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即命运?姓名即命运!
识苏09 性格即命运?姓名即命运!
我们在讲苏轼的童年时,其实是没有苏轼这个人存在的,只有一个苏家小子。
直到公元1047年,苏洵的父亲去世后,苏洵归乡奔丧,二苏正式就学于父亲教下。
此后,苏洵在苏轼13岁上、苏辙9岁上给他们正式取了名和字。
兄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弟名辙,字子由,一字同叔。
(伯仲叔季是中国古代兄弟的次序,由此也可以看出,苏洵的心中,一直将苏轼当做次子,将苏辙当做三子)
苏洵在《名二子说》一篇中记录了给二子起名的缘由与期盼。这位大器晚成的文学家父亲,对于两个儿子性格、命运的判断,竟然完全应验在了二人的名字上。
《名二子说》中解释为什么给大苏起名“轼”——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最后一句,让多少东坡门下客为之心碎:“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儿啊,我最担心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
子瞻一生,最吃亏就在于生命的张力过于强大,缺乏对性格的修饰,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需要给性格上加一层滤镜,或者P一下图。
但苏轼根本不会,也不屑于会。
苏洵解释给小苏起名“辙”——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他真是太了解自己的小儿子了,性格稳重,从不出风头,和他的哥哥在性格上非常互补。“辙乎,吾知免矣。”——儿啊,我对你很放心。
事实上,在二苏坎坷多舛的仕途上,正如苏洵起名时所预感的一样,苏轼因言获罪,因刚直而罪众,而每在苏轼大危难、小波澜处,都有着弟弟苏辙从旁照应。
兄弟二人虽然一生共处的时光短暂,但在精神世界上,二人始终抱合彼此,温暖友爱,堪称中国最佳兄弟组合。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