榜题名,

高中状元步入仕途。

他的不争、旷达让他仕途一路开挂,

顺风顺水,从来没有宦海浮沉之感:

他先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

先后担任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务,

他不是很在意自己官职的升降。

725年,

玄宗要任命他做礼部侍郎和集贤殿学士。
旁边的宰相就问他:
这两个职位哪个更愿意干?
侍郎可是礼部尚书的接班人!
可贺老先生是这么说的:
侍郎就是个充数的官位,
而学士可是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的。
意思是说,
集贤殿学士是个实实在在展示真才实学的职位。
我更愿意做这个。
因为他当时正在参与编写与法律相关的《六典》,
修书使张说拉他来帮忙的;
同时宰相张九龄又极力推荐他编写文史方面的《文纂》,
他就想把这学士当好,
尽快地完美地把这两部典籍编辑完。
玄宗一听,不住点赞,并让他陪太子读书。
这一”侍读“却让李亨感念不已,
自己一上位就封故去的恩师为礼部尚书。
淡泊名利,不争的他反倒得到的更多。
不仅兼任了礼部侍郎和集贤殿学士,
后来还成了更大的官,坐到更高的职位。

3、

不只是太子对贺恩师念念不忘,

凡是与他交往过的都得佩服他的高情商,

贺老先生才是舌绽莲花会说话,

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对上贺知章决能说到皇上心坎里去,

大臣几次提议唐玄宗去泰山封禅,

后来唐玄宗终于决定去了,

结果一伙高级领导干部主张在清明节封禅,

另一伙则主张在国庆节封禅。

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唐玄宗一看太烦了,

点名让贺老先生发言,

老先生多聪明啊,

说封禅是为祈求大唐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关键在于有一颗为民之心,

哪里在于哪一个时间呢?

这种大事情皇上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唐玄宗一听,还是贺老知我心,

此事宜早不宜迟,择日不如撞日,

于是定在三天后就启程去泰山封禅。

这么大的事儿当然得让大臣们写诗,

八首乐府就有七首是贺老头儿写的,

难怪贺老先生辞职时唐玄宗那么舍不得,

说话中听易沦为拍马屁,

像贺老头儿这样才学丰富又有治国之能,

说话让人如沐春风的啊!

看看他怎样夸奖另位奇材的,

他一见比他小四十多岁的当时并未出名的李白,

就拉去酒楼喝酒,

喝着喝着就直呼李白为”谪仙人“,

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李白也以此自傲,

后世皆知”诗仙“称李白,贺老功不可没。

曾任宰相的陆象先对贺知章言谈特别欣赏,

“季真清谈风韵,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他号称一日不见贺知章便觉了无生趣!

4、

贺知章言谈诙谐喜人,妙语如珠,

并不是故作的,

而是发自本性的率真,是酒灌出来的,

他人缘儿特好,基本上是酒朋友,

在家乡和”草圣”张旭、名士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在长安,和李白、杜甫等李白贺知章就组成了八人拼酒团,

号称“醉中八仙”。

人无癖好不可交,

贺老先生自称“四明狂客”,

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只是他的狂放是洒脱,

酒瘾来了就去喝,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醉了掉在井里就在水底呼呼大睡。

他的狂放是率真,

他的书法非常有名,尤其擅长草书,

人们求字时他来者不拒,

但是写字前得让他先喝酒,

落笔时送来十张就写十张,

送来二十张就写二十张,无论是诗还是书法,

都能写得极尽佳妙,人们赞叹说是造化天成。

他的狂放是童心。

他常与张旭东游西荡,

张旭本有“张颠”之称,

两人凑一块儿更是童心大发,

到处寻找有没有好酒店,

毕竟唐朝哪个旮旯都少不了酒香,

村子里都藏着酒店,

可是他俩一看见有好墙壁或屏障,

就手痒痒地挥毫题字来个大比拼,

活脱脱一对喜欢画墙玩的顽童。

果然他俩在冷僻小巷里找到一小酒家,

老板娘却愁容满面,

于是贺老在墙壁上题写:

小店雅趣足,老酒醉人多!

张颠也接过笔则写到:

此酒只应天上有,人家哪得几回尝。

贺知章和张旭在一家小酒馆留下真迹,

这些八卦小道消息像现在一样,

立马传遍京城,

越醪酒家也成了网红店,

人们纷纷起来喝酒,

比贺老先想的多给酒钱更好!

贺老那首著名的《回乡偶书》中,

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句,

大概也是他回乡后逗戏村中小儿,

才会有小朋友“笑问客从何处来”。

如果贺老先生摆出仪仗队,鸣锣开道,

小朋友们可没有机会问了!

5、

贺老先生的狂放是狂中有度,

并非不知眉眼高低的乱狂,

就像他号称”诗狂“,

读一读他最流行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诗其实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小清新,

他留下的其他诗也不见狂,

不如称之”酒狂“更适合!

无论如何能在几个皇帝身边平安呆下来,

送别时还弄个轰动一时的排场,

离世后还被当皇帝的学生记着,

看得出贺老先生情商、智商双高,

也许外带一点好运。

那时有情怀的诗人很多,

咱四川的也不少,

李白不说了,他年龄小很多,

贺知章与咱们四川诗人陈子昂大致同年而生,

两人的命运却是一天上一地下,

陈子昂壮志不酬,命丧冤狱,

知章则耄耋致仕、百官相送,

真真是一个最好命的诗人。

然而,

不争、旷达、会夸人又狂放的贺老先生,

带着一身酒气摇摇晃晃地走来: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做什么样的官没关系,

我和你认不认识没关系,

醉一场才是人生正事!

来,喝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