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体制内,如何对抗35岁之后可能失业的风险?
体制外工作的人要面对很现实的问题:年轻时候的高薪,是对中年后可能失业风险的补偿。年轻时候体制内薪水可能略低,但胜在以后拿得久一些。
有读者留言:“所以拼命考进体制内......体制外太可怕,大多数人扛风险能力依然弱。”
我对这个情况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分享一些身边朋友和咨询者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来访者A,名校海归,知名国企工作,做人资方面的工作,刚工作没多久,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看上去前途一片大好。
但A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觉得在现在的单位无法施展,所以准备跳槽。
A做了充足的准备,想去的公司、想去的职位、做的事情、未来的发展都做了打听,也列了一些计划。她找我咨询,我觉得对于不同选项的利弊,A考虑得已经很周全了,所以我主要就是补充一些建议。
来访者B、C,学历背景也很好,在体制内基层工作,已经有了挺长一段时间,年龄30有余。一直在体制内工作也挺好的,但内心总是常常冒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念头,也有自己心仪的职位,想着趁还年轻拼一把。
我们聊的过程中,我感到对方内心其实也很纠结,而且其实他们对体制外的工作并没有了解太多,有点理想化。
综合他们的情况,我不太建议他们跳,列了一些行动建议,一方面让他们多做一些功课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在不跳出去的选项中寻求更优解。
为什么对来访者A,我没有太劝阻对方,对来访者BC,却要劝阻对方呢?
因为我觉得,选择体制还是非体制,选项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还是要看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意愿、优势,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样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
我有朋友D,在体制里按部就班,觉得小日子过得挺舒服,但孩子出生之后没多久,感到生活压力变大了许多,正好遇到个合适的机会,跳出来,去了知名互联网,做某个业务的技术负责人。
比以前累了不只一星半点,家庭财务状况得到改善,自己也觉得成长势头很好。只是在每年毕业季有新人加入团队的时候,心里总是盘算着,自己离中年危机还有多远。
朋友E,在体制外工作,运气不好,连续遭遇了两次优化裁员,每次都要缓上一阵子才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安全感指数骤降。
经过很多个失眠的夜晚,E终于去报了一个考公班,早起摸黑悬梁刺股复习了半年,在报考年龄限制即将到来之前,顺利上岸。
但E高兴了也没多久,发下来的工资比以前砍半,对家底薄的人太不友好。虽说更有安全感,以后老了也更有保障,但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段,怎么样能过得更好一点。
我之前看过有个博主曾计算过,如果把体制内的福利都做折算,体制内外的薪酬比要用1:3看待,也就是说,体制内3000元薪水≈体制外9000元。
如果在体制外,自身能超越1:3的比例,那选择哪个都可以。如果无法超越这个比例,那就尽可能努力去体制内。
这是很实际的计算了,但想想其实也有道理,如果体制外高薪拿1年的薪水等于体制内3年的薪水,在青壮年时期,把中年失业到退休之间的钱赚够了,也可以了。
除了这个博主说的“收入比”,我觉得这些人去体制内会过得很好,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1. 家底殷实,没有太多经济压力的。
我有朋友说,“我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去街道,每个月钱也不少,感觉也很滋润。”
我说你这不知道我们穷人的心情,你这本地人都没有房贷,到手多少都是自己的。我们北漂还要租房,买房了的要还房贷,到手的和你的都不一样。
还有另一个朋友前几年刚在体制内工作的时候,收入不高,基本工资每个月发两千多块,但房租就不止两千块,靠家里租房、还信用卡。如果家境不够殷实,刚开始体制内收入如果低,也挺难熬的。
2. 家庭关系丰富的。
这个就不用说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和我说,自己在某知名电视台里,每天被分到的都是跑腿的工作,从来都只能穿运动鞋。但有一些人就是被分到坐在那里按按钮轻松的活,穿高跟鞋。所以他们都开玩笑,看这个女生穿的什么鞋子就知道对方的家庭关系。
令人沮丧的是,即使朋友干了很多活,也常常加班,但到最后晋升的时候机会却总是别人的,即使自己的领导想帮,能力也有限。
3. 没有以上资源,但名校毕业,人又灵活“会来事儿的”。
这两样只占一样就已经很厉害了,在体制内多半可以做得不错。两者都有的,这样的人本身就挺少的,名校毕业相对容易,但名校毕业,没有在以上环境中长大的,性格可能会更内敛一些,不那么容易做到和谁打交道都收放自如。
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位博主的思路,在青壮年时期,多赚钱攒钱,对冲后面可能遭遇的中年失业风险。
实操方面,我觉得有几个要点:
1. 努力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收入,提升职位,延缓职场生涯年限。
即使学理财,也要有第一桶金,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桶金通常来自于工作收入,所以提高工作能力,其实是最容易做的一件事了。
另外,职级越高,职场生涯年限实际上就更长一点,这个很好理解:如果35岁还一直是最基层的员工,工作能力如果很快被20多岁的人赶上,职业危机其实更严峻一些,但35岁如果是中层,这个被替代的过程会晚来一点点。
2. 要有积蓄,理性消费,学习理财。
学习理财达到财富自由很难,但通过学习跑赢通胀,靠复利积累,对抗未来失业风险的能力也提升了一大截。理财之前,先把家庭保障做了,有什么意外还能兜底,不至于一夜返贫。
3. 盘点个人技能,如果没有的,现在开始发展一项。
这种个人技能呢,比如设计、会计、语言,都可以算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如果思来想去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发展,比如做PPT、烘焙、画插画、写作、健身这些都行,认真对待,坚持下去。
最后,说说前文提到的,选项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
关于位置的这个想法,来自于我一位好友在一次讲座中分享的一段话,是周国平写的:
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位置。